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明确弱光下烯效唑对重穗型水稻植株倒伏风险的缓解效应及途径。【方法】以重穗型水稻渝香203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正常光照(CK)和遮阴处理(U),副区为0(U0)、40 mg/L(U40)、80 mg/L(U80)烯效唑处理,比较茎秆力学,物质积累分配及形态性状方面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较正常光照,遮阴处理显著降低渝香203产量,归因于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施用烯效唑显著增加了有效穗(P<0.05),产量略微增加;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基部节间茎鞘干重、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单茎鞘干重,使得茎秆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倒伏指数增加,尽管弯曲力矩也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断面模数,茎粗、茎壁厚、单茎鞘干重及茎鞘充实度与折断弯矩显著正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随烯效唑用量增加,基部节间长度显著缩短,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弯曲力矩;同时,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茎鞘充实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从而提高了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结论】弱光下重穗型水稻基部节间茎秆强度降低是植株倒伏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烯效唑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从而降低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加茎粗、茎壁厚及茎秆充实质量,增强了茎秆机械强度,提高了弱光下重穗型水稻抗倒伏性。  相似文献   

2.
以22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和产量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壁厚、抗折力、节间粗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倒伏指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节的抗折力与节间粗、壁厚和单位节间干重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秆长和节间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基部3个伸长节间的节间长度、壁厚、粗度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千粒重多呈正相关,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秆壁粗壮厚实可以孕育大穗,并适当控制株高,对高产抗倒品种的培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成熟期植株倾斜角度代表的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第1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茎秆粗度、厚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株高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施氮对水稻群体倒伏具有重要影响。就产量来说,最高产群体一般出现在750kg/hm2的中肥区。研究认为,通过降低第1和第2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4.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9,自引:2,他引:89  
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成熟期植株倾斜角度代表抗倒伏能力,倾斜角度与茎秆第一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茎秆粗度、厚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株高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施氮对水稻群体倒伏具有重要影响,最高产群体一般出现在750kg·hm-2的中肥区。研究认为通过减少第一和第二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5.
水稻穗重与叶片茎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系数分析法,研究了十三个粳稻品种的叶片和茎秆性状与穗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稳重与茎秆粗、穗颈粗和单位茎秆重有明显的正相关,与株高的相关不显著。这表明只要(?)秆粗壮,矮秆亦有可能形成大穗。2.抽穗后上部外片的面积和比叶重对穗重均有较大的直接作用。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通过叶面积对穗重的正间接作用亦很大。叶面积对穗重的影响与这两个性状密切相关。3.抽穗后剑叶和第2叶相对较小的“下位叫优势型”品种,穗重与各叶面积呈正相关;剑叶和第2叶相对较大的“上位叶优势型”品种,穗重与各叶比叶重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6.
为抗倒伏杂交稻育种提供参考,以乐恢188与7个不育系配组的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比分析不同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与基部各节间长度、茎秆粗度和茎壁厚度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部各节间长度与倒伏指数呈正相关,与抗折力呈负相关;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节间基部至穗顶长度与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金优188茎秆粗度与茎壁厚度小于其他品种,倒伏指数最大,最易发生倒伏;冈优188、福伊优188和蓉18优188茎秆粗度与茎壁厚度较大,倒伏指数小,不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7.
以5 个重穗型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的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情况,旨在为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绵恢725 系列及乐恢188 系列水稻品种库容量大,填库能力强,具有干物质积累总量多、输出量大、有效转化率高的特点;供试的重穗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II,优838,平均高8.64%;绵恢725 系列及乐恢188 系列水稻品种的干物质积累、转运系统优于对照II,优838,具有更强大的产量库容和更强的生物产量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以5个重穗型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的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情况,旨在为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绵恢725系列及乐恢188系列水稻品种库容量大,填库能力强,具有干物质积累总量多、输出量大、有效转化率高的特点;供试的重穗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Ⅱ优838,平均高8.64%;绵恢725系列及乐恢188系列水稻品种的干物质积累、转运系统优于对照Ⅱ优838,具有更强大的产量库容和更强的生物产量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水稻选育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重穗型杂交水稻不同栽插密度与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超过800 kg/667m2的有4个处理,以(30.0+16.7)cm×16.7 cm的产量最高(819.1 kg/667m2),36.6 cm×10 cm的产量次之(813.6 kg/667m2),(33.3+16.7) cm×13.3 cm的产量第三(806.8 kg/667m2),(33.3+16.7)cm×16.7 cm的产量第四(801.8 kg/667m2).分析表明,在适当的范围内,密度与产量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0.71054* *).  相似文献   

11.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水稻茎秆形态性状、化学成分含量和茎秆解剖结构与抗倒性的关系,分析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为抗倒伏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以3个水稻新两用核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所配的15个组合为材料,2015年,以4个水稻新两用核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所配的12个组合为材料,以单茎抗推力作为抗倒性的评价指标,研究水稻茎秆形态、化学成分含量、茎秆解剖结构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结果】2014年的相关分析表明,单茎抗推力与秆长、单茎鲜重、弯曲力矩、粗纤维含量、硅含量和小维管束数目呈显著正相关;2015年的相关分析表明,单茎抗推力与秆长、茎粗、单茎鲜重、弯曲力矩、粗纤维含量、钾含量、硅含量、大维管束数目和小维管束数目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秆长、单茎鲜重、弯曲力矩、粗纤维含量、硅含量和小维管束数目与单茎抗推力的相关性在2年的试验中均达显著水平。2014年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弯曲力矩、硅含量和小维管束数目对单茎抗推力具有正向作用;2015年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秆长、茎粗、粗纤维含量和小维管束数目对单茎抗推力具有正向作用。2年均入选回归方程的性状有小维管束数目。单茎抗推力的不育系×恢复系特殊配合力方差和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两年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单茎抗推力的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大于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水稻不育系075S和023S,水稻恢复系R276、R964、R527和R389的单茎抗推力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结论】秆长、单茎鲜重、弯曲力矩、粗纤维含量、硅含量和小维管束数目是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的主要因素。单茎抗推力的遗传由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不育系的基因加性效应对杂交组合的抗倒能力影响较大。不育系075S和023S及恢复系R276、R964、R527和R389的单茎抗推力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可用于抗倒伏杂交水稻组合的配制。  相似文献   

12.
以1对近等基因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直立穗型基因对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及茎秆的物理、机械组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直立穗基因的水稻品种具有明显的抗倒优势基础,其第3、4节间倒伏指数明显小于不带直立穗基因品种.具有直立穗型基因的品种株高较低,并且基部节间的物理、机械组织性状明显改善,各节间的粗度、茎壁厚度、大小维管束的面积、木质部和韧皮部面积均较大,因而抗折力增加,倒伏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倒伏是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生产目标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的抗倒伏能力,为合理选用种植方式,实现“十字”综合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Ⅲ优98为材料,设置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以倒伏指数作为衡量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指标,在齐穗后25 d,研究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第4节间(N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抗倒伏能力差异极显著,手栽稻倒伏指数最小,抗倒伏能力最强,直播稻倒伏指数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差,机插稻居于二者之间。抗折力的大小是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倒伏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N1、N2、N3、N4节间的抗折力与株高、重心高度、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叶鞘干重、单位节间干重、节间基部至穗顶的长度和鲜重及弯曲力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机插稻和直播稻相比,手栽稻基部节间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的主要原因是:(1)株高的增加是节间数增多、穗长及穗下2个节间变长所致,而茎秆基部易于发生倒伏的2—3个节间长度反而比机插稻和直播稻短;(2)基部各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均有明显增加,且茎、鞘干重大,单位节间干重极显著增加,茎秆的充实度好。【结论】不同种植方式水稻茎秆主要物理性状优化组合不同,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厚度大,茎秆充实程度好,是手栽稻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强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倒伏是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上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近年来超级杂交稻的推广,水稻株高已由矮秆、半矮秆向半高秆发展,株高的增加加大了水稻植株倒伏的可能性。水稻倒伏与其茎秆的关系密切,主要与水稻节间性状、节间维管束及茎秆化学成分有关。对水稻茎秆特性与其抗倒伏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以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茎秆形态和解剖结构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倒伏能力较强的杂交稻品种具有基部伸长节间较短、茎秆基部较粗的形态特征;超级杂交稻倒伏指数与茎秆基部第1,2,3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秆基部壁厚以及基部第2伸长节间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大维管束面积和维管束总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株高和茎秆基部长、短轴直径相关不显著.说明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秆基部壁厚和基部伸长节间维管束面积和数目,能增强超级杂交稻茎秆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6.
立丰灵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水稻施用立丰灵后的节间形态、抗倒性及产量性状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①立丰灵抑制节间伸长期的纵向伸长,促进节间伸长期的横向生长,使节间外径增粗,秆壁加厚;②立丰灵通过矮缩节间减少弯曲力矩和增进节间粗厚度提高抗折力的双重作用,来降低倒伏指数,即增加抗倒力;③水稻倒4、倒3节间是最易倒伏的部位,因而,倒4、倒3节间的倒伏...  相似文献   

17.
增温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对玉米生产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复杂,而玉米抗倒性在现在和未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系统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研究全生育期温度增加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及抗倒的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下玉米适应性栽培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水稻基部茎秆的物理性状,探究这些性状与茎秆抗折力的关系,明确影响水稻基部茎秆抗折力的核心性状,为水稻抗倒伏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析水稻品种粤禾丝苗、易倒伏品种象牙香占以及粤禾丝苗 × 象牙香占的 F2 遗传分离群体中与倒伏抗性相关的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单株抗弯力、基部节间抗折力和茎秆结构等,通过相关系数判断各性状对水稻抗倒伏性的影响大小。【结果】粤禾丝苗和象牙香占两个品种在抗倒伏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粤禾丝苗的 N2(基部第 2 节间)抗折力(16.58 N)、N2 壁厚(1.02 mm)、N2 充实度(0.19 g/cm)、N2 茎粗(6.21 mm)与象牙香占的 N2 抗折力(9.93 N)、N2 壁厚(0.66 mm)、N2 充实度(0.11 g/cm)、N2 茎粗(4.60 mm)相比均明显较大。F2 群体 N2 抗折力、N2 长度、N2 茎粗、茎秆壁厚、鲜重和充实度均呈连续分布,属于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F2 群体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2 抗折力与株高呈正相关(r=0.18),N2 抗折力与 N2 壁厚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N2 抗折力与 N2充实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N2 抗折力与 N2 短轴呈正相关(r=0.52)、N2 茎粗与 N2 长度呈负相关(r=-0.20)。【结论】粤禾丝苗 × 象牙香占 F2 群体抗倒伏遗传机制研究表明,N2 壁厚与 N2 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是茎秆抗倒伏的核心性状,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 N2 壁厚为研究重点,将大大降低以往抗倒伏研究方法的复杂程度,为今后抗倒伏相关研究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抗倒伏玉米种质,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对108份玉米自交系的抗倒性进行了田间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间倒伏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筛选出高抗倒伏自交系12份,可作为抗倒基因源应用于抗倒伏育种。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倒伏影响最大的是茎皮抗穿刺强度(r=-0.576),其次为次生根数,均达极显著负相关,其中茎皮抗穿刺强度具有最大的直接通径系数(P=-0.450)。因此,提高茎皮抗穿刺强度,同时增加次生根数是提高玉米自交系抗倒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