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茶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GC、GC/MS法分析了用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8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组成。香型相似率分析表明,不揉捻的名茶与揉捻的名茶香型差异较大;凡经揉捻的名茶,它们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的名茶之间香型差异也较大,这说明加工工艺对香气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结果还表明,不揉捻的名茶加工工艺(尤其是龙井茶的制作工艺)更有利于香气品质的形成。文中就制茶工艺对香气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将不同揉捻工艺处理的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比较其浸出特性以及品质稳定性。研究表明,边烘边揉处理样的浸出特性较好,浸提10 min时茶多酚浸出量约为60 min时的92.9%;在4℃、37℃下贮藏7 d后,4种揉捻工艺处理中以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氨基酸总量、色差值(L、–a/b)和感官品质得分较高,稳定性较好;灭菌后边烘边揉、趁热揉捻处理样的EGCG、GCG等酯型儿茶素总量相对较低。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揉捻工序宜采用边烘边揉等热揉工艺。  相似文献   

3.
名优绿茶冲泡水温及时间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龚淑英 《茶叶科学》1999,19(1):67-72
对4省11只代表性名优绿茶的冲泡水温与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及不同冲泡时间的单因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名优绿茶以冲泡水温100℃、时间4min,茶汤的感官品质最佳;部分原料特别细嫩、揉捻较重的名优绿茶,则以冲泡水温100℃、时间3min或冲泡水温80℃、时间5min感官品质最好;部分做形时几乎不揉捻的名优茶则以冲泡水温100℃、时间5~6min最有利于茶汤品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平和白芽奇兰加工现状与品质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平和白芽奇兰茶的加工现状1997年秋季对白芽奇兰主产区的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当地的茶叶加工以农家小作坊形式为多,现有的工艺流程有几种:(1)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探捻→初烘→包揉→复供复包揉→烘培足干(2)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探捻→初炒→包揉→复炒复包揉→烘径足干(3)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炒→包揉→滚筒炒干(4)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滚筒炒干采用第1、2种工艺的加工方式,制作要求较为严格规范,当地菜农在供培足干时颇为考究,通常用炭火供熔,其品质好,市场卖价较高。采用第3、4种工艺的…  相似文献   

5.
揉捻是绿茶初制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揉捻机的结构合理与否,对成茶品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数年来,福鼎农械厂通过不断革新,前后试制成不同揉盘结构的55型揉捻机,其揉盘棱骨计有:“18条旧揉盘”,12条旧揉盘”,“12条新揉盘”等三种。由于揉盘结构和揉捻操作技术的差异,往往影响了成茶品质,以致各茶区有不同的反映:例  相似文献   

6.
浅谈云南大叶种CTC红碎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CTC红碎茶品质特征CTC红碎茶流程与Orthodox(传统)制法相似,只是揉捻过程中使用的机具和工艺不同。CTC红碎茶是经过CTC工艺即压碎、撕碎、揉卷(Curl)(每分钟70—700次压碎及撕碎叶片),快速破坏茶叶细胞结构,并将碎叶片快速揉捻卷绕压迫成为颗粒状后,再进行发酵及烘焙干燥制成的红茶。  相似文献   

7.
(二)有关揉盘部分日制揉捻机的揉盘是方形的,我国揉捻机的揉盘是圆形的。不能简单地从形状来评论,而应看到它是受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包括用材上的限制,以及生产规模和组织形式所影响。日制揉捻机的方形揉盘,是以利用成型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提高制茶品质为依据,这一点比较明显。方形揉盘位于方形角钢架子上,由于用了这副角  相似文献   

8.
程柳  吴云 《广东茶业》2010,(1):43-44
大稠顶乌龙茶制茶工艺是汲取台湾冻顶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精华,结合自身的茶青质量和生产条件,自创一套新的乌龙茶制作工艺。其工艺特点是轻晒青、轻做青、重炒青、反复包揉塑外形、低温干燥保色香,其加工流程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相似文献   

9.
科技简讯     
双速定时数字显示的茶叶揉捻机为了满足制茶工艺要求,茶叶揉捻机在揉捻不同嫩度的茶叶以及茶叶揉捻的不同时间,都需要不同的转速,以保证揉出的茶叶具有良好的条索与品质。四川省农机研究所和重庆市江津茶机厂设计制造成  相似文献   

10.
袁玉聪 《中国茶叶》2006,28(2):31-31
我国茶叶加工中的揉捻工序一直沿用传统的盘式揉捻机完成,其原理是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作平面圆周运动,揉桶盖、揉盘及棱骨产生的综合作用使叶片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完成揉捻过程。这种揉捻方式应用历史悠久,结合适当工艺,能够完成各种条形茶的揉捻作业。然而传统盘式揉捻机也存在一些不足,揉捻时每次投叶时均需停机,通常只能一桶一桶地加工,很难实现揉捻工序的连续化;功效低,通常每桶茶叶的揉捻时间需30—50min;揉桶透气性不好,容易形成闷揉,影响成茶的鲜爽度;从结构上看,盘式揉捻机体积较大,结构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白茶传统加工工艺是萎凋、干燥,在长时间的萎凋过程,不经杀青或揉捻,其制作工序少,加工方式简单,且外形芽毫完整,具有嫩香、毫香和甜香。但是传统加工方式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为提高白茶品质和生产效率,不断探索加工方式的创新和改进,本文分析了生产线连续加工方式对白茶品质和物质成分等方面的影响,以选择在品质、香气以及营养成分上都较高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叙述了德茗洋·坦洋工夫红茶的初制工艺,从操作规程和各工序适度标志两方面,介绍了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各个工序。并对本厂生产的坦洋红芽、喜洋洋和申奥红进行了感官审评,分析其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省外茶市紧细型绿茶大为走俏,在三明产地每公斤卖价比同期产的毛峰条高6─8元,而且时效性不强,价格也较平稳。然而,包括三明在内的我省绿条主产区大多种植大叶型绿茶品种,这给加工紧细绿茶带来困难,如何应用大叶品种制作紧细绿茶?除应根据品质要求选择适制品种和严格控制采摘标准外,加工技术则与制作毛峰茶有较大区别,尤其是揉捻作业。主要工艺分为:鲜叶摊凉──杀青──初揉──初烘──复揉──毛火──足火。摊凉掌握鲜叶含水量在70─72%为宜;杀青应适度老杀,以微有焦边为度;揉捻一般要进行两次,其间进行解块、分筛…  相似文献   

14.
薛红肖  李娟 《福建茶叶》2016,(12):188-189
揉捻是茶叶初制塑形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通过揉捻形成茶叶紧结弯曲的外形和更加完善的内质,对茶叶的出品来说至关重要。在茶叶的揉捻中,成条率随揉捻时间的增加呈现出的是数学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只有更好地应用数学模型对茶叶揉捻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将揉捻的时间控制在最合适的区间范围内,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碾茶是抹茶加工的原料茶,是一种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杀青后、未经揉捻直接由碾茶炉或辐射热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片状茶产品。文章对比介绍日本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我国传统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审评碾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揉捻与烘焙是乌龙茶的增味与塑形阶段,也是形成其特征品质的关键。该阶段分为三揉三焙6道工序,各个工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揉捻与烘焙的流程为速揉-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干燥,最终使毛茶达到外形呈颗粒状,含水量低于7%的标准,利于保存及后续精制。随着市场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升,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再度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生产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初制中闽南乌龙茶的传统揉捻与烘焙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石亭绿茶以"三绿三香"的独特风格,于1956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历史名茶。石亭绿传统的"双炒双揉"手工制作,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成本高。2009年开始引进茶叶机械,进行石亭绿工艺制作试验。实践证明,与手工加工相比,机械制作石亭绿茶,具有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降低生产成本,适合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茶品质稳定等优点。石亭绿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凉→杀青→揉捻→复炒→复揉→炒干→雾→拣剔→筛簸→成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建瓯龙须茶制作工艺,包括萎凋、做青、杀青、揉捻、速冻定型、解冻捆扎等8道工序.其橄榄形束茶的制作工艺和内在品质较传统龙须茶制法有提升、有创新,成品外形壮硕,茶品风味独特,甘爽醇厚、韵味悠长,市场行情看好,颇受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烘干绿茶的品质,特别是保证得到绿茶绿润的干茶色泽,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揉捻后的绿茶采用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以传统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对不同干燥方法绿茶中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保留程度、绿茶感官品质以及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工艺绿茶的外形、香气、叶底得分均比传统热风干燥的高,特别是在外形色泽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其综合品质也高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的品质;联合干燥工艺能耗介于热风干燥与冷冻真空干燥之间。  相似文献   

20.
发酵时间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工夫红茶的制作工艺可知,当品种、鲜叶原料、发酵温湿度一定时,影响红茶品质的因素有鲜叶的萎凋程度、揉捻程度和发酵时间。通常情况下,萎凋的程度和揉捻程度是否适度,从鲜叶的表征上比较容易判断,而对发酵时间的判断相对而言则是平常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发酵时间不足或者发酵时间过长均会影响红茶的品质。为了探索发酵时间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笔者设置了不同的发酵时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温、湿度一定时,发酵时间的不同,会导致红茶生化成分的差异,从而影响红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