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三面环抱的鄂尔多斯.属于半干旱、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地带.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全市干早少雨.植被稀疏,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市沙漠化土地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9%;沙化、退化草场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4.7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921.2万亩。与第三次监测结果相比,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6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减少了9万亩,呼伦贝尔沙地沙化趋势首次出现了逆转。呼伦贝尔沙地是全国四大沙地之一,长期以来草原退化面积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辽西北地区植被分布组成与土地沙化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辽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调查中,进行的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草本植被平均盖度为71.9%。由于草地面积减少与连年干旱的影响,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分布缩小,而旱生植物分布扩大。出现频度最高的植物共20种,其中1年生田间杂草和沙生植物的总出现次数与数量高于多年生禾草和其他多年生植物,为其1.8倍和2.7倍。因此,该区植被退化与土地沙化发展比较强烈。这20种植物中过度放牧和极度放牧沙化植物的出现次数和数量高于适度放牧(包括不放牧)和重度放牧,可知过度放牧和极度放牧,是植被退化与土地沙化的主要因素。蒺藜草的分布频度达25.0%,多度达23.7%,已经成为当地草原的主要害草。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标桩法对陈巴尔虎旗沙化草原植被及风蚀量的年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3种植物对草原沙化的响应比较敏感,可作为草原沙化的指示性植物;沙埋和风蚀是造成草原沙化及沙化面积扩张的最主要途径,且与季节有关;不同沙地类型对风蚀量影响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鄂温克旗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于草原牧地这一基本情况,阐述了保护现有植被是防沙治沙之根本,并提出了保护植被防止沙化扩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防沙治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是全国土地沙漠化(以下简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国家林业局1999年组织的普查结果,全区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为6.3亿亩,与1994年普查相比,5年间沙化土地面积增加了2340万亩,年均增加468万亩。还应该指出的是,国家进行的两次沙漠及沙化土地普查,均没有全面反映大面积草原沙化和农牧交错带的农田沙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广东省2004年和2009年两期的沙化土地监测数据,根据沙化土地的面积、土地类型、沙化程度、利用类型及沙化植被盖度,对沙化土地变化进行动态分析,评价广东省近5年的治沙成效,指出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气候、地貌、土壤等自然因素和森林植被遭破坏,坡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等人为因素是云南省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沙化土地的特点,将其划分为河漫滩沙化、淤积沙化、风沙化、沙石化和土林等5个沙化土地类型。沙化土地造成土地生产力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现有沙化土地面积6425.2hm2经过近5年的治理,各类土地面积有明显变化,对今后沙化土地的治理提出了综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云南省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对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变化、程度变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情况,以及从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2方面对引致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流域综合治理,培植农林产业,强化科技利用,加强森林植被保护等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气候,地貌,土壤等自然因素和森林植被遭破坏,坡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等人为因素是云南省沙化土地形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沙化土地的特点,将其划分为河漫滩沙化,淤积沙化,风沙化,沙石化和土林等5个化土地类型,沙化土地造成土地产生力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现有沙化土地面积6425.2hm^2,经过折5年的治理,各类土地面积有明显变化,对今后沙化土的治理提出了综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山高坡陡,切割强烈;降水丰富,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土层深厚,土体疏松等是盈江县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坡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等是盈江县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盈江县现有沙化土地面积2520.5hm^2,有流动沙地、兰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沙改田4个沙化土地类型。通过长期的治理,沙化土地各类型面积及利用状况发生明显变化,总体发展趋势呈现逆转,沙化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今后需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开发利用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陆良县土地沙漠化监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杰萍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121-125
通过1999年、2004年2次进行沙区实地监测和调查,沙化土地面积8 780hm2,沙化的形成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对沙化面积分别按土地利用类型、治理措施、沙化程度、植被盖度等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提出了今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柴达木荒漠植被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青海省沙化土地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艰巨的地区,在全省林业生态建设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沙化土地总面积949.6万公顷,占全省沙化土地总面积的75.6%(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5.45%)。  相似文献   

14.
梭梭为藜科灌木,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荒漠区有天然分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温带荒漠中生物产量最高的植被类型之一。它耐旱、耐寒、抗盐碱,既能防风固沙、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又能使周边沙化草原得到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绿草如茵的内蒙古大草原,总面积达 8667万公顷,在内蒙古总土地面积中占 73%,约占全国天然草场 1/ 4,居全国四大草场之首。有居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还有以草原草场为主的荒漠草场、半荒漠草场和草甸草场。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压力以及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超大规模向自然索取,如盲目开垦,广种薄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对草原资源进行了不合理利用,使草原的原始植被和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地表裸露面积扩大,致使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更严重,天然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鼠灾泛滥,造…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正>要闻国务院审批同意实施《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经国务院审批同意,已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3000万亩;到2030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86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9亿亩。  相似文献   

17.
写意正蓝旗     
迎着清风,记者穿越正蓝旗草原沙地。向庄严的元上都、深情的闪电河、碧水青山间恬静的牧场,及在蓝天飞播、与沙地奋战、封山育林的生态建设者们走去,做一次虔诚的朝圣、绿色的寻觅、灵魂的洗礼,让心灵在蔚蓝色的故乡沉醉。正蓝旗地处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腹地,主体经济为草原畜牧业,总土地面积1500多万亩。上世纪末期,在自然灾害和过度放牧的双重因素影响下,正蓝旗沙化土地由零星分布向集中连片迅速扩展蔓延,草场退化沙化,全旗沙化土地面积达600多万亩,退化草场面积达  相似文献   

18.
我区总土地面积17.7亿亩,其中沙漠、沙地、戈壁6.01亿亩、林地2.39亿亩、耕地7,597万亩、水土流失2.7亿亩、草原13亿亩、有效草场10亿亩,其中60%的农田(即4,567.2万亩)和1/3草场(即3.3亿亩)有沙化问题。现代土地沙化面积1.5亿亩包括在1/3草场沙化面积中。  相似文献   

19.
巴彦淖尔市荒漠化土地面积8122万亩,其中轻度荒漠化土地2377万亩、中度荒漠化土地4610万亩、重度荒漠化土地980万亩、极重度荒漠化土地155万亩:全市沙化土地面积3216万亩,其中轻度沙化土地175万亩、中度沙化土地448万亩、重度沙化土地1600万亩、极重度沙化土地993万亩。近年来,当地林草部门实施人工造林、封育、飞播工程,林草植被恢复迅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在实施人工造林过程中,总结出一系列荒山荒沙地造林技术,对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市拥有天然林地342.8万hm2,天然草地1 008.8万hm2,占内蒙古自治区整个天然林地、草地面积的7%。近年来,呼伦贝尔天然林草地80%以上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导致土地荒漠化趋势不断加重。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呼伦贝尔天然林草植被退化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趋势,以及采用封山育林、围栏封育等措施对植被恢复的效果,为呼伦贝尔天然林草植被退化后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