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一直蹲点靖江市新桥镇,负责全镇的蚕桑生产工作,同时重点培养该镇滨江村13组养蚕大户孔繁泰,指导他栽桑养蚕。该户从2007年开始栽桑养蚕,现有桑田面积60亩,2010年养蚕212张,产茧8735kg,平均张产茧41.2kg。几年来蚕茧产量和质量都比较稳定。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笔者对如何指导大户养蚕有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 栽桑养蚕是我县的一项传统性副业生产。建国后,我县蚕桑生产有很大发展。1958年全县产蚕茧20020公斤。1985年全县桑园面积曾达16734亩,1984年养蚕703张,产茧24680公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栽桑养蚕已成为我县群众的扎根副  相似文献   

3.
<正> 我县从成立蚕桑局以来,连年大育苗、大栽桑,走“三结合”的栽桑新路子。发种连年上升,蚕茧连续10年增产。1979年全县发种47,116张,产茧1,282,949.5公斤,比1978年净增390,109.5公斤,增产43.7%,单产27.2公斤,比1978年提高6.1公斤。到1989年全县发种  相似文献   

4.
<正> 关中新蚕区蒲城县,在实行蚕茧“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后,蚕桑生产稳步发展,形势喜人,1985年蚕茧产量较1984年翻了一番,1986年新栽桑100余亩,养春蚕540张,总产蚕茧12.5吨,比上年同期增产68.9%。蚕茧价格稳定,平均斤茧价1.94元。饲养的陕蚕二号,茧层率最高达27%,茧价2.43元。群众兴桑养蚕的积极性逐渐高  相似文献   

5.
广丰县下坊公社三官殿大队蚕桑场,1980年建场,当年冬天就连片栽桑六万株,折合面积77亩。1981年兴建平房蚕室一栋,380平方米,现在又正在兴建一幢1140平方米的三层楼蚕室。栽桑第一年的中、晚秋采叶养蚕29张,产茧2366.5斤,茧款收入4116.82元,亩桑蚕茧产值达53.44元;栽桑第二年,全年春、夏、秋五次养蚕,饲养蚕种122张,产茧10252.5斤,平均亩桑产茧133.5斤,亩桑产值213.6元(平均茧价1.6元计),属全区首位,是我区蚕桑生产高产典型。三官殿大队蚕桑场在不到两年的短暂时  相似文献   

6.
浅谈提高家蚕茧质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蚕业是我国农村的传统副业,蚕业收入在农业收人中占有一定比例。它是种植业(栽桑)与养殖业(养蚕)相结合的生产,栽桑要依赖于养蚕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养蚕要依赖栽桑提供量足、质优的桑叶,才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蚕茧。蚕茧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蚕农的收入和市场竞争力。而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县委、县府各届领导把发展蚕桑生产列为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来抓,使蚕桑基础不断巩固、蚕茧生产规模逐年扩大.1978年全县有桑树4900万株,发种52992张,产茧155.6万公斤;到1994年已发展到桑树12450万株,其中投产桑占70%,发种131094张,产茧316.7万公斤,栽桑、发种、产茧每年分别平均以10.2%.9.8%、6.9%的速度增长.今年计划发种14.5万张,育苗5000亩,栽桑3000万株.其中春夏两季发种80152张,占全年计划的55.3%,比去年同期增长9.  相似文献   

8.
<正>大丰市刘庄镇竞赛村养蚕大户束必江,从1982年开始承包桑园养蚕至今,经历了25个春秋,桑园面积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2亩,全部为品种桑"育71-1",蚕茧价格从每市斤1.58元到18元,25年共饲养蚕种557张,生产蚕茧22174.4公斤,共育小蚕3209张,蚕桑总收入417517元;其中:2006年饲养蚕种46张,产茧3816斤,共育小蚕302张,全年蚕桑收入69195元,亩平5766元,是远近闻名靠栽桑养蚕致富的农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方百姓都靠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之路。针对他25年对蚕桑事业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对蚕茧价格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从未出现过的动摇,笔者近期对他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束必江发展蚕桑生产,得以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关键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一九八三年我县蚕茧质量情况我县1949年产茧1050担,1972年突破万担关;1973年产茧14504担;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1980年产茧达22541担;1982年产茧31052担,为1949年的29.5倍,1983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为害,蚕茧总产仍达到30558担。目前全县栽桑养蚕已遍及到11个区,95个乡831个村,5700多个村民小组35000个养蚕户。其中蚕茧总产万斤以上的村有61个,5万斤以上的乡有18个,10万斤以上的乡1个,养2张蚕产茧120斤有10466户,总产蚕茧153.57万斤,养蚕5张以上,产茧300斤以上有874户,总产茧28.65万斤。1982年农村蚕桑收入达到了605.24万元,人均9.13元。所  相似文献   

10.
蚕茧生产是我县农村商品生产中的骨干项目、生丝出口是我县创汇的拳头产品。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广大群众有丰富的栽桑养蚕经验。建国以后,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蚕茧生产得了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县蚕茧生产发展很快、年发种10万余张、产茧量达到2500吨、为丝绸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相似文献   

11.
阳城县有着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蚕桑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有桑园4333hm2,年发蚕种6万张,产茧2750t。多年来,发种数量和蚕茧产量一直名冠华北,这一骄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持续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特别是随着当今蚕茧价格的一再攀涨和国  相似文献   

12.
<正> 罗伯如家佳乐山市中区凌云乡燕子村3社,全家3人,是1980年从税务部门退休回农村的干部。他家承包集体耕地2.97亩(田2.27亩,土0.7亩),水源奇缺、土质瘦薄、耕作艰苦,按照自己的劳力和技能与家人共议,坚定走蚕桑致富并带动群众致富之路大力发展蚕桑生产。1981年栽桑0.1亩,1982年栽桑0.71亩,1983年栽桑0.67亩,1984年栽桑0.1亩,1985年栽桑0.72亩,5年共栽桑2.3亩,1400株,芽接良桑0.87亩,带根嫁接栽良桑1.43亩,实现良桑化。养蚕除了自产桑叶外,把本社周围自产桑叶卖起来,由于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养蚕,养蚕收入显著增加。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和群众学习的榜样。1981年利用自留地桑叶养蚕0.15张,产茧4.85公斤,收入17元。1982年到1990年9年间,共养蚕85.7张,产蚕茧3660.8公斤,收入22215元,张平单产42.7公斤,259.22元。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陇南自唐代就开始栽桑养蚕,新中国成立后蚕桑生产有了一定的规模,到1994年全区有8个县、60多个乡(镇)、2万多农户从事蚕桑生产,桑园面积达0.358hm2,养蚕1.06万张,产茧241t,农民蚕茧收入409.7万元,栽桑养蚕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家庭副业及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2000年以后,在省、地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深刻总结蚕桑起落的历史经验,推行企业化、市场化、股份化、民营化的运行机制,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优质蚕茧示范基地,使蚕桑生产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阆中市自1985年列为省商品茧生产基地以来,经过扎实工作,蚕茧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桑树基础逐年增强.1983年有桑树3161万株.发种37453张,产茧984429万公斤.到1994年已发展到桑树1.2亿株,发种140929张,产茧365万公斤,发种、产茧每年分别平均以12.7%~12.8%的速度递增.今年春夏发种88593张,新育桑苗10000亩,计划全年发种16万张,栽桑4000万张.但由于受国际丝绸出口受阻、国内丝绸企业全面亏损、效益严重滑坡  相似文献   

15.
新丰县栽桑养蚕虽从八十年代开始已有,但1990年冬才开始扩大发展,到1992年冬有桑园面积354.7公顷(其中新桑276.3公顷),由于新桑多且大部份是新养户,技术跟不上。所以1992年全县共发放蚕种8,620张,收购蚕茧175.75吨。试办“小蚕共育室”18个(其中乡镇办2个,管理区办7个,村办3个,个体办6个)。共育蚕种2,826.5张,产茧75,449.9kg,单张产茧  相似文献   

16.
<正> 柴井乡是南充市市级蚕桑基地乡。1998年该乡围绕“两基建设强基础,大上科技增效益”的思路,努力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推动蚕桑产业化进程,已取得明显成效。全乡发种6,440张,生产蚕茧15.4万公斤,比去年发种5,800张,产茧11万公斤分别增加11%和40%;全乡购杂交桑种60公斤,育排桑苗535.8亩,栽桑460多万株,这是继去年育苗156亩,栽桑150万株基础上的再次大育苗,  相似文献   

17.
玲珑大队,自1972年发展蚕桑生产以来,曾有好几次发生严重的蚕病,产茧量很低,因此在群众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栽桑容易养蚕难”的思想,就是怕蚕发病影响收成。近年来,我们认真控制蚕病,确保蚕茧稳产丰收,春茧张产年年超百斤,早秋张产超70斤,1977年蚕茧总产量,又在上年238担的基础上增产12担,每户平均超过1担茧。我们在蚕病防治上做到以下几点措施。一、彻底消毒,搞好环境卫生根据蚕病的规律,养过蚕以后,不论在饲养过程中有没有看到病蚕,都有病原散布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由于蚕茧市场体系尚未健全,蚕茧价格始终呈现波动状态.栽桑养蚕业重复着栽桑、毁桑、又栽桑、又毁桑的恶性循环,受害最大的是广大蚕农。  相似文献   

19.
李尚军 《中国蚕业》2005,26(4):63-64
绵阳市涪城区蚕业协会、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加强蚕桑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扩大生态蚕业科技园基地建设规模,全年新栽桑90.67hm2,使全区桑园总面积达到1333.33hm2.2004年养蚕3.16万张,蚕茧产量1025.2t.  相似文献   

20.
张兴明 《蚕学通讯》2009,29(2):58-59
会理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是凉山州重要的蚕茧产区,该县的云甸乡是凉山州蚕种场重要的原蚕基地。到2008年全县有35个乡镇131个村栽桑养蚕,全年养蚕17900盒,产茧618.35t,蚕农收入达1385万元,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项目。自2002年以来,会理县蚕茧质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车率、解舒率大幅下降,内染茧增多,干正茧销售价格每公斤比宁南县、会东县蚕茧低10元左右,导致蚕茧企业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