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读《园冶》、《长物志》的基础上,运用近现代的建筑空间理论,结合实例分析了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将其总结为“竹里通幽”、“移竹当窗”、“粉墙竹影”和“竹石小品”,以资拓展现代园林竹子景观配置方式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读《园治》、《长物志》的基础上,运用近现代的建筑空间理论,结合实例分析了古典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将其总结为“竹里通幽”、“移竹当窗”、“粉墙竹影”和“竹小石品”,以资拓展现代园林竹子景观配置方式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景观的发展,墙作为景观造景语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传统园林之墙和现代景观之墙为切入点,阐释传统园林之墙的形式多样、建造空间、分割渗透、造景手法和文化内涵等内容;通过案例的分析探究现代景观之墙的材料、色彩、形式的创新、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多重功能的承载。  相似文献   

4.
[目的]科学保护与开发观赏竹种质资源,丰富竹类植物在现代园林的应用效果,传承和弘扬中国竹文化内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总结观赏竹科研实践经验,综述了观赏竹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开发的现状,概述了观赏竹景观应用方式、园林造景应用实例和竹文化内涵的应用情况。[结果]观赏竹类植物在园林景观的广泛运用,已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也符合世界园林回归自然的发展趋势。[结论]建议今后在多用途观赏竹资源的收集与开发、竹景观专业化管理和竹苗定向培育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梅花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分析了梅花独具魅力的景观效应;通过对梅花广泛运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论述了梅花在古典园林中的造景作用,进而对梅花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加以阐述。提出梅花造景是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梅花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6.
竹类是现代园林造园的主要植物材料之一,探索竹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选择和培育适合现代造园要求的竹种,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从生物学、生态学、园林美学和文化角度介绍我国观赏竹资源的特性和分类,归纳观赏竹的造景原则,分析观赏竹在北京竹类公园绿地中的设计风格和手法,结合城市现代公园的生存环境,提出观赏竹在北京地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独具特色,对营造现代园林景观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为出发点,系统阐述了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特点,对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影响,并给出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以期营造出更具特色且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园林理水造景艺术的成果.通过对以杭州为主的大量现代公园静水景域的考察与分析,从园林静水景的类型及静水景域规划与设计的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初步总结出现代公园静水景域处理的艺术规律和规划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周雯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112-113
该文阐述了竹类植物的园林艺术特色及其绿化特性,中国竹子造园的历史、竹类植物的栽植、配置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对竹类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竹类植物在园林造园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调查了马鞍山市观赏竹种,共有17属118种,其中合轴型22种、复轴型34种、单轴型62种,观形竹种22种、观竿竹种62种、观叶竹种34种;总结了马鞍山市园林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有:建立竹种园、片植、丛植、作地被、点缀石景等;阐述了我国观赏竹种的传统造景手法有:竹"境"通幽、移竹当"窗"、粉墙竹影、竹石之景;揭示了我国竹子传统造景存在:①造景手法的局限——过于强调竹子的单体美;②审美取向的局限——过于注重意境的升华;③功能利用的局限——对竹子的生态功能缺乏认识;探讨了结合现代园林的实践与理论,今后我国园林中竹子的造景手法。  相似文献   

11.
王柱 《北京农业》2011,(18):47-48
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其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源与发展,结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思想与成都文化底蕴与特色,研究和分析了世界田园城市美学价值的应用及其意境设计的方法。研究发现,成都具有大面积的绿色视野、独特的休闲文化气息等美学价值,并具有构建田园意象与自然文化统一的打造潜力。成都在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设计中应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以"一群三区"为构建体系,以城市民俗文化、物流交通、信息等网络为依托,做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  相似文献   

13.
以2010上海世博会亩中山水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园林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冲击下传承和发展,并从东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上进行阐述,以期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园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中式园林中,通过园林植物营造意境,可以使设计师抒发造园的情感,使游人引出融入自然地心态产生不期而遇的共鸣,从而激发和唤起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地审美行为和心理。从园林植物"形、色、香、影、声、文"6种特有气质,阐述中式园林植物景观意境营造途径,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官表达对园林植物意境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绿岛园设计过程的分析,探索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生态化、人性化、个性化,以及如何传承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理念,融合现代设计思想,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功能性和科学性完美结合的、属于民族、属于时代的现代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6.
唐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10-22511,22663
就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特质,从空间序列、园林布局、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方面,结合古典园林中的各个要素展现了其无处不在的诗情画意。强调了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特性使其与中国传统的诗文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使其与诗文绘画一样讲究写意,追求意境。分析了意境的内涵特征,即互生性、虚实性、关联性,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写实与写意、造景与借景、移情与象征的意境营造手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营造的要点,强调应注重对环境、体验、经验、手法的理解,以通过更广泛的途径来展示空间场所感,营造空间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扬州个园作为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表达方式。提出了意 境表达可以通过感觉器官和文学艺术形式为线索,诱发游赏者对园林空间景物产生情感激动和理念 联想的观点,进而使园林意境得以顺利、准确的表达。并在此基础得出意境在中国园林中的主要美学 特征,以便对今后的园林造景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展川  侯则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90-6091
分析了园林意境的含义,介绍了园林意境的创造方法,阐明了追求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审美特性,是现代景观设计所需继承的传统精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向现代室内设计的渗入是新的发展方向,指出了室内建造古典园林景观时意境设计的重要性,并以实例解析古典园林景观在室内建造时"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意境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意境"的创造是室内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漏窗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设计元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笔者通过研究漏窗的形制、景观作用及空间效果,结合北京地区若干现代别墅的优秀实例,分析漏窗的演进和发展趋势,剖析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别墅设计之影响,进而综合阐述在现代别墅设计中如何通过借鉴和传承传统园林文化精髓更好应用漏窗,以显示其独特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