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分析三明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东太湖河蟹围网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2004年春季平水期到秋季枯水期间对东太湖河蟹围网生态养殖区的水环境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发现,水源对照区的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N和总P,表明污染物主要是植物营养性元素。在东太湖围网养殖区中,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和总P。生态养殖区的水质虽有超标,但超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区的水源水。调查同时发现,河蟹生态养殖区因栽有大量的水草,对N、P的吸收比较充分,故生态养殖区的N、P在养殖周期中的变化较对照区小。总体而吉,生态养殖区的水质明显优于水源对照区,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太湖地区农田水环境中氮和磷时空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农田水环境中N和P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太湖地区农田水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N、P污染,且3~7月间呈加重趋势;目前地表水特别是太湖水中N、P含量已远远超过富营养化的极限值,富营养化程度十分严重;地下水中总P和NO3--N含量变化明显,NH4 -N已劣于V类地下水质量标准,基本不适合饮用;浅层地下水中的NH4 -N含量与土壤黏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深层地下水(井水)中NO3--N含量与pH值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可为太湖地区水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20 a余的经济快速发展,加上急剧的城市化,正在使这一优势环境条件变为劣势,区域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了该区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和未来水环境压力,提出了以污染物源头控制和流域综合调控为主的水环境对策,以期为区域水环境规划和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太湖河蟹网围养殖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东太湖网围养蟹区内外的生态环境因子的观测分析和养蟹区N、P等营养物质的平衡估算,结果表明,草型湖泊适合河蟹的养殖;不投铒时,养蟹有助于减轻湖泊内的营养负荷;而投饵的利用和转化率很低,多数饵料沉积于湖底或进入湖水中,从而影响湖泊生态环境。与湖泊小面积高密度养鱼相比较,网围养蟹的万元利润污染只有养鱼的1/14,利润却是养鱼的1.8倍。因此低密度网围养蟹是兼顾东太湖渔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水土流失对水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吕俊杰  杨浩 《土壤》2003,35(3):198-203
本文在系统整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水土流失对水环境影响研究和水土流失对水环境影响模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水土流失对水环境影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太湖湖区农田铵态氮流失模拟及对太湖水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浅谈当前城市水环境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水环境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城市环境与水的关系以及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环境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将乐县水力水域资源丰富,极适合发展淡水产业,但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全县尚有81.81%的水力资源未开发利用,84.23%的可供发展渔业的水域面积未开发养殖.必须加快发展渔业,变水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因水质保护对渔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为陕西省安康市渔业养殖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文献查阅法和调查法,分析影响安康市渔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结果]从长远看,水质保护对渔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从短期来看,则会在年产值、养殖技术选择、消费群体选择等方面形成限制性因素。滤食性鱼类养殖年产值仅相当于投食性鱼类养殖收入的10%,渔业养殖结构调整使安康市渔业养殖收入大幅度下降。[结论]采取政府护水宣传与补偿相结合推动渔业结构调整,科学指导选择优良滤食类鱼种与培训相结合提高养殖技术,政策引导使水产品逐步向市场多元化方向发展等措施促进安康市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与乌江重要渔业功能区渔业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均为轻污染,部分采样点重金属和有机物均有超标现象,单项污染指数表明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总P和石油类,总P超标严重,水质pH值、总P、挥发酚、石油类、Cr~(6 )、非离子氨具有相关性。并提出改善该渔业功能区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农业污染压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湖及其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太湖流域农业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过程。本文从综合考虑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水环境影响的角度,构建农业污染压力模型,计算农业污染压力指数,定量分析了处于太湖流域的江苏省常州和宜兴两市农业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影响的严重性。研究结果表明:两市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和磷污染物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其污染压力指数普遍大于1;农业污染压力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虽两市近年来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有所减少,但仍远远高于安全使用量的上限,以常州市为例,2008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为452.71 kg.hm 2,为2000—2008年期间最少的一年,但仍然高于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所规定的平均化肥施用量的安全上限225 kg.hm 2。本文从整体上分析了农业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太湖流域农村地区典型村镇土壤养分和水体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和评价当前太湖流域农村地区典型村镇土壤养分和水体污染现状,本文以宜兴市周铁镇和万石镇农村地区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土壤样品60个,水体样品79个,分析其土壤中氮磷的含量以及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氮磷的含量。结果表明:宜兴市农村地区菜地和果园土壤中氮和磷含量过高,养分流失风险最大;其次为麦地土壤;而林地土壤样品中氮和磷含量较低,养分流失风险最小。当地农户在设施蔬菜大棚、果园和麦地中施用大量化肥是导致菜地、果园和麦地土壤氮、磷累积的主要原因。采集的水体样品中,地表河流水、养殖废水和田间沟渠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其中地表河流水的化学需氧量、铵态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1.7、3.8、0.27 mg/L。55个地表河流水样品中有10个处于V类水的标准,其余45个样品均为劣V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太湖蓝藻暴发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于蓝藻水华暴发的2009年7月在太湖梅梁湾(M1和M2)、湖心区(H)和胥口湾(X)4个点采集水样,将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直接暴露于水样中,研究太湖不同湖区水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梅梁湾M2点的斑马鱼胚胎畸形率为7%,显著高于空白组(K)(P〈0.01),湖心H和梅梁湾M1点为5%左右,也高于空白组(P〈0.01),而胥口湾X点和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蓝藻暴发水体对斑马鱼胚胎产生致畸作用,表现为脊椎弯曲、尾部弯曲和心包水肿等。同时,不同湖区水样对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的影响表明,梅梁湾M2点仔鱼活力最弱,胥口湾X点仔鱼活力最强。试验期间梅梁湾M2点蓝藻密度最高,胥口湾最低,太湖蓝藻密度的分布与斑马鱼胚胎发育的畸形频率具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藻华暴发水体会对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危害水生态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苏州片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来源问题,以太湖流域苏州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农业产业特点的基础上,展开了以太湖流域种植业、水产养殖业、规模化家禽养殖业为代表的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污染负荷计算研究,并分别进行了氮磷污染负荷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2011年苏州市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氮磷类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TN 2 344.12t,TP 123.78t,TN 12 915.72×103kg,TP 2 560.76t,TN 2 348.98t,TP 460.81t。研究认为:氮磷污染物排放量为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家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是种植业、家禽养殖业总和的4倍以上,水产养殖业是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建议减少水产养殖面积和密度,降低氮磷污染物入湖量。  相似文献   

16.
以太湖流域平原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和菜地)为例,在长期定位观测土壤水分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法定量分析了土壤水分与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降水量在时间上不相关,而各层土壤水分均为自相关序列;(2)降水与土壤水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时长受季节、土壤深度、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影响较为明显(1~8d不等);(3)林地相关时长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春季冬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菜地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相关关系在夏秋季节呈减小趋势,而在冬春季节则相反。整体上林地降水对土壤含水量的有效影响时间长于菜地,且林地降水量与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的规律性优于菜地。  相似文献   

17.
唐玮颖  韩勇 《土壤》2009,41(3):389-395
研究了在苏南太湖地区油菜和水稻轮作的种植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和P肥施用皆显著增加油菜产量;N肥用量较当地施肥量减少25% 时,并没有造成油菜产量的明显降低;施肥量N 200 kg/hm2、P2O5 110 kg/hm2处理其干物质、N和P的积累量以及油菜籽产量都是各处理中最高的,其N肥利用率为60%,P肥利用率为42%;各处理N肥利用率最高达68%,P肥利用率最高为45%.产量和干物质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都在0.95以上.在营养生长阶段,产量和干物质之间呈现二次曲线相关;生殖生长阶段,则表现为明显的直线相关.此外,施加P肥能提高土壤中速效P含量.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法(static chamber/IRGA),研究了太湖流域茶园、油菜地、小麦地和撂荒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春季蒸散速率的变化特征,分别对3-5月不同生育期以及6:00-15:00不同时段4种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春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6.73%),油菜地在始花期亦突现一峰值〔2.14mmol/(m2·s)〕;4种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呈以12:00-15: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平缓,油菜地和小麦地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幅逐渐增大。4种土地利用类型3-5月蒸散速率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茶园〔2.24mmol/(m2·s)〕 > 油菜地〔1.48mmol/(m2·s)〕 > 小麦地〔1.28mmol/(m2·s)〕 > 撂荒地〔1.16mmol/(m2·s)〕;3月下旬12:00-15:00,以及4月中旬9:00-15:00为茶园蒸散速率极显著高于油菜地、小麦地和撂荒地的关键时期,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