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渔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据考证,10万年前居住在山西汾河流域的“丁村人”,能够捕捞到青鱼、草鱼、鲤鱼和螺蚌等。3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已经知道采捕鱼、蚌。6千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的陶器上,还制有鱼形花纹,这说明人类的捕捞能力。至新石器时代,捕鱼技术和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从出土的文物中,我国从南至北都有鱼钩、鱼叉、鱼标、石网坠等各种捕鱼工具。据考古实物和民族学资料考证,我国古代已有多种捕鱼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渔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和生活的事业,如我国山顶洞人(约50万年前)就以捕鱼虾为业。人类历史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而人类制作的最早工具是渔具。中华祖先最早以徒手捉鱼,接着使用石器、木棒、骨制鱼叉、鱼镖、弓箭等工具捕鱼。到包(伏)羲氏时期发明了“网罟”如《易·系辞》载:“结绳为网罟,亦佃亦渔”。网罟的创制是我国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对人类的贡  相似文献   

3.
捕鱼小史     
<正> 捕鱼始于几十万年前我国自古即有“渔、樵、耕、读”之说.“渔”居四者之首,可见当时渔业的重要. 据知早在几十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捕鱼.考古工作者发掘,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洞穴里有许多鱼骨和介壳;山东临沂发现古代的石网坠;西安半坡村遗址有骨制鱼叉和鱼钩;黑龙江昂昂溪人类遗址出土有骨制的枪头和鱼标.这些均可证明我国捕鱼历史的悠久.我们奋战于渔业战线的每一同志,将引以自豪.  相似文献   

4.
四、古人以鱼骨饰品作为美丽的标志我国考古学上人类最早利用鱼类的遗物是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鱼骨和草鱼的上眶骨,离现在大约是1.5万年一5万年,当时山顶洞人食了鱼还利用鱼骨作为饰品。在这些鱼骨中,有一块草鱼上眶骨的上面钻一个小孔,并涂有红色(《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  相似文献   

5.
林蒲田 《内陆水产》1993,(10):28-29
存原始社会,人们是不知道在池塘里养鱼,为了生活,全靠捕食野生鱼类。捕鱼方法,开始当然是手摸,木棍、石头打,或将河滨的水戽干来捕捉,这就叫“竭泽而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水车式鱼类自动采集装置--捕鱼水车,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捕鱼水车可以自动采集洄游性鱼类,其优点是:对鱼类选择性小;活体采样,对鱼类无大的损伤;可长期自动运行,成本低廉.本文总结了该装置在鱼类资源研究中的主要用途,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内陆水域的鱼类生态研究及资源保护介绍一种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由于我国大陆沿海天然海捕鱼苗资源的日趋减少,为了满足生产需要,不少商人和渔民从台湾省及东南亚等地引进大量的人工培育鱼苗,主要是从台湾省引进。笔根据国内外有关献,结合本人在种苗生产过程中的一些观察资料,对七种目前较常见的海产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作综合介绍,供养殖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1931~1938年曾有日本拖网渔轮在北部湾捕鱼,当时我国只有拖网帆船在那里作业,1954年我国在该海区开始进行拖网渔轮生产以来,逐年有了发展。拖网渔轮渔获物组成,可以提供了解作业海区底层鱼类群聚结构的概况,真子渺(1956)和真道重明(1957)曾作过东海、黄海拖网渔轮渔获物组成及其变化的分析,后者指出了抗日战争前后期间渔获物组成所起的变化,为进一步分析该海区底层鱼类资源提供了初步资料。南海方面虽然柴田玉成(1940)对北部湾(当时称“东京湾”)拖网渔轮渔获量逐年变化作过分析,但没有从群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古老的渔业国家,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时期,就开始捕食鱼类。在漫长岁月中,各地渔民因地制宜,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渔具渔法,为发展我国的渔业生产作出了贡献。本文根据古代文献及出土文物,对古代一些重要渔具渔法源流,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据史料记载,旧石器时末期重庆就有人类居住。对鱼类资源的利用甚早,据出土文物和文字记载表明,距今两千多年前就有鱼坠,鱼网和鸬鹚捕鱼等渔业活动.史料中,自东晋以来,许多朝代都有鱼类资源的记述,这是宝贵的科学遗产和财富,涉及重庆地区鱼类方面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有:  相似文献   

11.
一、捕鱼的方法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用网捕鱼。现在出土的文物中,已发现有原始社会时的网坠。两千多年前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的句子(《邶风·新台》)。有趣的是,先民们除用过网捕鱼外,还用过箭射鱼,这是今天已不用的方法:《礼记·射义》:“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而后习射于宫。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可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领导上对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指示,根据1971和1972年全国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座谈会纪要精神,在省水产局的领导下,由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系、厦门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厦门海洋渔捞公社、厦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东山县水产局等单位组成生产、科研与教学“三结合”资源调查组,对闽南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奚盘海 《淡水渔业》1989,(1):40-42,39
<正> 根据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人类的生存,当以采集和渔猎开始。对鱼类而言,是先有捕捞,后有养殖;先有野鱼,后有内渔。“渔”本身就含有捕捞的意思,古文亦有用“鱼”代之。国外曾发现过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捕鱼工具,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实据尚未找到.但在内蒙、山西、吉林、北京、四川等地,曾发现旧石器时代及此前的草鱼、青鱼、鲢、鳙、鲤、鲶、黄(?)和鲟等鱼类的化石;在5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原始人所居的洞穴中发现草鱼眶骨上钻有一小孔并涂有红色,则可推测在旧石器时代已在湖泊进行捕捞,唯工具类型不明而已.  相似文献   

14.
鸬鹚捕鱼是一种古老的渔法,我省鸬鹚捕鱼集中在湘江上游的零陵和衡阳两地市、沅江上游的辰溪县以及洞庭湖区的汨罗江、万子湖和大通湖一带。一只好的鸬鹚平均每天可捕鱼4公斤,一年捕鱼1400多公斤,一般一只鸬鹚一年捕鱼500公斤。因鸬鹚为飞行动物,有如网之飞投,故洞庭潮渔民谓之“飞网渔业”。在过去鱼多渔具落后的情况下,用以捕鱼是可行的。但在当今鱼类资源减少,化纤网线代替了原来的麻类网线,渔具先进的时代还使用这种方法捕鱼,弊多利少,对水产资源的破坏越来越明显,便以限制发展变成了禁用的渔法。  相似文献   

15.
正我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气候寒冷,水域辽阔,鱼类资源丰富,鱼类品种有很大的区域性特点。目前已知鱼类品种有105种,地方名贵鱼类及常见经济鱼类有40余种,民间流传的"三花、五罗、十八子"就是我省的地方名贵鱼类和常见的经济鱼类。关于"三花、五罗、十八子"称谓的出处,目前无法得到具体的考证,只能说出自过去民间"鱼梁子"的渔民,他们在长期的捕鱼生产中,观察和描述常见和喜爱鱼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再配上地方俚语,顺口的称谓就以此流传开来,形成了"地方名",而后不仅仅在渔民之间流传,很多文章和专业学者都曾经引用过这些称谓。  相似文献   

16.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8,10(1):46-46
<正> 据报道,阿根廷与苏联签订了在西南大西洋(包括福克兰群岛)的捕鱼协定。根据此项协议,苏联少数渔船仅能在南纬46°以南的阿根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进行捕鱼作业.为期1年.期满后视该海域的鱼类资源量及双方合作的情况续订.该协议的内容包括:为了保护南大西洋鱼类资源,不得在该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近年来,许多农民依靠从事水产捕捞业走上了致富道路,这固然是件好事,可也有些人只顾捕鱼赚钱,不注意保护鱼类资源,他们将网眼严密的罾、簖大量密布在河道上来进行捕鱼,不管是大鱼还是幼鱼,是大虾还是小虾一概捕出,他们是否想过,这样肆意酷渔滥捕,过不了几年,鱼类资源就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力发展渔业生产的方针,武汉市郊区各公社积极组织渔民归队,建立捕捞鲜鱼的常年专业队伍,以保证在武汉地区的江河湖泊上,一年四季都有捕鱼大军,力争月月捕上鲜鱼供应城市。武汉地区的江河湖泊很多,仅郊区就有二十七万多亩湖塘,大部分都养了鱼,长江、汉水更是盛产鱼类。据有关部门统计,过去武汉郊区捕鱼人员在三千人以上,进行季节性捕捞的半渔民,也有二千多人。但是近来从事渔业捕捞的人员很少,这就使得江河里的自然鱼捕  相似文献   

19.
湖泊属于多用途的国土资源,渔业利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湖泊渔业的原始阶段,以捕鱼为主,只“采撷”而不“投入”,完全依靠天然饵料和鱼类自然种群所提供的鱼产量。天赋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鱼皮漫谈     
全世界的鱼类大约有两万多种,我国的海洋和内陆江河就有两千多种.鱼是一种全民喜爱的美味佳肴,美好形象。远在1.8万多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曾以鱼为食;一些古老岩画把鱼作为图腾刻划出来。世界上“三山六水一分田”,有水就有鱼,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二。鱼生于水游于渠戏于池塘浪漫于江河湖海,黎民百姓人人可见可闻可把可玩可捕可养可享可食。鱼的用途很广泛,与人们的衣、食、用息息相关。除了大家熟悉的鱼肉以外,其他如鱼头、鱼尾、鱼骨、鱼肚、鱼肠、鱼鳔、鱼肝、鱼胆、鱼鳍、鱼目、鱼鳃、鱼血、鱼油、耳石、鱼脑、鱼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