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杨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形态解剖学特征及其与胸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SR-9600TFU2扫描仪和常规石蜡切片,分析胡杨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形态解剖学特征及其与胸径的关系。结果表明:1叶片宽、叶面积、气孔密度、厚度均随胸径增加沿树冠基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增大,叶片长和叶形指数则随胸径增加沿树冠基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减小。2叶片上下表皮细胞数和表皮细胞长、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细胞长和宽均随胸径增加沿树冠基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增大;海绵组织厚度随胸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树冠基部向顶部方向则逐渐增大。3相关分析显示,叶片宽、叶面积和叶片厚度分别与胸径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叶形指数与胸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栅栏组织厚度、表皮细胞数、表皮组织厚度、表皮细胞长分别与胸径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与胸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形态指标与解剖结构指标间也存在正/负相关关系,表明胡杨叶形态结构变化与个体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玉米螟为害对玉米造成的经济损失,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及时进行科学防治,2018年和2019年调查了田间自然条件下玉米螟在不同品种上发生为害情况,对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2018年玉米螟发生为害程度明显重于2019年;雌穗受害程度明显高于茎秆.虫口密度在0~4头/株范围内与单稳重呈负...  相似文献   

3.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并用t检验法、种群聚集强度指标及地统计学方法,对茄田和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数量及空间格局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月7日至8月25日茄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增长模型为y=3053e0.0053x(r=0.823*),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增长模型为y=2356e-0.1662x(r=-0.9631**),对茄田和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种群数量之间的差异性进行t检验,t值为3.3333,df=7时,t0.05=2.365,两者之间差异显著。这期间两种作物上烟粉虱成虫的田间水平分布和在茄株叶片上的垂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lker)是大豆上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洛阳市1年发生1代。主要寄主植物为大豆,其次有绿豆、豇豆和刺槐等。前些年,在洛阳市豆类作物上仅为轻度发生,而2005年8月份在洛阳市大豆主产区的洛宁县大豆田发生较为严重,局部暴发成灾。1发生为害情况据田间观察,豆天蛾幼虫暴食性强。幼虫1~2龄为害豆棵顶部,咬食叶缘成缺刻,一般不迁移。3~4龄食量大增,并转株为害。5龄进入暴食阶段,约占幼虫期食量的90%。该虫8月中旬开始在大豆田为害,8月下旬进入暴发为害期。2005年8月中旬,该虫在洛宁县大豆田发生面积826.7hm2,平均百株有…  相似文献   

5.
早稻抛秧田病虫发生特点与为害损失调查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稻抛秧田水稻主要病虫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比移栽田发生为害重,穗期更为突出。在不防治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为害损失也重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6.
柳筒天牛是为害沙柳根茎部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严重影响沙柳的生长。本文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柳筒天牛幼虫的为害特性和空间格局。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柳筒天牛幼虫在单一蛀道内为害沙柳,其为害主要集中在沙柳基部,蛀道分布在地面以上10cm处至地面以下5cm处。柳筒天牛幼虫主要为害地径0.7~1.0cm的沙柳,且多分布在沙丘底部和迎风沙丘。分析沙丘顶部和沙丘底部2块样地柳筒天牛幼虫的数量可知,柳筒天牛在沙丘底部为害率要高于沙丘顶部,幼虫虫口密度分别达到(2.53±0.27)头/丛和(1.84±0.20)头/丛,且差异显著。柳筒天牛幼虫在沙丘顶部呈现聚集分布,在沙丘底部呈现随机分布。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空间分布类型差异较为明显,但在两块样地内都呈现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呈现大量聚集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自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普洱、德宏和保山后,2019年4月17日在德宏州陇川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甘蔗苗。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甘蔗主栽区陇川县的5个乡镇均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单作田被害株率为2.49%,幼虫数为0.07头/m~2。不同乡镇甘蔗苗的被害株率存在显著差异(F=2.918,P=0.042),但宿根蔗和新植蔗的被害株率无显著差异(F=3.551,P=0.072)。在盈江县甘蔗主栽区平原镇的3个村民小组均有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甘蔗与玉米间作田甘蔗和玉米的被害株率分别是10.07%和60.11%,百株虫量分别是2.82头和23.97头,甘蔗和玉米的被害株率(t=3.221,P=0.032)和百株虫量(t=3.975,P=0.016)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甘蔗间作玉米田与甘蔗单作田相比,间作田甘蔗的被害株率显著高于单作田(t=4.728,P=0.0)。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世代重叠严重。幼虫主要取食蔗苗的叶片、生长点和茎基部,1~3龄幼虫潜藏在蔗苗心叶中取食叶肉,4~6龄幼虫白天喜潜藏于土壤表层蛀食蔗苗茎基部造成枯心苗,高龄幼虫还会咬断蔗苗生长点形成断苗,啃食蔗叶形成缺刻或孔洞。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可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并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甜菜夜蛾为害逐年加重,一般年份造成作物产量损失20%~30%,严重发生年份最高产量损失达80%以上,已成为蔬菜和大秋作物田的重要防治对象。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笔者在探索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开展了甜菜夜蛾预测预报技术研究,旨在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1甜菜夜蛾卵及幼虫在作物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在甜菜夜蛾卵、幼虫发生盛期(一般为7~9月份),选择大豆、大葱、大白菜3种作物田,对其卵块及幼虫分布情况进行系统观察。调查时,每种作物查5块地,每块地按对角线取20个样点,每点调查100株作物,记载植株不同部位卵块及幼虫分布数量。统计分…  相似文献   

9.
绿豆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调查表明,绿豆上的蚜虫主要为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其发生规律与绿豆生育期密切相关:1~3复叶期,豆蚜迁入绿豆田,始花期蚜量增长最快,盛花至初英期蚜量最大,为害最重,盛荚期后蚜量迅速下降。防治策略为前期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中期辅以药剂防治,后期充分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药剂防治以40%氧敌乳油1500倍液,盛花期施用1次即可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10.
淳安县莲藕腐败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藕腐败病俗称莲瘟,又称莲藕枯萎病、腐烂病.是浙江省淳安县莲藕种植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地下茎节及植株地上部叶片.病菌侵染地下茎,地下茎节逐渐变褐,藕孔中充满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病茎后期呈褐色至紫黑色腐败,不能食用.病茎抽生的叶片叶色褪绿变黄,逐渐由叶缘向内变褐干枯并上卷.最后叶柄顶部弯曲,变褐干枯.严重时藕田一片枯黄.病田一般减产20%~30%,严重田块减产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对鹅绒委陵菜表型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匍匐茎草本植物鹅绒委陵菜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子、叶片数、分枝密度、分枝长度、分枝角度呈二次曲线变化;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4%左右的生境最为适宜;其复叶长对土壤含水量的反应可用YieldDensity曲线描述;其小叶间隔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遵循Logistic曲线变化。克隆植物构型的可塑性有可能促进其对斑块性分布土壤水分资源的利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1 症状识别 褐纹病只为害茄子,可为害茄子茎、叶、果实.叶片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或无轮纹,病部有许多小黑点.病部易破裂,下雨呈穿孔状.果实初生黄褐色或淡褐色不规则圆形斑,稍凹陷,扩大后变黑褐色,有明显轮纹,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茎部多在基部,初呈淡褐色水渍状,继而糜烂,病部中间灰白色,边缘深褐色,上生许多小黑点.  相似文献   

13.
茶黄螨,又名白蜘蛛。主要为害辣椒、番茄、茄子等茄科蔬菜,成螨和若(幼)螨集中在植株幼嫩部刺吸为害,受害叶片卷曲,嫩茎枝扭曲畸形,顶部干枯;受害花蕾不能开花坐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近几年来在黄淮地区发生为害有逐年加重趋势。据2003、2004年对辣椒田普查,7月底至8月底茶黄螨为害高峰期,虫害株率95%以上,顶部束叶率90%以上。为有效控制其为害,2004年8月笔者用江苏省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生产的天丁(通用名称3郾3%阿维·联苯菊E C)进行了药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3郾3%天丁E C750倍液,用山东卫士牌喷雾器底操、上盖均匀喷施后…  相似文献   

14.
田间调查了桃蛀螟卵在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发现桃蛀螟卵主要产于叶片正面基部附近(叶鞘顶端和叶腋),其次在叶鞘和雌穗苞叶上,花丝和叶片其他位置卵量最少。桃蛀螟卵主要分布于玉米植株中上部,雌穗节上1~2节(倒6节和倒7节)卵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水稻粒黑粉病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6块田抽样调查,经频次概率拟合及聚集强度测定,水稻粒黑粉病田间分布以聚集型为主。其中有5块田既符合Neyman分布,也符合负二项式分布,仅有1块符合poisson分布。又经m*-x回归检验和Taylor指数的"b"值计算,前者得出m*=-0.445+1.02*-x,r=0.977。后者为logδ2=log0.3769+1.2245log*=-0.445+1.02*-x。表明随病害密度升高,分布趋向均匀。以5种抽样方法与对照比较,差异均不显著,但以平行线抽样最接近对照且方便易行,可采用。抽样量为:#br#n=t2/D2(((α+1)/*-x)+β-1)=53.302/*-x+1.921依此可进行序贯抽样检索。田间垂直分布表现为穗基部发病重于中、上部,分蘖穗发病重于主穗。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0月31日我们在楚雄州元谋县(25.899°N,101.791°E)青稞、燕麦、糜子和小麦田发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发生严重。田间调查表明:青稞、燕麦、糜子和小麦的受害株(丛)率分别为90.63%、31.64%、100%和86.84%,有虫株(丛)率分别为24.65%、17.19%、12.20%和27.19%,百株虫量分别为28.13、23.05、12头和42.98头。同时,发现草地贪夜蛾在青稞、燕麦、糜子上的为害特征与在玉米上的特征不同,表现为低龄幼虫食叶蛀心,高龄幼虫切根断蘖(穗)。与在小麦上的为害特征相似:1~2龄幼虫分布于叶片和心叶上;3~4龄幼虫向下移动至中部叶片、叶鞘和近地表面的分蘖着生处;4~6龄幼虫多数躲避在麦丛基部和表土下1 cm根茎连接处和缝隙中,与地下害虫的为害特征相似,不易发现,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温室中南美斑潜蝇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幼虫在温室蔬菜上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幼虫在温室黄瓜、番茄、茄子上呈均匀分布,且个体间相互排斥;南美斑潜蝇幼虫在其作物植株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下部叶片,其次是中部叶片,上部叶片数量较少;根据空间分布的研究结果,组建了3种温室蔬菜上的理论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18.
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俗称双斑萤叶甲。原来寄主为豆类、苜蓿、玉米等作物,2002年在玉米制种地附近的棉田里小面积为害棉花,2004年以后成为博乐地区棉田的主要害虫。为了更好地控制其为害,2004 ̄2005年对该虫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在田间进行了饲养及田间观察。1为害特点双斑长跗萤叶甲以成虫在白天为害棉花叶片,花蕾苞叶、花柱,夜间躲在棉叶下休息。一般在5月中旬棉花苗期出现,开始出现成虫取食棉花叶片表层叶肉组织,5月下旬棉花蕾期是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最严重时期,7月中旬花期为害减轻,因气温高、棉株叶…  相似文献   

19.
花生网斑病 (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又称褐纹病、云纹斑病。常与叶斑病混合发生,可造成早期花生叶片脱落,严重影响花生产量。花生网斑病过去在滑县发生很轻,2000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观察,该病为害花生,发病初期在基部叶片上发生,逐步向上部叶片发展。在叶正面产生边缘呈网纹状、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不透过叶背,以后由侵染点沿叶脉向外扩展,呈星芒状扩展至整个叶面。县植保站定点调查花生地块, 8月中、下旬病株率40%, 8月底病株率达100%,全县发生面积达1.9万 hm2以上。   分析该病流行原因,与作物茬口、高温、高湿、多…  相似文献   

20.
对茄子黄萎病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及取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田间土壤带菌量的准确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用分布型指数法测定茄田土壤中微菌核的空间分布型,当菌核数量在8-63 ~39-93 个/g 干土范围内,为聚集分布。当茄田发病率小于75 % 时,病株在田间均属聚集分布;发病率大于75 % 时呈均匀分布。土壤中微菌核的调查方法以棋盘式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