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农村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精神因素,它与农村社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对于提高全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快立法进程、开展普法宣教活动、净化农村执法环境、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步伐5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欣堂  黄瑛 《广西农学报》2009,24(2):69-71,90
为了实现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小康农民的目标,我们必须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而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就是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重要举措之一。但当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分析其原因并探索其解决途径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必须面临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根据中央农村工作的部署和依法治国战略的要求,农村地区法制建设已经展开,农民对法律的认识和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法律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等问题,导致农民法律意识的深度还不够、法律知识面还不够广,很多农民对国家法律法规的了解还十分有限。而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加强法治建设、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任务之一。促进乡村振兴,必须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在深入分析当前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农村法律教育宣传工作、落实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开展法律培训活动、增加农村法治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法律监督和农村农民维权保障体系建设和农村综合治理工作等对策,以期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是关键.实践农村和谐社会最重要是农民现代素质的培育,其中的一个关键方面就是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没有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更谈不上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秩序.  相似文献   

5.
农民法律意识的落后,不仅影响了农村法治化的进程,而且也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要实现"以农民为本"根本要求的农村和谐目标,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在当前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法律意识提高的前提下,必须正确认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探索多种有效途径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6.
周忠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89-5190,5523
阐述了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以及迁户并村给农民法律意识提高带来的契机,最后指明今后农民法律意识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存在着法律认知浅薄、权利意识不强、情优先于法、畏法等法律思想;迁户并村发展了经济、打破了地缘、改变了生活方式,为农民法律意识提高提供了机遇;农民在完善农村立法、改善司法环境和坚持普法的情况下提高了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农村。农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新农村和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事例出发,分析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培养农民法律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法律意识逐渐提升,并越来越懂得应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自身的权益。当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减轻农民的负担,有效的发展农村经济,为维护农村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依照法律,让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工作,不断的寻求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确保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创建良好的环境,真正的减轻农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结构深度调整时期的现状,针对社会矛盾与冲突加剧、农村正成为群体性事件多发地的问题,从社会背景、地方政府、农民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因果机制,提出综合社会治理、加强地方政府建设、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与自组织化程度的解决对策,以期有效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缓解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法制建设是建设的有力保障,法律素质是新型农民所必备的素质。而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我国新型农民的法律素质培养,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创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对农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也对农民权益维护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但法律规范缺失、农民法律意识薄弱,导致对农民的环境污染侵权救济存在诸多困难。如何实现农民权益的救济成为我国现阶段所要解决的难题,而我国可以在环境正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制度的合理配置、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采用加重污染者责任承担方式逐步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侵权的救济。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堪忧。原因主要有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地方政府监管和执法不力、农村环保法规缺失等。法律对策,包括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环保法律意识;完善农村环保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3.
石斌 《甘肃农业》2007,(11):18-2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保障。法治“三农”的基本目标就是依法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的总体水平。而该目标的实现与农民包括县乡干部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逐渐提高,农村现有的条件和农民对法律知识的渴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矛盾,乡村普法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其中和政府的扶持、资金的支持密不可分。加大普法宣传和增加多渠道,普法宣传形式也是群众路  相似文献   

15.
提升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是深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农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民法律 意识现状入手,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社会主义农村法治建设道路,提升农民法 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建设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导力量,认真分析和审视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因素,提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的创造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和基本力量。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素质已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要求,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成为当前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农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村普遍的现象,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不完整性、部分基层政府集体的政府寻租行为以及农民法律意识、文化素质及信息资源的局限性,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农地流转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库尔勒市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现象,分析受损的原因,给予对策,希望能够为农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农民权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加强对农民的素质教育,有利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人口转移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也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余杭区8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超过60万,占77.3%。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陈旧,法律意识淡薄,小农意识强,小富则安、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为此,余杭区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区政府专门发文要求各部门通力协作,创建农民教育培训新体系,系统地开展对各类农民的培训工作,每年教育培训农民1.5万人以上,从而使农民的整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6):223-225
当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国的农村法制建设存在忽视内生性,农村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主体性长期缺位;执法队伍素质不均,农村基层自治没有落到实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立足农村,完善农村相关立法;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发挥农民主体性;以及优化基层执法队伍,全面落实基层自治等应对措施。针对农村现存法治建设问题与应对策略的研究探析,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