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凯 《林产工业》2012,39(4):63-65
笔者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结合塞罕坝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机遇,分析了塞罕坝生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其生态旅游产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已历经24年建设,跨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是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旅游局树立的旅游建设重要窗口。虽然塞罕坝在多年发展森林旅游积累一定经验,但是发展至今仍有不足的地方。为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生态旅游SWOT分析塞罕坝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立足塞罕坝当前生态旅游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优势基础,探索塞罕坝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探究产业提升之策提供理论和建设支撑。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分析塞罕坝湿地资源状况和塞罕坝湿地文化对于塞罕坝生态旅游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加快塞罕坝湿地文化建设与推动旅游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该公园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提出了加快发展其生态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决定着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质量。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环境进行研究,客观面对环境优势和劣势,把握发展机遇,为实现公园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自1993年建园以来,累计接待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林业系统学者近千万人次,有效带动当地餐饮业、服务业、交通业、旅游产品加工业、林产品采收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当地近10万人直接或间接增收,同时提高了公园的管理水平,拓宽了林场发展渠道,有效带动了当地基本建设、城区景观、交通网的建设,更加突出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观的独特性、优越性、地域性及不可替代性,更加突出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气候资源的稀缺性、适宜性、地带性.为今后有效解决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发展与人才短缺、自然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生态旅游与林区主业经营、相关产业规模扩大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的矛盾提供解决途径,以期达到林区发展与生态旅游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健康经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端,公园内森林面积近6.7万hm2。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坚持林业生产和生态旅游同时发展并使二者完美结合,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针对目前存在的林种结构不合理、林分密度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森林健康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既是旅游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又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该文探讨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开发与保护的好就能达到双赢的目的,反之亦然。通过研究塞罕坝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环境问题是生态旅游产生的重要原因,生态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必要措施。还就在生态旅游中如何进行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气候资源与生态旅游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普遍关注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现代人的生态旅游观念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对当地气候资源的把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之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无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稀缺的春夏凉爽资源、自然的森林草原景观、湿地景观及秋冬天然冰雪景观,当地气候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组成,所以探索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及充分利用、改善、开发旅游气候资源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一、经验和启示塞罕坝林场和安吉县生态建设创造了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互利共赢的生态文明的"时代范本",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领头雁",更是中国林业战线一面迎风飘扬的鲜红旗帜。(一)塞罕坝实现了造林保护与生态利用相统一。把国有林场当成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不追求短期效益,在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内,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走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带和高原——丘陵地段。公园内风光自然优美、气候凉爽宜人,每年都有几十万海内外游人到此观光、度假。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距北京最近、最美的生态旅游胜地,也是华北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湿地是其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景区湿地的保护以及景区湿地生态的恢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景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认识的加深,回归自然、保护环境、旅游者与旅游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主题。河北省塞罕坝的旅游业也在当今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之时得到蓬勃发展。资源优势定基础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1962年由林业部建场,1969年起改为河北省林业厅直属单位,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塞罕坝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属著名的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全场总面积9.4万公顷,其中以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为主的有林地(风景林)面积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业发展迅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明确公园的发展性质和发展模式,对塞罕坝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系统地研究了塞罕坝旅游资源特征,对旅游景区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归纳,明确了塞罕坝旅游景区的类别,提出了塞罕坝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和重点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4.
谢伟  王志杰 《中国林业》2013,(14):40-40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属著名的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经营面积9.3万公顷。其中森林景观6.3万公顷,草原和其他景观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这里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公园的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河北省现代森林经营的一种独特形式,无论是森林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还是森林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及审美追求都以森林的生态特征为核心,体现出对生态的关注和对文化的要求。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充分利用承德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吸引较多游客的优势和两地相距较近区位较佳的综合优势,实施科学发展策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快生态旅游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 《河北林业》2009,(3):F0002-F0002
6月12日,由河北省林业局主办,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承办的“北京绿色屏障、满蒙民族风情、皇家木兰围场、生态休闲乐园”生态旅游推介会在北京举办。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力、河北省林业局局长武国堂参加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一种旅游产品,是一种有目的t的、以生态学观点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一种自然选择,是一种社会文明。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探析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论述了塞罕坝林场的基本情况,并以塞罕坝林场现有天然次生林为基础,通过对塞罕坝林场天然次生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方面进行综合效益分析,为塞罕坝林场天然次生林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栋  温亚楠  曹静 《中国林业》2011,(18):61-61
河北省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自1993年建同以来,游客一直络绎不绝,前期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口碑,品牌已深入人心。但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塞罕坝周边崛起了很多同类旅游景区,这些景区的出现给塞罕坝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塞罕坝必须积极采取旅游营销的策略,力争在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旅游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研究旅游营销策略对塞罕坝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塞罕坝当前旅游发展的现状,对塞罕坝的基本情况和旅游资源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规划的近、中期目标,并给出了目标实施的战略,以期在塞罕坝未来旅游发展的道路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13日,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召开,300多位参会者亲身感受了塞罕坝人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奇迹,也深深地被几代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务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所感动。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讲话中指出,今天建成一个塞罕坝,就是为子孙后代树起了一座绿色丰碑。我们必须以对中华民族未来长远生存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再造成千上万个塞罕坝,才能使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让祖国山川更秀美、人民生活更美好。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就和您一起走进塞罕坝,一同感受伟大的塞罕坝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