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何士敏  李吉  唐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11-18413,18416
[目的]揭示茎瘤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pH、底物浓度、温度对SOD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茎瘤芥的瘤茎及叶片为试验材料,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得它们中SOD的活性,以及pH、底物浓度、温度对其活性的影响,从而比较茎瘤芥瘤茎及叶片中SOD的含量,以及是否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结果]茎瘤芥瘤茎SOD的活性在200~300 U/g;茎瘤芥叶片SOD的活性在250~400U/g。说明茎瘤芥叶片SOD活性高于茎瘤芥瘤茎SOD活性。茎瘤芥SOD在pH为8.3~8.6有最大酶活性;最适温度为50℃;最适底物浓度为7 mmol/L左右。[结论]茎瘤芥叶片SOD活性高于茎瘤芥瘤茎SOD活性。研究结果为开发茎瘤芥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根尖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茎瘤芥、笋子芥和抱子芥不同类型茎用芥菜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茎瘤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36,核型公式为2n=2x=2sm+34m;笋子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36,核型公式为2n=2x=8sm+28m;抱子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36,核型公式为2n=2x=12sm+24m。不同类型茎用芥菜没有出现染色体条数的变化,都属于小染色体,多数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都属于2B型;仅在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核不对称系数等核型组成上出现了细微的差异,说明不同类型茎用芥菜间具有相似的遗传特性。核不对称系数依次为笋子芥茎瘤芥抱子芥,据此推测抱子芥和茎瘤芥可能是由笋子芥进化而来,属于笋子芥的变种。  相似文献   

3.
涪陵榨菜的原料俗称青菜头,植物学名称为茎瘤芥。川东长江流域地区是茎瘤芥栽培的原产地,种植茎瘤芥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特别是以涪陵为中心,沿长江两岸长200公里,宽2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是种植茎瘤芥的最适区域,种植的茎瘤芥品质最优。本文介绍了重庆地区榨菜优质原料(青菜头)规范化栽培技术,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平衡施肥对茎瘤芥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施用不同配比氮、磷、钾化学肥料对茎瘤芥(俗名榨菜)作物的影响,特别是钾肥在茎瘤芥作物上的效果.结果表明:平衡施用氮、磷、钾化学肥料,茎瘤芥能够获得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钾肥对茎瘤芥作物影响很大,缺钾会造成茎瘤芥作物抗病性差,减产明显.在茎瘤芥作物施肥上,推荐配方比N:P2O5:K2O为25:10:15(kg/667m^2).  相似文献   

5.
茎瘤芥与大蒜间作试验结果表明,大蒜对茎瘤芥单茎重有促进作用,对病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做好重庆重要特色经济作物茎瘤芥的产量预报,本研究耦合光、温、水与茎瘤芥产量形成的供需关系,以预报日前不同生育期气象资料作为参考数据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建立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茎瘤芥幼苗—瘤茎膨大期气候适宜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相关性优于仅考虑瘤茎膨大期的分析结果。采取幼苗—瘤茎膨大期以及仅瘤茎膨大期两类参考数据集建立茎瘤芥瘤茎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幼苗—瘤茎膨大期作为参考数据集的计算模型表现更佳,不同起报时间瘤茎产量预报准确率平均值92.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值0.196;丰歉趋势准确率平均值68.2%。说明幼苗期气象条件对茎瘤芥瘤茎产量形成有一定贡献,考虑幼苗期气象要素的气候适宜指数能够更好地解释气象条件对茎瘤芥产量形成的影响。利用2017—2019年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对产量丰歉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各年度产量预报准确率基本在90%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能够以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对茎瘤芥产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水平对茎瘤芥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茎瘤芥土壤脲酶活性阶段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茎瘤芥生长对土壤脲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生长天数的增加,脲酶活性不断上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上升。茎瘤芥的产量与生长中后期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脲酶活性高低反映出茎瘤芥生长和土壤代谢状况,可作为茎瘤芥土壤生态和肥力水平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a2+对酸雨胁迫下茎瘤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方法]以茎瘤芥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外源Ca2+对酸雨胁迫(pH 2.5、pH 3.0)下茎瘤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a2+对酸雨胁迫下茎瘤芥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向酸雨胁迫下的幼苗喷洒低浓度的Ca2+,能够使茎瘤芥幼苗叶子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以及丙二醛含量减少,对植物起到保护作用。[结论]为提高茎瘤芥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钾配比对茎瘤芥茎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高产的最佳氮磷钾肥料(N∶P2O5∶K2O)配比为1∶0.3∶0.5,最佳推荐施肥量(N-P2 O5-K2O)为300-90-150 kg/hm2,依此配方施肥瘤茎产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21.5%,在此配方的基础上调整磷肥用量和减少钾肥用量显著降低了茎瘤芥茎的产量;在该配方上增加钾肥用量,茎瘤芥增产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茎瘤芥茎中Vc、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80-13382,13384
[目的]优化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茎瘤芥叶为原料,研究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叶片中叶绿素工艺,并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酶解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剂体积对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优化工艺为酶解温度10℃,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剂体积70 ml,茎瘤芥叶片叶绿素理论得率为32.29 mg/g,其实测值为31.87 mg/g,与理论值接近。[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充分利用茎瘤芥资源,提高叶绿素提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范莉  王妍  何永坤  代磊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297-4300
根据涪陵区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筛选出茎瘤芥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借助重庆市1∶5万地形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涪陵区茎瘤芥进行了种植气候区划,按照气候条件适宜性,划为种植一季适宜区、种植两季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涪陵区发展茎瘤芥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重处理对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超重处理对茎瘤芥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方法]以0、2 000、3 000和4 000 r/min的超重力分别处理茎瘤芥种子1.5、3.0和4.5 h后,进行培养,观察其出苗时间、出苗率、性状表现,并测定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相比,超重处理后,茎瘤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处理条件变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超重处理后,苗期茎瘤芥植株变矮,根系变短且发达,叶长变短,鲜重和干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茎粗则不同程度增加。超重处理后,茎瘤芥幼苗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超重处理可以影响茎瘤芥幼苗的生长,处理时间以及重力加速度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当的超重处理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超重处理可增强茎瘤芥幼苗的抗倒伏能力、抗有害物的能力和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结论]该研究可为超重技术在茎瘤芥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旨在以涪陵茎瘤芥为例,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2种方法建立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比较2种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显示,2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单产预报准确率,在茎瘤芥产量的动态预报中,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最低单产预报准确率为88.7%,最高单产预报准确率为99.9...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芥菜Cry2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与遗传转化,为后期对两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克隆芥菜类茎瘤芥Cry2基因的基础上,构建该基因的RNAi载体,并导入根瘤农杆菌GV3103,获得工程菌株后,通过农杆菌浸染茎瘤芥子叶外植体进行植物体转化,并验证转化结果。[结果]成功构建了茎瘤芥Cry2基因的RNAi载体,并建立了茎瘤芥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结论]茎瘤芥Cry2 RNAi的构建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为后期深入研究茎瘤芥熟期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基因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揭示三峡库区特色蔬菜茎瘤芥瘤茎期食用部分瘤茎镉含量与茎瘤芥生长早期叶片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快速、精准预测茎瘤芥食用部分镉含量提供理论指导,以实现在茎瘤芥生长早期阶段掌握瘤茎食用品质。【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镉含量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背景,通过盆栽模拟试验,设置0、0.1、0.2、0.3、1 mg·kg-1 5个不同镉添加浓度处理。于茎瘤芥4个生育时期同步测定叶片光谱反射率、不同部位镉含量等信息,基于Daubechies函数2-8小波基的第5尺度提取茎瘤芥膨大前期光谱高频信息,结合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构建茎瘤芥瘤茎期食用部分瘤茎镉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茎瘤芥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和瘤茎期食用部分瘤茎对镉均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且随着土壤镉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瘤茎镉含量与不同生育时期叶片镉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不同生育时期的茎瘤芥叶片光谱反射率均能较好地响应土壤镉胁迫,尤其是膨大前期对镉的光谱响应最明显;膨大前期的分维系数与不同镉胁迫下叶片镉含量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有较大的预测瘤茎镉含量的潜力。基于膨大前期“db5”尺度构建的预测模型R2达到0.929,RMSE为1.0540,是预测瘤茎镉含量的最优模型。【结论】茎瘤芥对镉有较强的富集作用,能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需要对其食品安全问题特别关注;小波分维方法能较好地提取重金属污染下的叶片光谱弱信息;基于“db5”建立的预测茎瘤芥食用部分瘤茎镉含量的幂函数模型,即Y=-0.029+32.878X-7.656R2=0.929,RMSE=1.0540,P<0.01)是最优的估算模型,在茎瘤芥生长早期能较好地实现对其成熟时期食用部分瘤茎镉含量的预测,为提早掌握其食用品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茎瘤芥先期抽薹给榨菜产量带来极大损失,是当前影响榨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茎瘤芥极早抽薹材料‘92’和极晚抽薹材料‘203’配制杂交组合,自交获得F2代群体,根据集团分离分析法,运用600对芸薹属SSR共有引物,进行茎瘤芥抽薹性状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最终得到1个SSR标记Ol12-D09在早抽薹基因池中扩增出特征条带,而晚抽薹基因池中无特征条带,经F2代单株验证发现与茎瘤芥早抽薹基因紧密连锁,根据Kosambi函数估算其连锁距离为10.9 c M。本研究结果筛选的SSR标记可用于茎瘤芥先期抽薹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并为茎瘤芥耐抽薹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播种期对茎瘤芥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三大名腌菜榨菜,长期倍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榨菜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是涪陵乃至重庆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榨菜的原料植物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ke)栽培水平很不平衡。目前有关茎瘤芥育种研究方面的报道较多,而生产上气候对产量及瘤茎品质等影响较大,茎瘤芥相关栽培技术报道甚少。本文针对三份茎瘤芥材料因播种期不同对其营养生长期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加工性状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茎瘤芥基因组中克隆了全长PHYA基因,构建了植物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GV3101转化茎瘤芥——永安小叶,得到PCR反应呈阳性的转基因株系.结果发现,在自然生长环境下,转基因植株发生了多种形态变异,如植株矮化、花期提前、叶片变大且色泽浓绿、转基因植株茎膨大延缓等.初步推断PHYA基因参与调控茎瘤芥植物茎膨大过程,过量表达PHYA基因可能会抑制茎膨大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133个茎瘤芥种质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基于表型性状分析茎瘤芥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除裂叶对数、沟间深度、茎叶比、侧瘤宽度、瘤茎鲜质量性状外,其余16个经济性状在茎瘤芥材料间的变异系数变幅较小;茎瘤芥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1~7.77,平均为2.50,有88.93%的遗传距离小于4.00。表明参试材料间表型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表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0.21时,可将供试材料分成8类,且每个类群都有各自的性状特点,说明利用表型性状可以将茎瘤芥种质进行分类和鉴定。  相似文献   

20.
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并建立合理的菜粮轮作模式,以茎瘤芥、玉米和水稻3种作物种子为受体,以茎瘤芥叶片为供体,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5、10、50、100 g/L)的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受体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具有明显的化感效应,对3种受体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3种受体作物中,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最强,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其对根长的化感效应强于对株高的化感效应。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3种受体作物幼苗中的MDA含量均有较明显的影响,浸提液质量浓度为100 g/L时,MDA含量最高。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大于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从化感作用角度考虑,榨菜—水稻这种水旱轮作模式可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