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田间进行杜邦安打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对比及防治适期试验,分别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及3、4龄幼虫高峰期用药观察,结果表明:用安打8 ml/667 m2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用药,其防效最好,高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及其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种农药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都有防治效果,其中锐劲特对稻纵卷叶螟的有防治效果最好, 氟虫腈次之.锐劲特对稻纵卷叶螟防效高达97.3%,氟虫腈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达94.8%,可以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甲维.毒死蜱EW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25%甲维·毒死蜱EW 60~80 ml/667m2药后16 d防效为73.85%~82.01%,与对照药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60 ml/667m2防效79.99%和40%毒死蜱EC 100 ml/667m2防效76.01%相当或略高,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病虫害来势猛、发生重,其中稻纵卷叶螟在我国长江流域、江淮等稻区大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寻找高效、安全、低成本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药剂,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12%甲维·氟酰胺微乳剂等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12%甲维·氟酰胺微乳剂300 m L/hm2在水稻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期防治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药后14 d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用速灭抗、维抗、稻丰散、宝灵、稻安康等几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新药剂,进行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5(3)代初孵幼虫高峰期连用2次,几种药剂均具有较高的防效和保叶效果,尤以40%速灭抗(40%丙溴磷)EC100~120 ml/667 m2的剂量范围为最佳,且对稻株安全无副作用,完全可以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大,危害严重.为寻找高效、安全、低成本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药剂,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9个药剂在稻纵卷叶螟四(2)代和五(3)代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康宽SC、5%锐劲特SC、40%福戈WG和21%氟晴.唑磷EC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15%安打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每667m^2用安打8ml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防效显著,对高龄幼虫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五种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五种农药对防治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的试验表明,在五种农药中,16%力克螟农药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最佳,可取代甲胺磷,但需要与防治时期和方法相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明确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亚致死效应,【方法】我们采用离体叶片浸渍法,2龄稻纵卷叶螟幼虫在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浸渍下的水稻叶片上处理72 h,然后观察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状况,并测定了其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结果】毒死蜱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处理组幼虫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蛹历期显著短于对照,雌雄成虫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处理组,幼虫历期和蛹历期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LC_(10)处理组雌成虫寿命缩短。毒死蜱LC_(10)和LC_(25)处理组,稻纵卷叶螟体内的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氯虫苯甲酰胺LC_(10)和LC_(25)处理后其体内的酯酶活性显著增加;LC_(25)处理组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使稻纵卷叶螟部分生长期发育放缓,但诱导体内部分解毒酶活性上升。稻纵卷叶螟处于这两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的选择压下,将有利于抗药性的积累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有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方法]用清水作对照,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20%三唑磷乳油1 800 g/hm2和40%辛硫磷乳油1 500 g/hm2进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对比试验。[结果]施药15天后,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和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分别为85.58%和86.80%,卷叶内有虫率均为0;40%辛硫磷乳油1 500 g/hm2的防效为79.60%,卷叶内有虫率为4.35%;20%三唑磷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最低,为72.45%。[结论]4种药剂均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防治效果,且以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和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杨文胜  何可佳 《作物研究》2012,26(3):265-267
为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对不同配方的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T3处理防治效果最好,分别比T1处理和T2处理药后3d防效高16.65%,5.89%,药后7d防效高6.74%,1.12%,药后10 d保叶效果高3.97%,1.66%;T5处理的省水效果最好,药后3,7d的防治效果分别是72.55%,78.65%,比T4处理药后7d防效高2.25%,药后10 d保叶效果是82.45%,比T4处理高1.66%.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及最佳用药量,采用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郑麦366为试验品种,以600g.L-1吡虫啉和12.5%烯唑醇为对照药剂,设置3种不同药种质量比(1∶50、1∶60、1∶70)处理,研究不同剂量的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发芽、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用药剂量越大,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越好。在防治蚜虫方面,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0和1∶60时防效分别为85.61%~97.71%和80.15%~93.38%,与对照药剂600g.L-1吡虫啉FS1∶300包衣效果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在蚜虫发生前期和中后期防效分别为91.32%~94.91%和74.88%~83.27%,其中中后期防效显著低于药种比1∶50、1∶60和对照药剂处理。在防治纹枯病和枯白穗方面,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0时防效分别为76.91%~86.64%和78.29%,与对照药剂12.5%烯唑醇WP 1∶1500拌种处理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60时的防效分别为69.14%~80.87%和72.68%,显著低于药种比1∶50包衣处理,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分别为60.75%~78.35%和64.43%,显著低于药种比1∶50、1∶60和对照药剂。以上结果说明,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0~1∶60。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水稻品种特籼占25为材料,设置农民习惯栽培、"三控"施肥和节水高产栽培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病虫害发生、抗倒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农民习惯栽培相比,"三控"施肥和节水高产栽培处理的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减少56.5%~69.2%和70.9%~80.0%,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别降低28.1%~66.5%和70.1%~71.9%,稻飞虱百丛头数分别降低了35.1%~77.9%和71.9%~80.8%;"三控"施肥处理下水稻基部第1、2、3节间长度分别缩短了9.1%~20.1%、4.7%~12.9%和1.5%~7.8%,节水高产栽培处理下分别缩短了23.9%~27.4%、19.7%~26.8%和10.2%~21.4%,植株抗倒性均大幅提高;"三控"施肥处理的稻谷产量增加1.7%~5.5%、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1.7%~16.5%、纯收入增加1 972~2 114元/hm~2,节水高产栽培处理的稻谷产量增加9.9%~19.7%、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34.3%~46.3%、纯收入增加2 010~4 305元/hm~2。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对减少水稻病虫害,提高产量、抗倒伏能力和种植收益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捕食螨控制叶害螨生物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国崇  林坚贞等 《茶叶》2001,27(4):27-30
在茶园释放两种食虫性螨,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释放食虫性螨试验区第10天和第30天茶橙瘿螨虫口密度比对照分别低62.81%-93.19%和48.49%-64.52%,其效果优于化学防治区。  相似文献   

17.
镁对大豆叶片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品种浙春2号、浙春3号和9703为材料,采用土培实验方法,设置不同的镁离子处理水平,研究五 叶期和盛花期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 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MP)和抗氧化酶( SOD、POD 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五叶期时与镁离子浓度成正相关,盛花期时与镁离子浓度 负相关;在缺镁(0. 00mg/kg)条件下,大豆叶片的脯氨酸含量、MDA含量、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 化物酶( POD)活性较其它处理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施镁则能显著降低大豆叶片的脯氨酸含量、MDA 含量和质膜透性,其中镁离子浓度60. 00mg/L的效果最好。3个大豆品种五叶期时脯氨酸和MDA含量较对照(0. 00mg/kg)降低1. 38%~22. 96%和12. 60%~44. 50% ,盛花期时则下降了11. 11% ~57. 90%和9. 87% ~71. 61%; 质膜透性五叶期时较对照下降了7. 19% ~38. 61% ,盛花期时则降低了21. 79%~46. 10%。SOD、POD和CAT对镁 的反应存在明显的不同。大豆品种对镁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浙春3号对镁最为敏感,浙春2号次之, 9703对镁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18.
通过荣宝土壤消毒剂在番茄、青椒、玉米等作物上施用的对比试验发现,施用荣宝土壤消毒后,番茄产量比对照增产8.9%~22.1%;青椒产量比对照提高14.9%~22.0%;玉米产量比对照提高10.1%~18.0%。荣宝土壤消毒剂在设施农业大棚种植的土壤中施用效果更好,具有防止土传病的危害和治理土壤障碍因子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菌渣施用比例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晶两优534和甬优1540为材料,于2021年在贵州省兴义市开展菌渣不同施用比例(体积比为20%、40%、60%和80%)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与耕作土育秧(对照)相比,育秧基质中施用一定比例菌渣对水稻秧苗根数、茎基宽等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等影响不显著;随着菌渣施用比例的增加,秧苗的整齐度增加,25 d秧龄时,菌渣施用比例为60%和80%的处理,2个品种秧苗的整齐度分别比对照高9.8%~13.1%和12.0%~19.4%,差异显著,40 d秧龄时各处理间整齐度差异不显著;相比对照,施用菌渣的处理秧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尤其是40 d秧龄施用60%和80%菌渣的处理,2个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3.4%~35.9%和7.6%~17.3%。因此,在耕作土中混合60%~80%体积的菌渣有利于提高秧苗的整齐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