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 1、主要症状 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株高70-100厘米开始发病,直至成熟期.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是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但也常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可长达15-20厘米,宽2 3厘米,后期变为青褐色或黄褐色.  相似文献   

2.
正一、玉米大斑病: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2.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  相似文献   

3.
正一、玉米大斑病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  相似文献   

4.
正1玉米大斑病1.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1.2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  相似文献   

5.
<正>一、玉米大斑病及防治方法: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1选用抗病良种;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3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病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
  1.1为害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的粮食储备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研究,寻找最佳的预防和解决措施,是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维持我国粮食稳定的有效途径。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  相似文献   

8.
1症状特点 玉米大斑病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  相似文献   

9.
1症状特点 玉米大斑病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是近年来为害玉米较重的一种叶部病害。一般玉米产区都有发生,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可达50%左右。一、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小的1—3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2005,(5):24-24
为害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发病特点: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而埋在地下10厘米深的病叶上的菌丝体越…  相似文献   

12.
一、玉米病害防治 1、玉米大、小叶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这二种病害统称为玉米叶斑病. (1)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长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些长斑甚至超过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在240hm2左右。由于玉米病害的危害,年产量损失10—15%,大发生时达30—40%,严重地块甚至绝收,已成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限制因素,现笔者根据生产实际经验,将玉米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一、玉米常见病害症状特点1、玉米大斑病症状特点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  相似文献   

14.
一、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1)症状: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  相似文献   

15.
一、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步向上扩展,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的情况.在叶上的病斑有褪绿型病斑和萎蔫型病斑两类.萎蔫型病斑特征是:起初在叶片上产生小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水浸状斑点,在感病品种上,小病斑逐渐沿叶脉扩大,形成长梭形、大小不等的萎蔫斑.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圆斑病统称为叶斑病。目前,玉米大斑病有扩展的趋势,并危害高粱。病害症状小斑病自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叶上病斑小而多,一般1—3毫米长,初期水渍状,略透明,菱形或椭圆形,轮廓清楚;以后病斑边缘出现紫色或红褐色,中间颜色变淡,呈棕色或枯白色,有时有2—3层轮纹圈,有时两三个愈合,成不规则形,表面生有黑色霉层即分生孢子。大斑病在叶上的病斑大,长菱形,一般4—5厘米长,宽0.4—0.5厘米,有时长达10厘米,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昭乌达盟地区,玉米大斑病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发病地块的玉米产量一般损失5~30%。彻底消灭玉米大斑病,是确保玉米增产的重要一环。1969—1970年,在调查玉米大斑病时发现,施肥多的地块发病较轻,在缺肥缺氮的条件下发病重。为了明确肥料对大斑病发生的影响,1971年在所内进行了试验。玉米品种为反交维尔156。试验区行长40米,宽3米,株行距为50×50厘米方形点播。  相似文献   

18.
1.大、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cm,宽  相似文献   

20.
<正>一、玉米大斑病及其防治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世界上玉米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病害。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先由基部叶片发病、渐及上部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主要为害叶片,有时候染叶鞘和苞叶,甚至为害果穗。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绿色斑点,然后由叶脉向两端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灰色斑点,最后变为褐色而枯死。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从根本上消除为害,加强农业防治,中耕除草,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