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烤烟覆盖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当前烤烟生产上的各种覆盖方式,主要从覆盖对烤烟根系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地膜覆盖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型地膜的应用5个方面阐述了覆盖栽培的发展状况,并讨论了覆盖栽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不织布浮动覆盖蔬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织布浮动覆盖蔬菜栽培技术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乔立文不织布浮动覆盖栽培(因作物顶着不织布生长,故也有的叫浮面覆盖栽培、飘浮覆盖栽培),是一种直接覆盖的简易覆盖栽培技术,对发展“二高一优”蔬菜生产尤为适宜。一、不织布浮动覆盖蔬菜栽培特点不织布...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年份和栽培区域进行稻草覆盖包芯栽培示范,结果表明:马铃薯稻草覆盖包芯栽培丰产性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分析了马铃薯稻草覆盖包芯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了马铃薯稻草覆盖包芯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田间土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对马铃薯田间土温的影响,从而为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冬种马铃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冬在广西大学农场进行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田间土温变化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起到了很好的保温效果,活动积温比对照平均提高14.9%,日均增温1.61℃,从而提高了冬季马铃薯的抗寒能力。其中,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对0~10cm土层的保温效果要比对15~20cm土层的保温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以‘费乌瑞它’马铃薯为试验材料, 在冬闲稻田进行地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双膜覆盖(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和裸地等栽培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膜覆盖的增温效果最好,出苗期内其平均土壤温度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和裸地栽培高0.33、1.93、2.89 ℃;双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裸地栽培的提早4、21、31 d;覆膜处理的马铃薯植株株高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但茎粗和主茎数均显著低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最高, 分别为31.18、28.54 t/hm2,小拱棚覆盖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覆盖处理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的效益最好,为1.222万元/ hm2。  相似文献   

6.
为对金线莲的组培快繁和林下仿野生栽培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基质、覆盖稻草和避雨措施对金线莲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和避雨措施对林下栽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覆盖稻草对金线莲成活率影响不显著;栽培基质对林下栽培金线莲鲜重和茎长的影响显著(P0.05),避雨措施和覆盖稻草对金线莲的鲜重和茎长无显著影响。金线莲林下栽培的有效措施是基质选用药渣,在基质上铺一层稻草和进行避雨栽培。  相似文献   

7.
永靖县旱作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半膜覆盖垄上微沟栽培、全膜覆盖垄侧栽培、高垄覆土栽培、秸秆带状覆盖栽培4种不同栽培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永靖县旱作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8.
地面覆盖栽培,日本语是,该词是来自英语 mulching 的音译,其原意是护根栽培。在1955年以前,日本地面覆盖栽培的材料是稻草和禾本科绿肥作物意大利燕麦草等,主要用于蔬菜栽培。1955年以后,随着聚氯乙烯和聚乙烯薄膜等农用资材的普及,以塑料薄膜作为地面覆盖栽培材料这项民间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了。而后,一些县的农业试验场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最初,研究的精力集中于水稻覆盖栽培方面,1965年,日本成立了稻作覆盖栽培研究会。1967年以后,日本由于水稻丰收,稻米过剩,水田实行休耕政策,减少了水稻栽培面积,因此,水稻覆盖栽培受到影响,而将地膜覆盖栽培的重点转向蔬菜、薯类、花生和烟草。1969年将稻作覆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9.
免耕稻草覆盖栽培对红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薯131”为试验材料,进行红薯3种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红薯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红薯的根系活力均比传统栽培的高,在生长中后期,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的红薯叶片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传统栽培;两种免耕栽培处理方式比较,以先在畦面覆盖3cm厚稻草,摆放薯苗,然后覆盖8cm厚稻草处理红薯的各项生理指标最高。  相似文献   

10.
薛瑛 《现代农业》2014,(11):68-69
<正>一、保护地栽培现状保护地栽培是在露地栽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栽培技术上既有联系,又有不相同的一面。根据社会发展、市场需求,针对各个季节、各种设施进行栽培。目前在蔬菜、花卉、苗木用的比较多,技术也成熟,其他的采用的少。1.塑料薄膜覆盖(大棚)栽培塑料大棚多用于作物育苗,茄果类、豆类、瓜类作物春早熟或秋延后栽培;冬季或早春叶类菜栽培;食用菌栽培;茄果类、甘蓝类作物制种和留种等。2.遮阳网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1.
在冬闲稻田用白膜覆盖、白膜膜上覆土(简称白膜覆土)、黑膜覆盖、黑膜膜上覆土(简称黑膜覆土)、稻草覆盖等5种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兴佳2号’,分析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势、产量和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盖栽培方式出苗均比裸地(对照)早,其中白膜覆盖出苗最早,比对照早17 d;与对照相比,各覆盖栽培方式的植株株高、SPAD值和主茎数增加;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白膜覆盖产量最高,为34.87 t/hm2,显著高于白膜覆土的,但黑膜覆盖与黑膜覆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的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为15.46%~16.74%;黑膜覆土的绿薯率最低,为2.56%;各覆盖方式的马铃薯龙葵素含量4.65~9.76 mg/100 g,其中黑膜覆盖的最低;块茎镉含量在0.029~0.042 mg/kg,白膜覆盖的最高。综合来看,黑膜覆盖及黑膜覆土的产量较高,且绿薯率、龙葵素含量低、块茎镉含量不超标,较适合冬闲田早春马铃薯栽培。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区干旱条件下覆膜栽培对玉米的增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英  胡志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6+12051-12026,12051
[目的]探讨干旱气候下覆膜栽培对四川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种栽培方法对川单428、正红311和川单418 3种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覆膜栽培条件下生长,3种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等农艺性状均具较大优势;3种玉米覆膜栽培产量及千粒重均高于无覆膜栽培方法,且两者间差异性极显著。[结论]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技术生产的玉米农艺性状更好,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水含量、容重、孔隙度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观察测定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马铃薯发棵期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的块茎品质.[结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水含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例,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黑膜覆盖模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大薯质量(P<0.05,下同),降低青头薯质量,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其商品薯率和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11.26%和26.67%(P<0.01).不同栽培模式对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块茎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黑膜覆盖模式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块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其中以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效果较优,适合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水稻覆膜栽培模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干旱和低温冷害问题。在这些区域,覆膜栽培可以在减少灌溉用水及增加土壤温度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但地膜的应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可降解的地膜残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由此生物可降解膜及配套覆膜机具开始研制并应用,促进了水稻覆膜栽培的发展。水稻通过覆膜主要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新的思路模式。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水稻覆膜栽培模式在水稻生产中的优劣势,并提出水稻覆膜栽培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覆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阴湿区代表性区域宁夏泾源县进行的马铃薯覆膜技术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增收效果优于半膜覆盖栽培,且增温保湿效果较明显;覆膜时期以秋季最佳,其次是早春覆膜,而播期覆膜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两个播期下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生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花育22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处理Ⅰ:地膜覆盖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Ⅱ:露地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Ⅲ:地膜覆盖,5月20日播种;处理Ⅳ:露地栽培,5月20日播种.[结果]与传统露地栽培方式相比,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提前7d播种,显著提高出苗率;增加有效开花数、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显著增加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地膜覆盖栽培适当提前播期,较正常播期露地栽培增产925.9 kg/hm2,较正常播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209.1 kg/hm2.[结论]吉林省花生采取地膜覆盖栽培,适期播种,能有效解决气温低影响花生生长的问题,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区玉米麻地膜覆盖栽培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半干旱地区玉米采用麻地膜覆盖栽培与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常规栽培进行了田间应用效果试验,研究了麻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温度、土壤持水量、玉米生长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栽培比常规栽培生育进程加快,株高和叶面积系数增加,根干重减少,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增加8.42%。麻地膜覆盖栽培经济效益低于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18.
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材料,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柑橘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栽培方式),并且起垄+覆膜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高于覆膜和起垄单一处理;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果形指数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覆膜处理和对照。综合来看,起垄+覆膜处理使起垄、覆膜两种栽培方式互相补充,对柑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促进作用增强,降低了不利影响,因此建议生产上起垄、覆膜两种方式结合应用,以提升柑橘品质、提高柑橘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善烟草(Nicotiana tabacumL.)地膜覆盖配套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广东省南雄市研究了不同覆盖栽培措施对烟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揭膜高培土、前膜后草处理比地膜覆盖不揭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烟株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和显著降低中部叶、上部叶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烟叶产量与产值,并且揭膜高培土、前膜后草处理比地膜覆盖不揭膜处理均有提高上部叶、中部叶的总糖、还原糖、总烟碱、总氮、氯、钾含量的作用,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金铁锁应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笔者采用白色农膜覆盖、黑色农膜覆盖、不覆盖任何农膜(CK)研究了金铁锁种子直播栽培的效果。结果表明:用地膜覆盖栽培比不盖膜栽培第1 年可明显提高保苗率,增加根重;第2 年保苗率明显降低,根重无明显差异;第3 年保苗率和根重都明显降低。种植第1年可用农膜覆盖,种植第2、第3年不能再盖膜。3年连续盖膜栽培可导致金铁锁最终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