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贵州惠水栽培的3个柠檬品种(尤力克柠檬、四季柠檬、阿特摩柠檬)和2个地方特色宽皮柑桔品种(牛肉红朱桔和朱红桔)成熟果实(取果肉)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蔗糖、果糖、葡萄糖、木糖、鼠李糖、木糖醇、半乳糖苷、吡喃葡萄糖苷、麦芽糖和核糖等10种可溶性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草酸、棕榈酸、酒石酸、硬脂酸、2-酮戊二酸、甘油酸和D-葡萄糖酸等10种有机酸。柠檬和宽皮柑桔果肉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分类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宽皮柑桔可溶性糖含量远高于柠檬,柠檬有机酸含量远高于宽皮柑桔。果肉中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这3种主要可溶性糖在宽皮柑桔中的平均含量(以干重计)为467.35、234.34和170.16 mg/g,均明显高于柠檬,分别是柠檬的4.51、2.18和1.68倍。柠檬酸是柑桔果肉中最主要的有机酸,柠檬果肉中柠檬酸平均含量为399.78 mg/g,是宽皮柑桔的12.18倍。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反映了柑桔品种的种质特征,与果实风味和口感一致。  相似文献   

2.
从湖南柑桔主产县(市)代表性柑桔生产基地果园采集12份普通甜橙(以冰糖橙为主)果实样品,17份脐橙(以纽荷尔脐橙为主)果实样品,包括13个甜橙品种,对单果质量、果实横纵径、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冰糖橙、纽荷尔脐橙两个主栽品种在湖南各个产区果实品质性状稳定,湘南地区甜橙果实品质整体较好;卡拉卡拉脐橙、锦秀冰糖橙和橘湘元糖橙等品种的果实品质表现优异;早红脐橙、崀丰脐橙和园丰脐橙可以延长湖南脐橙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宽皮桔是泰国栽培的一个重要柑桔种类,主要栽培品种是“Khieo Wann”。本试验测定了其果实大小与果汁含量及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结果认为,果实大小与果汁含量及糖/酸比值成正相关,果形越大,果汁含量就越高,糖/酸比值越高;而与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的含量呈负相关,果形越大,其可  相似文献   

4.
天水花牛苹果品质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天水地区不同种植基地的涵盖10个花牛苹果品种的487份成熟果实为样品,测定果实7项品质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明确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概率分级建立各指标的正态分级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简化品质评价指标,为花牛苹果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等7个指标均呈正态分布;概率分级结果显示,7个指标均可划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5级,各级的平均分布频率分别为9.0%、20.7%、41.4%、20.3%、8.6%;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重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项指标可简化为5项,即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以红玛瑙甜樱桃为试材,测定分析了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纵横侧径、果核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了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玛瑙甜樱桃果实的生长发育呈快—慢—快的趋势;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纵横侧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呈持续增加趋势,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可滴定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转色期达到最大值;维生素C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转色期降至最小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可食率、单果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固酸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樱桃品种果实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红灯、大紫、芝罘红、海龙安2号、乌皮、当地樱桃、莱阳矮樱桃为材料,测定樱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可滴定酸、单果重、果柄长、果形指数,并进行果实风味、品质的鉴评。结果表明:供试樱桃间果实性状指标存在差异,品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种与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滴定酸相关性显著。风味、品质较好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在14.5%以上,可滴定酸含量在0.66%以下,风味、品质差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在9.21%以下,可滴定酸含量在1.42%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等果实内在品质差异对耐贮性的影响,明确‘鸭梨’SSC等内在品质贮藏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贮藏后期果实生理病害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果实品质无损快速检测设备,对同期采收‘鸭梨’SSC进行无损检测,依据所有样本SSC正态分布情况,将所有果实分为SSC10.0%、SSC:10.0%~10.9%、SSC:11.0%~11.9%及SSC≥12.0%4个级别,将果实缓慢降温后(8℃入库,每3 d降1℃),于-0.5℃、相对湿度85.0%~90.0%条件下正常贮藏,分别于贮藏4、6和8个月取样,调查不同SSC‘鸭梨’果实取出当天和货架10 d后生理病害发生情况,测定相关生理品质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贮藏6和8个月后,不同SSC‘鸭梨’贮藏品质及生理病害发生情况差异明显,SSC相对较高的果实贮藏后期果实黑心指数显著降低,且SSC与黑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不同SSC级别间果实虎皮指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同时贮藏后期,SSC相对较高的果实级别其可滴定酸含量(TA)和抗坏血酸含量(AA)相对较高;但与采收时相比,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实中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降低,贮藏4、6和8个月后,各组别果实平均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与采收时相比分别下降45.32%和49.96%、51.46%和54.43%、53.80%和68.34%;另外,贮藏后期各组别间果实呼吸和乙烯代谢差异明显,贮藏8个月后,果实呼吸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SC≥12.0%)(SSC:11.0%~11.9%)(SSC:10.0%~10.9%)(SSC10.0%);乙烯代谢规律与呼吸代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11.0%)‘鸭梨’果实贮藏后期黑心病发生情况显著减轻,SSC与黑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及呼吸和乙烯代谢速率与‘鸭梨’黑心指数呈显著相关,可作为‘鸭梨’黑心病采后重要的预警及防控指标。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红美人柑橘果实大小与品质之间的关系。收集浙江省象山县红美人产区9个果园的红美人果实,按照横径分为大果(≥90 mm)、中果(75~90 mm)、小果(≤75 mm)3个级别。分析了果实横径、单果重、色泽指数(CCI)、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几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电子舌模糊感官评价方法评估了不同大小的红美人果实综合风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果园的红美人果实,9个果园的果皮CCI均为大果>中果>小果;9个果园中有8个果园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小果>中果和大果;可滴定酸含量因果园而异,部分果园的小果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高于中果和大果,部分果园则相反,还有部分果园无差异。然而,将9个果园的大、中、小果合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大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之间相关性极小,与CCI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5152)。电子舌模糊感官评价能区分部分果园的大、中、小果,但未能区分混合来源的大、中、小果。综上,果园的树体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于果实风味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按照果实大小进行分级可初步评估相同栽培管理水平下的红美人果实风味品质,但是对于混合来源的果实,需进一步进行内部品质评估才能进行准确分级。  相似文献   

9.
以79-1梨和龙香梨为试材,对2个梨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品质、糖酸含量和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梗长度、果梗粗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果形指数、pH值、可滴定酸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果实成熟期,79-1梨的果实大小和重量均大于龙香梨,79-1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龙香梨,79-1梨的可溶性糖、花青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龙香梨;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正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宜昌市夷陵区选77个有代表性的温州蜜柑果园定株取样,测定花中10种矿质元素含量和成熟果实品质,分析花中各矿质元素含量与果实品质各指标间的关系,探讨花营养诊断预测果实品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花中N、P、Mg含量为弱变异(变异系数≤10%),K、Fe、Cu、B含量为中变异(10%变异系数≤20%),Ca、Mn、Zn含量为强变异(变异系数20%)。花中P、Ca、B含量分别与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分别与果实固酸比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含量还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Mn与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食率呈显著负相关;N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K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Fe含量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花营养诊断可预测果实品质,根据花营养诊断实施适当的中期管理可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影响柑桔果实品质的因素很多。关于果实大小与品质的关系,据日本Hirano对宫川温州蜜柑的研究,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随果实体积的增加而减少;泰国Ketsa对红桔的研究结果亦认为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随果实大小的增加而降低,但固酸比随果实大小增加而增加。甜橙类果实大小与品质的关系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荔浦市的沙糖橘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大小[2S(3.5~4.0cm)、S(4.0~4.5cm)、M(4.5~5.0cm)和L(5.0~5.5 cm)]、贮藏期(0~45 d,12月26日至翌年2月13日)对沙糖橘果实浮皮和果肉糖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和贮藏期,果实大小与浮皮程度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负相关,即果实越大,浮皮程度越重,可滴定酸含量越低;果实大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等级果实的浮皮率和浮皮指数先升后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升高后平稳保持,可滴定酸含量持续下降。结论:不同大小的沙糖橘果实贮藏期均能保持较好的糖酸风味,但大果在采收期和贮藏期浮皮程度较重。为避免浮皮引起的损伤,建议先行销售大果。中小果在采收期和贮藏期浮皮程度较轻,可适当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大小的刺梨果实品质特征及重要指标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刺梨产品加工中原料鲜果的质量分级依据,以贵州6个县(区)种植的4~5年生"贵农5号"刺梨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大小等级的果实品质,分析品质指标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刺梨果实的品质特征是,中小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较大果高,而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和含酸量较大果低。果实大小与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含量不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刺梨的中、小型果实是产品加工的优质原料鲜果,在刺梨果实质量分级中不宜仅以果实大小作为判定质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从重庆忠县蓬莱镇组紫色土区域随机采集土样,在不同土样厚度(10、20、25、30mm)和粒径(0.150、0.150~0.180、0.180~0.250、0.250~0.425和0.425~0.850mm)下分别采集土样的可见近红外(425~1 000nm)光谱反射率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在土样可见近红外光谱反射率与碱解氮含量之间建立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土样厚度和粒径对土样光谱特征及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柑桔栽培而言,总体上忠县蓬莱镇组紫色土碱解氮含量处于适宜至缺乏水平范围,1/3区域的土壤缺氮;土样光谱反射率随土样厚度增加而增大,随土样粒径增大而减小;碱解氮含量光谱预测精度有随土样厚度增加、粒径增大而提高的趋势;在土样厚度30 mm、粒径0.250~0.850mm条件下采集可见近红外光谱建立的PLS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鲜食橄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鲜食橄榄品质的评价模型,为今后鲜食橄榄的种质资源研究、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橄榄品种(系)为材料,依照箱线图法剔除异常数据后,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等建立鲜食橄榄品质的评价模型,并结合感官审评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对12个橄榄品种(系)的品质指标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挑选出4个核心指标:可溶性总糖、总多酚、可滴定酸、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再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鲜食橄榄品质评价综合模型:Y(综合值)=0.417×总多酚含量+0.417×可溶性总糖含量+0.109×可滴定酸含量+0.056×总游离氨基酸含量。(2)综合评价模型对8个样品的果实评分与感官审评得分结果有较高的拟合程度,证明了利用该模型进行鲜食橄榄品质评价的可行性。【结论】建立的鲜食橄榄品质综合模型可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用于挖掘橄榄资源,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对鲜食橄榄品质综合评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苹果内部品质的重要指标,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测定了从果实膨大定型期到采收期整个成熟阶段,不同生长天数苹果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对光谱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导数处理、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等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使用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处理后的光谱进行预测的准确度高于原始光谱,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 9、0.934 4。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本所柑桔种质资原圃甜橙(citrussinesisosheck)品种园内95个甜橙品种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连续3-5年测定结果,提出了甜橙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可以分为极高、高、中、低、级低5级及其分级标准。这一分级标准的确定,为甜橙果实风味的评价和不同地区果实风味的比较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还根据对甜橙果实糖,酸含量的测定和对果实尝评定结果,对糖,酸含量与果实风味的关系做了探讨。风味优良的品种,其糖酸比多在10-35的范围,偏高者风味趋甜,偏偏低者风味偏酸。而糖酸比值小于9的风味均不佳。优质的品种其果实含酸量多为中等(0.5%~0.79%),含酸量极高者风味最差。果实可溶性糖变化幅度不大,而含可滴定酸的幅变较大。因此,风味的优劣受含酸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郭洪  赵密珍 《落叶果树》1992,24(3):22-23
对国家果树南京桃种质圃253个桃品种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连续三年测定,提出桃品种果实糖、酸及Vc含量的分级及分级标准.同时分析了桃果实糖、酸、Vc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收期对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魁猕猴桃为试材,对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下进行后熟品质比较分析,以探讨金魁猕猴桃最适采收期。结果表明,采收期不同而导致猕猴桃果实后熟品质差异较大。早期采收(10月18、23、30日,相应果实发育期分别为168天、175天、182天)时,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6.5%),干物质含量亦较低(<19%);果实后熟品质较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可滴定酸含量偏高,固酸比偏低。晚期采收(11月20日,相应果实发育期为203天)的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降低,固酸比较高,果实硬度下降较快,失重与腐烂严重,后熟软化期明显缩短。谢花后189~196天采收的金魁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6%以上,干物质含量为19%以上;后熟果实固酸比较高,失重与腐烂较低,果实硬度下降平缓,后熟期较长。后熟软化后其果实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与干物质含量,表明这段时间为金魁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评价软枣猕猴桃资源果实品质,建立果实品质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软枣猕猴桃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35份软枣猕猴桃资源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果实21项品质指标,采用系统性描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果实外观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资源软枣猕猴桃果实的各项指标存在差异,SH5的横径、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原果胶与果胶含量,SH1的单果质量、纵径、果形指数与还原糖含量,B080701的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B070101的可滴定酸含量,B080401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材料;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对35份软枣猕猴桃资源的主要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简化,从13项指标中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6.782%。【结论】通过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汁率、单宁含量、a*、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作为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SH5、SH1、SH3、SH4、B080701为排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