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阶段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阶段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姜明月,王金君,张丽颖(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玉米杂交种的更新,实质上是玉米自交系的更新。而玉米自交系的优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配合力的高低,因此,配合力的改进一直是玉米育种工作者所努力的方向。关于配合力研究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玉米亲本自交系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杂保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亲本自交系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杂保纯措施黄文龙吴凤兰姜鸿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近几年来,因玉米亲本自交系混杂退化,杂交制种纯度低,严重地影响到玉米生产能力的发挥和产量的提高。据调查,因杂交种纯度低劣而使玉米产量降低5%...  相似文献   

3.
为扩增我国现有玉米种质基础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利用热带玉米Suwan1C11群体与温带Lancaster种质核心系Mo17构建的Suwan1C11×Mo17群体(Suwan-Lancaster)为基础材料,基于群间强优势互补与优良基因聚合选育方法,创制选育出优良苏兰(Suwan-Lancaster)群体温热玉米自交系QB446,该自交系具有产量高、出籽率高、脱水快及配合力高等优点。利用QB446自交系育成并通过审定的玉米杂交种目前有8个,QB446已成为我国南方玉米育种和生产应用的骨干自交系。  相似文献   

4.
依阿华州立大学的玉米自交系选育收稿日期:1995-06-20张喜华(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位于美国中北部的依阿华州,是美国玉米带中最有名的农业州,依阿华州立大学素以拥有雄厚的玉米育种科技实力和丰富的育种资源而著称。他们从1939年开始利用16个自交系...  相似文献   

5.
玉米部分骨干自交系产量稳定性分析王建国,徐乐澜,何晶(辽宁省农科院育种所)(丹东市农科所)宫国安,刘忠山,刘凤文,王秀萍(大连市农科所)(铁岭市农科所)(沈阳市农科院)(锦州市农科所)玉米自交系产量的稳定性,是决定玉米杂交组合丰产性和稳产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组合来源 玉米新品种龙单38(龙334)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高产育种室于1999年以自育自交系龙系95为母本、自育自交系龙系284为父本杂交育成。  相似文献   

7.
复播玉米单交种八农701王新勇(新疆农科院经作所,乌鲁木齐,830000)王主选,王建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分院)(叶城县种子公司)复播玉米单交种八农701,系原新疆八一农学院玉米育种课题组,用自交系81-27作母本,引进自交系甸11B作父本,于198...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的类群划分,是合理选配亲本,构建玉米杂种优势群,及预测杂种优势的依据。本研究利用醋酸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U-PAGE)技术分析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划分自交系类群,为育种家选配亲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在我省发展前景初探姜明月(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紧凑型玉米是指果穗上部叶片相对直立,叶片与茎秆之间夹角较小,株型紧凑的一类玉米杂交种或其它材料。早在1971年2月,中国农科院在海南岛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杂”育种座谈会上,对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0.
玉米自交系选系方法的改进王有芳,李东源(潍坊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61041)80年代我们选出了潍54、潍春、潍95等自交系,组配出了潍54×Mo17,省定名为鲁玉6号,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昌单8号(黄早四×潍春)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还有潍矮14...  相似文献   

11.
单倍体育种技术(double haploid,DH)具有加速育种进程的突出优势,已成为玉米育种关键性核心技术并在国外广泛应用,成为国外一些大公司玉米商业育种的主要手段。利用诱导系MT1诱导国内有代表性玉米自交系,分析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结果表明,不同玉米主产区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一定差异,北方春播玉米区(5.16%)>南方丘陵玉米区(5.14%)=西南山地玉米区(5.14%)>黄淮海夏播玉米区(4.44%);不同杂种优势群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大小不同,表现为兰卡斯特群(5.64%)>Suwan群(553%)>瑞得群(5.43%)>旅大红骨群(4.96%)>四平头群(2.76%);温带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为5.17%,明显高于热带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3.63%),说明单倍体诱导率因母本的遗传背景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以来国内外高赖氨酸玉米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我国已育成一批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应用于生产实践。从杂交组配方式来看,目前国内外高赖氨酸玉米的选育途径有三种:(1)用两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组配成单交种;(2)采用回交和轮回选择等方法将控制高赖氨酸含量的opaque2基因导入普通玉米基因圃中,培育成胚乳为硬质的高赖氨酸综合群体;(3)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和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组配成单交种。这三种途径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选育目标,应酌情加以采用。  相似文献   

13.
《农友》2001,(6):9-10
一、品种来源 陕西省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4年以秘鲁国黑玉米资源(农家种)为父本,黄玉米自交系为母本,杂交转育成黑玉米自交系,用自交系问杂交种自由授粉,于1998年育成。  相似文献   

14.
15.
晋南玉米粗缩病发生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年份,结合品种比较、双列杂交及自交系选育,研究分析了发病与品种及栽培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播玉米发病重于夏播玉米,套种(晚春播)发病最重;品种间发病率差异显著;亲本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悬殊,且具一定的遗传性,选育抗病自交系,组配抗病杂交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1品种来源 鲁单6003(LD6003)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玉米自交系Lx2394为母本、Lx9801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半紧凑型玉米杂交种。2004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7.
了解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可明确自交系系谱及所属的杂种优势群,为玉米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指导。选用了分别位于10对染色体上的30对引物对35份玉米自交系(部分为改良自交系)进行了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析。通过银染检测,在35份自交系中共检测出299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幅4-19个,平均9.97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869-0.108,平均为0.593。利用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s)法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5类,并将改良自交系归入相应优势群。该划分结果与根据地理来源、种质系谱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利用SSR进行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分析是准确可靠的。分子标记辅助的自交系改良将成为玉米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玉米自交系“自330”原种的保纯与创新李艳天,杨瑞华,李继昌,刘汉庆,林维国(丹东市农科所)(海城市种子公司)“自330”是我国当前玉米育种中应用广泛的优良亲本自交系之一。曾获1982年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目前应用多年的老“自330”混杂与分离现象严...  相似文献   

19.
龙单38号玉米新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交系龙系95为母本,自交系龙系284为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龙334。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7001)。为进一步推广该品种,现将其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玉米DUS测试指南中的39个基本性状,对100份黄淮海地区测试玉米自交系和9份代表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分析,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育种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09份玉米自交系各性状总体的平均等位变异数为5.026,变幅为1~9;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为2.919,变幅为1.000~6.053;平均Shannon指数为1.133,变幅为0.000~1.928。支持根显色强度(Chr.22)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花丝显色强度(Chr.9),第一叶顶端性状(Chr.1)遗传多样性最低,有48.72%的性状有效等位变异数大于2.919,61.54%的性状Shannon指数大于1.13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玉米种质遗传背景相对较丰富,将109份材料聚成5类,除D类群包含9份自交系,数量最少外,其余4个类群包含自交系数量基本相同,D类群在其他各类群中遗传相似系数占比较少。各类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200~0.665,其中,D类群与B类群的遗传距离最大(0.665),其次是D类群与C类群(0.586);C类群与B类群的遗传距离最小(0.200),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