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指标,可以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笔者分别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复合蛋白酶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蛋白酶发酵豆粕,在3个周期内,每组分别测定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消化率、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含量、大豆抗原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单菌发酵豆粕饲料的缺点,利用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组合菌种发酵豆粕,试验采用单因素法研究菌种接种时间差对豆粕发酵过程中蛋白酶活及大豆肽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菌种发酵豆粕过程中总蛋白酶活及大豆肽转化率在不同接种时间差(3,6,9,12 h)各试验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时间差为9 h蛋白酶活及大豆肽转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1);接种时间差为9 h总蛋白酶活最高,此时蛋白酶大量分解大豆蛋白转化为大豆肽,肽转化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菌种组合比例对豆粕发酵过程中蛋白酶活及大豆肽转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组合方法,以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添加比例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按L9(33)设计发酵豆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种添加比例(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对组合菌种发酵豆粕过程中蛋白酶活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菌种组合比例2:3:1处理组的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及总蛋白酶活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1),菌种组合比例1:2:3处理组的酸性蛋白酶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1)。不同菌种组合比例对大豆肽转化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3:3:3处理组大豆肽转化率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1),与3:2:1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3:2:1处理组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显著高于2:2:2处理组(0.01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豆粕为原料,采用枯草茅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对豆粕进行液态发酵,以接种量、发酵时间、初始pH、温度为因素,水解率为指标,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不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O%,pH值为5,40℃培养48h,豆粕的水解率达78.80%。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组合菌种发酵豆粕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试验利用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组合菌种发酵豆粕,采用单因素设计培养基含水量为40%、45%、50%、55%、60%、65%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自培养48小时起每隔12 h测定1次发酵培养基的蛋白酶活性和大豆肽转化率,分析组合菌种发酵培养基不同含水量对蛋白酶活性和大豆肽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为50%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及总蛋白酶活性达到了最大值;培养基含水量为55%、60%处理组大豆肽转化率极显著高于40%、45%处理组(P0.01),65%处理组显著高于40%、45%处理组(P0.05),其他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含水量为60%时大豆肽转化率达到了最大值。说明培养基含水量为55%更利于生产的控制和饲料品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菌种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单一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菌种分别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时间、pH、温度、接种量和菌种比例进行优化,比较研究菌种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菌种发酵豆粕比用单一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更有利于提高发酵豆粕营养水平,发酵豆粕最优的方案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菌种比例为2∶1,初始pH为7.5,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7.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和酿酒酵母混合菌株固态发酵法生产大豆多肽饲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分泌蛋白酶降解基料中的蛋白质,使其分解成小肽;利用米曲霉将淀粉和纤维素降解为简单糖类物质;利用酿酒酵母分解糖类,产生醇香味,增加多肽饲料的适口性。以高温豆粕为原料,研究了发酵培养基组成、接种菌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发酵豆粕中多肽得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豆麸比为8:1(m:m),加蜜量为2%,混菌菌种比(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酿酒酵母)为5:1:1(V:V:V),加水量为120%,接种量为25%,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96 h。最终发酵物中多肽得率达54.89%,发酵产物中多肽含量为21.47%(干基)。  相似文献   

8.
以豆粕为主要原料,通过测定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含量,并利用SDS-PAGE对发酵豆粕中的大豆抗原蛋白降解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的作用效果,筛选出发酵豆粕优势菌株。试验结果显示,与豆粕相比,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48、72、120 h的粗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有所差异;菌株Y6发酵豆粕效果优于其他五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120 h的粗蛋白提高了15.7%,酸溶蛋白含量可达9.85%,抗原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羽毛粉的营养价值,通过测定蛋白酶活力和羽毛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对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羽毛粉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72 h后,米曲霉产蛋白酶活力达到3 256.61 U/g(P<0.05),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活力达到690.03 U/g(P<0.05)。米曲霉发酵羽毛粉48 h,可溶性蛋白含量由最初的2.21 mg/g提高到362.07 mg/g(P<0.05)。结果显示,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可对羽毛粉起到降解作用,其中米曲霉的降解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豆粕蛋白质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分析了不同来源的蛋白酶对豆粕中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的影响,将经过蛋白酶处理的豆粕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同等酶活的不同蛋白酶对豆粕中的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有较大差别。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最终选择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发酵方式,最终使得发酵豆粕乳酸含量达到2.76%,酸溶蛋白含量14.76%,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至25.3 mg/g。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Z35株固态发酵豆粕的效果,试验以纯化水和市售枯草芽孢杆菌B1株为对照,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固态发酵豆粕,对发酵产品进行大豆抗原蛋白残留率、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NSI)、粗蛋白、水分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XZ35株发酵豆粕后抗原蛋白残留率为5.9%,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枯草芽孢杆菌B1株对照组(P0.05);TCA-NSI含量为7.24%,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枯草芽孢杆菌B1株对照组(P0.05);枯草芽孢杆菌XZ35株和B1株发酵豆粕后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组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30.37 mg/100 g,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枯草芽孢杆菌B1株对照组(P0.05)。说明枯草芽孢杆菌XZ35株在豆粕发酵过程中能够将豆粕中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小分子多肽,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原蛋白降解能力,进而提高豆粕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提高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长期存放的陈旧豆粕、自然发酵豆粕及豆豉等样品中分离并筛选出1株降解大豆抗原蛋白且高产蛋白酶的兼性厌氧型芽孢杆菌,经培养特征、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将其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XZ35.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筛选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耐高温枯草芽孢杆菌FJAT-5561,分析其产酶和抑菌特性,应用于豆粕固体发酵。枯草芽孢杆菌FJAT-5561在45℃、pH为8时的酶活性达0.90 U/mL。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具有抑制效果,电镜观察显示FJAT-5561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使青霉菌丝变形和萎缩,抑制菌丝生长。豆粕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FJAT-5561可降低豆粕中难降解的粗纤维含量,提升豆粕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发酵后的豆粕中未检出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镶刀菌烯醇等真菌毒素,也未检出黄曲霉。  相似文献   

14.
固态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豆粕为原料,研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态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20g豆粕、1.0g葡萄糖、0.04g磷酸氢二钾和14mL水,接种时间为19h,接种量为0.8mL,发酵时间为48h;并且在此发酵条件下,豆粕蛋白的水解度达23.8。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青年猪空肠粘膜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YZ-11。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无机盐、碳源等对菌株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玉米粉2.0%,大豆粕35%,KH2PO4 0.8%,含水量40%,接种量8%,发酵温度37℃,培养时间72h。发酵产大豆多肽含量为23.04%,提高了1.71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的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种类、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分别为麦芽糖、蛋白胨、氯化钙、麦芽糖添加量8%、蛋白胨添加量4%、发酵温度37℃、初始pH值7.0。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了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最优发酵条件为:麦芽糖添加量8%、蛋白胨添加量8%、氯化钙添加量8 g/L、发酵温度37℃、初始pH值7.0。在最优发酵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所产的中性蛋白酶酶活为420.36 U/mL,比优化前98.36 U/mL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可用于动物生产的优良枯草芽孢杆菌,试验通过抑菌性能筛选,从200余株分离自土壤、枯叶等材料的芽孢杆菌中筛选得到菌种S21,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种S2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产酶定性分析,枯草芽孢杆菌S21产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采用酸沉、醇提和半制备色谱对S21产抗菌脂肽纯化,利用ESI-TOF-MS对纯化出的抗菌脂肽进行鉴定,鉴定抗菌脂肽为surfactin家族抗菌脂肽;抑菌试验分析显示枯草芽孢杆菌S21产抗菌脂肽对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和霉菌都有抑制效果,热耐受性和酸碱耐受性好。综上所述,枯草芽孢杆菌S21有用于动物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两步发酵法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混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混菌发酵生豆粕,研究表明,酵母菌及乳酸菌对枯草芽孢杆菌降解抗原蛋白的能力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作为前发酵,乳酸菌及酵母菌厌氧发酵作为后发酵对生豆粕进行两步发酵,结果表明:前发酵时间对豆粕中抗原蛋白的降解影响最大,后发酵温度其次,前发酵温度影响最小;当前发酵温度为35℃,前发酵时间为48 h,后发酵温度42℃,后发酵时间32 h,豆粕中两种主要抗原蛋白的残留量仅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