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樟子松是神木县营造防风固沙林主要树种,为了解决苗木长途运输、成本高和成活率低问题,通过对种子调运检验、育苗地的选择、施肥及改良土壤、种子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保护等技术措施,探索出在陕北沙地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樟子松育苗目前已大面积展开,而有一些育苗技术要点很少有人关注。就摧芽方法、基肥选择、适时播种,通过现地试验、调查,总结出催芽以雪藏最好;基肥选择猪粪最好;最适宜的播种地温为8 ℃。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沙地育苗过程中苗圃的建立、选种与播种,苗期管理与培育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阐述了樟子松在通辽市沙地育苗技术,圃地的选择,圃地选定后要进行整地和改土,最好施用菌根土以减少苗木的死亡率;樟子松种子要进行雪埋处理,提高发芽率。同时加强樟子松苗期的水肥管理,保证苗木安全越冬,培育出高产的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5.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章古台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和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降雨、蒸散、地形及土壤质地等因素对沙地土壤水分变化影响显著。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以沙丘下部林地为最高,流动沙地次之,丘顶林地最低。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受降雨影响变幅较大,林地高于流动沙地;樟子松主要根栖层25-50cm土壤含水量低于流动沙地。5、6、9月为失墒期,7—8月为蓄墒期,其中以6月份土壤贮水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6.
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施用除草剂 ,结果表明 ,在出苗 6~ 8周后 ,用除草醚 ( 1 1 g/m2 )、拿捕净 ( 0 0 5ml/m2 ) +果尔 ( 0 0 5ml/m2 )、除草醚 ( 0 5 5 g/m2 )+果尔 ( 0 0 5ml/m2 )分别进行土壤喷施处理 ,除草率达到 96 8%、 98%、 99%。一定剂量的除草剂混用可增加有效期和除草率。施用除草剂对苗木不同时期生长无影响 ,且较为经济 ,每年每公顷可节约除草费用 1 2 0 0余元。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一项实用高效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对半干旱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及容器苗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8.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结构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沙地,选择轻度染病的樟子松中龄林为对象,进行4种方式的林分结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结构调整促进了林分生长,控制了松枯梢病的发展,改善了林下植被状况和林分土壤水分状况,缓解了林分在干旱期的水分胁迫。综合不同结构调整方式促进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和改善林分环境条件的效果:伐3留2、伐4留2方式好于伐2留2、伐3留3方式,生产上可根据现有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结合混交树种特性,采用适宜的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也是北方地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文章论述了樟子松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沙地育苗技术,主要从樟子松育苗时圃地的选择、圃地选定后的整地和改土、施肥、播种育苗和播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的沙地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沙地樟子松人工植被时,应该充分利用沙地的有利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沙地中存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应采用容器苗造林;选择最佳造林地;确定合适的人工植被类型;重视影响生长的主要因子。在樟子松造林初期的2~4年内,影响樟子松成活和生长的主要因子,首先是风沙流动强度,其次才是水分状况;在造林2~4年以后,环境中的水分状况成为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 667~2 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相似文献   

12.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不同密度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干形等生长指标和松枯梢病的发病情况等健康指标,分析了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健康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亚湿润干旱区樟子松人工林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在1 250~2 500株·hm-2;当樟子松人工林林龄达到21 a时保留密度1 000株·hm-2左右;当林龄31 a时,密度控制为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对海拉尔西山30a生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林分结构、组成、更新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海拉尔西山密度为7株/100m2或8株/100m2(即47株/亩或53株/亩)的30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综合效益较好。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易引起光、水分及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林分健康而稳定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健康生长与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和多样性差异,对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8、15、30、36、42、49和56 a林龄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林龄条件下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1)研究地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共获得细菌32门80纲154目308科531属。其中,放线菌门(32.71%±3.74%)、变形菌门(23.14%±2.13%)、酸杆菌门(16.22%±2.75%)和绿弯菌门(9.00%±1.23%)为主要优势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49 a和56 a林龄土壤中分别升高至7.16%和7.47%。沙地营造樟子松后,土壤中细菌的相对丰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并在林地土壤中出现了Crossiella spp.。2)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获得真菌6门25纲88目184科369属。其中,子囊菌门(70.12%±11.17%)是主要的优势门。接合菌门的丰度在49 a和56 a林龄中逐渐升高至15.20%和23.42%。沙地樟子松人工...  相似文献   

15.
除草醚用于樟子松沙地育苗的芽前除草是完全有效的,最佳施药量为1.1g/m2,为人工除草费用的14.6%.喷施法药剂着药均匀,为最佳施用方法,剂量为1.1~2.3g/m2时,除草率可达99.23%.  相似文献   

16.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棕了毛乌素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 ,对圃地选择 ,施肥作床 ,播种量 ,苗期管理 ,越冬防寒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李亚辉 《防护林科技》2014,(2):101-101,113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更新改造,宜在以围封为主的植被自然恢复体系基础上,再人工更新改造成稳定的针阔、乔灌、异龄、复层混交林等多种模式或集成.多年实践认为:在樟子松衰退病块状间伐林地上,构建以樟子松为主的疏林灌草混交林;在生长健康的樟子松人工林内,要增加阔叶、经济树种,构建以樟子松为主的生态经济型混交林,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樟子松大面积皆伐迹地上,恢复与构建沙地第二代樟子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18.
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指导樟子松容器育苗工作 ,提高经济效益 ,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 ,我们在陕北定边县毛乌索沙地通过育苗试验 ,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樟子松容器苗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9.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与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章固台地区现有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成熟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原产地红花尔基比较,章古台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进入速生期的时间略有提前,速生期维持的时间短;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数量成熟为45年,更新龄为55~60年,工艺成熟龄为25年左右和40年生以上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状况及苗圃地概况和林县城关苗圃位于东经111°46'30″,北纬40°20'40″,海拔高1160m,年平均降水量398mm,年平均气温5.6℃,极端低温-34.5℃,极端高温38.6℃,年平均蒸发量24972.2mm,年生长期110———135天,早霜期9月20日—25日,晚霜期5月5日—15日。土壤为沙壤土,土层高2m以上,PH值为7.5—8;(碱性)圃地为新开荒地,经过一年的土壤改良熟化,熟化程度不高,前茬为麻茬。二、樟子松试种育苗技术措施1.育苗地每亩均匀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羊粪6m3,磷酸二铵20公斤,均匀施入硫酸亚铁粉30公斤。留1分地不施硫酸亚铁粉做对照。2.整地做床:春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