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闻,“岭南盆景”发祥地广州流花西苑发起“重振岭南盆景辉煌”的号召,他们一面集中西苑员工队伍中盆景的专业技术力量,一面向社会各界广泛遴选一批制作盆景的优质“树仔头”。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中国花卉盆景》和《花木盆景》中,不时有一些有关“文人树”的文章和所谓“文人树盆景”作品出现。应该说是中国盆景艺术创新中出现的大喜事,或者说是中国盆景文化自然进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北方盆景界频频出现“南热北冷”的议论和慨叹。 不容否认,在盆景人口、盆景市场、经典作品诸多方面,北方较之南方的差距日趋拉大,可谓“南热北冷”。作为身处北方的一位盆景工作者,就此浅谈一二,望业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卉盆景》2014,(8):70-71
“好马配好鞍”,好景自然要配好盆。盆景盆,是盆景不可或缺的配角,与盆景不可分割,相得益彰。好的盆景盆能大大提升盆景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盆景创作中,往往需要根据既得材料的自身条件来决定创作什么样的盆景,称做“因材立意”。山水盆景《巴山夜雨》便是“因材立意”,即兴创作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6.
真正的盆景精品都有一种“遗世独立”之美,它的美甚至让人敬畏,让人有点不敢亲近。因为,“一切完美的事物皆属于超人的境界(张爱玲)”。可能就是这个缘故吧,作为盆景“读者”的我,往往更喜欢盆景爱好者的初成之作,因为不成熟的“手艺”里,包含着苦涩、朴拙、窘迫甚至冒险,然后达到初步的“圆满”,那种“可爱”,那种“可亲”,往往使人动容。  相似文献   

7.
2009年金秋时节,在庆祝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美丽的天然“山水盆景”——鹭岛,迎来了“首届海峡两岸(厦门)盆景精品展”。一时间。鹭岛上汇集了来自福建、广东、台湾的270多盆树桩盆景,吸引了海峡两岸数十名盆景艺术家前来交流技艺。  相似文献   

8.
石榴盆景管理与整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景被称为“高等艺术”,是有生命的“艺雕”。石榴被称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若要保持石榴盆景的艺术生命力,其科学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2014年5月8日,声势浩大的山东省第七届“鲁风”盆景精品展在寿光拉开序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组委会和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主办,山东盆景艺术家协会和寿光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承办。主题是“岁月春秋留痕,寻梦中国盆景”,地点设在莱博会4号厅,展期为5月8日至20日。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1日,一批由新加坡盆景界鼻祖莫泽熙先生捐赠的热带盆景珍品——水梅,亮相在“沪港盆景赏石展”上。这些远涉重洋落户上海植物园的水梅盆景,挂满白花,清香四溢,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浓厚兴趣,新加坡著名媒介甚至因此引发了一场“罕见珍品走宝上海令人扼腕,上海植物园慧眼识宝让人倾羡”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花卉盆景》2008,(8):62-63
庆七一,迎奥运,展“鲁风”,在举国翘首迎奥运的时节,山东省盆景艺术家协会“首届(鲁风)盆景、赏石精品展”于2008年6月28日至7月2日在碧海蓝天、人杰地灵的海滨城市——日照魏园隆重开幕。应邀参加本次展会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同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苏本一先生,山东省林业厅副厅长吴庆刚先生,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世藩先生。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盆景分类,让盆景爱好者走出思想误区,实践误区,很有必要。由于中国水旱盆景和山石盆景普及的时间较晚,人们对传统盆景的概念,通常是指单一的树木造型,俗称“盆栽”“树木造型”“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13.
“盆景是一门缩小的艺术,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法则!但中国大陆正在走相反的路。”“大陆盆景的展览上隐约能感觉到一种金钱和艺术的较量。这集中反映在参展盆景的‘大尺寸’上。似乎‘商业盆景’和‘艺术盆景’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战争’……”这些话出自台湾盆景艺人李国安先生之口。  相似文献   

14.
盆景界有人对一种“树冠丰满、不露树枝”的树木盆景形态,称之为“远树景象”,这是不对的。道理十分明显:一、“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的概念。盆景是表现自然景观及其生命景象的有生命的艺术。大体分为三类:山水盆景表现树木景象“远景”;水旱盆景表现树木景象“中景”;树木盆景则是表现树木景象“近景”,甚至可以说是对大自然景观中的局部景象之一的树木景象的“特写式”表现。由此可知“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概念的规定性,故而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山水盆景起源这个学术问题,国内一直处于争鸣之中。归纳起来有4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晋代。《盆景》一书认为《南齐书》中曾记有‘会稽剡县刻石山,相传为名’,这可以算是盆景假山的滥觞”。另一说起源于夏朝,《岭南盆景》一书载:“盆景起源……有近4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卉盆景》2013,(12):58-61
2013年9月25—27日,第七届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大会暨第十二届亚太盆景赏石大会,在江苏金坛茅山宝盛同盆景园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盆景(盆栽)艺术家、爱好者与盆景(盆栽)收藏家,参加了此次世界盆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相似文献   

17.
记不太清楚了,大约是在1977年的“五一”或“十一”期间,南京市鼓楼公园举办了一个小型的书法盆景联展,那时在南京工作的我第一次看到盆景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继而着迷,心底即刻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学盆景。但那时想学盆景却找不到这方面的书。1984年,偶然从一家报纸上得知有一本叫《中国花卉盆景》的杂志即将170刊的消息,心里非常高兴,马上去邮局订了一份。  相似文献   

18.
盆景《大江东去》(见右下图),近看是石,远看似浪,汹涌澎湃,气势奔腾。作者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盛定武先生。作品在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厦门一位盆景权威人士这么评价陈丽英,说她是“厦门盆景女士第一人”。出于记者职业的敏感,我采访了这位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 原来,陈丽英自小就是“花痴”,一看到花就目不转睛,以致有一回在路上全神贯注地盯着人家阳台上鲜艳的花,撞到路边电线杆上才回过神来。  相似文献   

20.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