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首先必须将农业的生产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其次是要减少农业人口,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而中国目前要完成这一转变必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耕地资源稀缺;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科技进步缓慢等,都成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而造成这种局面,既有历史和制度,又有思想和资源原因以及产业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重庆13县区2007-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各县区7年农业科技进步综合得分,以此评价各县区的农业科技进步.然后对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农业科技进步对提高农民收入的两条路径:一是通过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从而直接提高农民收入;二是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产生劳动力剩余,然后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间接提高农民收入.据此提出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成果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表现主要是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来实现的。贵州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但是由于紧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快发展。 在农业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农业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科研选题实现“市场化”,农业科技成果就会适应客现性、知识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客观条件千变万化,需要农业科技人员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而这些劳动普遍具有公益性,农业科研工作应当以政府投入为主。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创新机制,主要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主要指建立面向市场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和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科技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主要是建立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市场化,按照市场规则操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设计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测算得出吉林省2008201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年平均值(54.71%)。通过分析发现:吉林省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进步和物质投入是吉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吉林省农业劳动力效率不高和耕地质量下降所带来的负效应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民收入需要科技支持。而农业科技进步快慢依赖于农业科技体制。美国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农业科技体制是否有效率。关键的判断标准是看其能否提高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即提高农业科技和生产的结合度。而目前的科研与推广的“两层皮”状况以及科研与应用的互相脱节是影响以科技促进农民增收的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6.
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农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秀岩 《中国农垦》2006,(11):17-18
科技创新是促进农垦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农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方面.农垦系统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统筹系统内外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在农垦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农垦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达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7%,明显高于周边农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科技进步更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加快农业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深入研究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创新的机制,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农业创新成果的采用与扩散,它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介绍了农业创新成果采用与扩散的定义、分类以及采用农业创新成果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农业创新成果采用与扩散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科技是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创新又是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农业科技创新,是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成果转化、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保障。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保障农产品生产供应和发展现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源于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的技术需求两个方面。依据中国农业增长因素分析,未来农业增长的源泉在于加速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农户自身条件和农业的各种制度安排的限制,由农产品长期供给偏紧而形成的宏观技术创新需求,并未能转变为农户的微观技术需求,从而导致了农业技术创新缺乏需求引诱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原则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土地、水、人口及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强烈制约,实现农业新的突破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只能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劳动生产效率和投入效率,使中国农业从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进入到以技术为基础的农业.  相似文献   

12.
观点     
《中国农资》2009,(11):8-8
<正>"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从"一五"时期的19.9%提高到目前的51%。"——近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会议上表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开发推广,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指标体系,选取江西省2000—2020年相关指标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研究江西省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农业科技创新及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来看,江西省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之间的冲击效应有正向和负向;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滞后期的推移,除去变量自身对其变动的贡献率之外,其他2个变量对该变量的贡献率基本都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趋势。由此表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据此,针对江西省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对宁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撑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路径。以此为角度,运用综合对比系数,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通过农业生产要素效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劳动者科技素质3个方面的变化,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宁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撑效应。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主要有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和鉴定制度,加快以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成果转化和应用,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进步既包括技术进化和技术革命,也包括制度创新和资源合理配置,即广义的科技进步。江苏省提出了“到200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的要求。淮北地区农业科技和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以占全省528%的耕地只创造了占全省498%的农业总产值。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于Solow余值法对我国1995~2013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1995~2000年的24.7974%上升到2011~2013年的55.2833%,科技进步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今后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在经济增长核算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内,从经济增长的源泉--要素投入增加和生产率提高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探讨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提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具体实现途径,即传统生产要素的节约使用,环境的友好性,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和制度创新因素所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9.
提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制度创新。阐述了湛江农垦为实现产业化经营而进行的综合改革中企业组织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和科技进步制度的创新点,探讨了湛江农垦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于Solow余值法对我国19952013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19952013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19952000年的24.7974%上升到20112000年的24.7974%上升到20112013年的55.2833%,科技进步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今后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