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陵地区水稻氮磷钾经济用量与配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陵地区水稻氮磷钾经济用量与配比研究储国良,詹国勤,丁剑英,吴行国,戴增捷(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句容212400)(句容市农业局土肥站)研究水稻在主要土壤类型上的氮磷钾用量及配比,可为水稻施肥模式化、定量化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水稻专用肥生产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Ⅱ.旱作时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其抗旱性指标张燕之,周毓清,邹吉承,金奎文,曹炳晨,刘宛(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栽培所)(沈阳农业大学)由于世界性的水资源日趋短缺,干旱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提高水稻品种的抗旱性和准确地鉴...  相似文献   

3.
丹粳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陈忠义,孙兴国,宫兰芝,曾兆辉,于传和(丹东市农科所水稻试验站)(东港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丹东稻区是我省主要优质米及商品粮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病虫害严重的地区。多年来水稻单产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水稻品种京越1号在本地主栽已有20...  相似文献   

4.
旱作水稻新品种丹粳5号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作水稻新品种丹粳5号简介白世枝,单连贵,曹启章,苗雨佳,李恒荣,陈富忠(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丹粳5号(原名旱5-55)是丹东市农科所1984年以矮秆“5057”为母本,抗病、大穗“IR26/早丰r”为父本杂交,经北方及冬季在海南省接续加代,并于子...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作栽培是水稻在旱田水浇条件下的栽培法,通过选地、育苗、整地施肥、移栽、田间管理、出穗成熟、收获等步骤完成的。它不仅解决了中低产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而且解决了易涝地种旱粮不收、种水稻缺水的问题。1公顷旱作水稻比普通水田水稻节水6000 ̄9000吨。水稻由于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作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农业科学》1995,(1):13-16
水稻旱作优化栽培模式研究水稻旱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组水稻旱作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扩大稻作面积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适应当前水稻生产形势的需要,研究和建立一整套水稻旱作栽培技术体系,促进这一高效节水型种植制度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于199...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稻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具有代表性的粳稻,旱稻,陆稻,籼稻及其杂交种共18个品种(组合)为试材,采用淹水栽培与旱作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稻的抗旱性及其鉴定方法。探讨了这些方法及指标与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的关系。选出两个与水分胁迫条件下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水稻生理指标。确定了水稻旱作时结实率为最直观的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谈旱作水稻的发展与前景曹启章,单连贵,李恒荣,苗雨佳,白世枝(丹东市农科所)我国淡水资源按人口平均占有量不足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加之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北方地多水少,更加重了水资源供求矛盾。以辽宁为例,人均占有水量只有970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水、陆稻品种在旱作时主要农艺性状与其抗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21份水稻和陆(旱)稻品种,在旱作及水田栽培两种处理下研究水、陆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及抗旱性状与旱作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旱作条件下主要农艺性状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以结实率、穗粒数、播种到始穗天数对干旱表现最为敏感,可以认为这是影响水稻在水分胁迫时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结实率、穗粒数与旱作产量及抗旱系数达显著水平,旱作时的结实率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一个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水稻栽培方式与品种(组合)及施肥方式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宜采用平衡施肥方式,湿润育秧宜采用早追重追分蘖肥的施肥方式。晚造塑盘湿润育秧则比塑盘旱育秧好,其秧苗生长好,秧盘空穴率低3.0%(绝对值),产量高1.40%。  相似文献   

11.
对水稻覆膜旱作条件下稻田地下水水质变化作了动态检测。结果表明 ,与常规淹水栽培区相比 ,覆膜旱作区水稻不仅极显著增产 ,而且稻田地下水总氮含量 ,包括NH4 -N、NO3--N、特别是NO2- -N含量明显降低 ,氯根 (Cl-)含量也较低 ,地下水总磷含量、水溶性磷含量有所降低 ,但总体上相差不大。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方式能对施肥造成的稻田地下水水质非点源污染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水稻覆膜旱作的优点及高效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水稻覆膜旱作的优点,介绍了其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与覆膜、培育壮苗、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旱田区进行水稻节水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覆膜旱作、覆秸旱作和传统淹水3种水稻栽培模式下土壤温度、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水稻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栽培水稻产量(6511.5 kg.hm-2)高于传统淹水(5609.1 kg.hm-2)和覆秸旱作(4798.5 kg.hm-2),覆盖栽培(覆膜或覆秸)模式能明显降低水稻耗水量,节水率达63%。由于水稻覆膜栽培能增温保墒,移栽后具有生长恢复快、返青早、无效分蘖少的特点;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传统淹水和覆秸旱作栽培,使覆膜旱作水稻有较高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研究——水稻的生育与生理特性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两系)及协优9308(三系)为材料,比较研究灌溉稻田旱作法与常规灌溉法水稻的生育与生理持性。结果表明,两杂交组合不因旱作改变全生育总叶片数,但播种至齐穗期因旱作缩短4~8 d,幼穗发育(拔节期)未见明显差别,说明旱作水稻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旱作法水稻单丛叶面积大于常规灌溉稻,叶面积指数小于常规灌溉稻。水稻根系单丛干重因旱作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有明显增加,并营造了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重根深的土壤环境。结果还表明,水稻旱作法有益于构建由大个体构成的高生物产量的群体,抽穗后生物产量占全生育期生物产量近40%;但是,旱作法对水稻也有诸多不利的生理影响,其一是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系生理活性下降,表现在单茎根系伤流量、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含量、根系呼吸强度均较低;其二是灌浆-成熟期稻株剑叶光合速率低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叶片气孔阻抗高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因此,进一步提高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的产量水平,其技术的主攻方向似应为提高稻株籽粒灌浆期间的生理素质,以提高成熟期的光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水稻覆膜旱作高产节水机理研究   总被引:66,自引:6,他引:66  
研究了全程旱管条件下地膜覆盖、超稀植(5.3~6.4万穴/ha)对水稻生物学性状、水分生理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水稻根系和地上部干重、生物量、株高、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以及茎伤流液量极显著地大于裸地旱作水稻。覆膜对土壤具有明显的保水增温作用,降低了水稻叶片的细胞汁液浓度、细胞质膜透性,从而缓解了水稻植株的水分胁迫程度。覆膜旱作水稻产量达到6372~13500kg/ha,而裸地旱作水稻产量仅为4530~5400kg/ha。水稻覆膜旱作比裸地旱作或淹水栽培显著节水。  相似文献   

16.
水稻覆膜旱作分蘖期耐旱能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水稻覆盖旱作,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能保持在田间持水量以上,水稻分蘖能正常进行。水稻露地旱作(对照),在同样干旱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却低于田间持水量,水稻分蘖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稻高产栽培专家决策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给水稻高产栽培管理决策提供优化方案,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以Visual C 6.0为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用原型类表示知识类型,以及原型和型自顶向下的方法,开发出了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栽培专家决策系统,该系统依据可视水稻生长模型(VRGM)系统为基础,以水稻“旺壮重”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一次性全层施肥法、水稻生产全程化控栽培管理民果为知识中心,试图覆盖水稻生产全部栽培过程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三.西瓜与旱作水稻间作 西瓜连作易导致枯萎病的发生.产量下降,其主要致病菌为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水稻与西瓜属于同季栽培作物.在间作(尤其是同穴种植)条件下.水稻根系分泌物具有显著抑制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及其产孢能力.所以.西瓜与旱作水稻间作可完全有效控制西瓜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全面评价秸秆覆盖旱作水稻栽培模式的生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F)、秸秆覆盖旱作(NF-M)和无覆盖旱作(NF-ZM)3种栽培模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水稻栽培模式的甲烷排放均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20 d;在水稻生育期内,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的排放总量为11.12 g·m-2,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稻田的7.78 g·m-2和无覆盖旱作稻田的4.23 g·m-2.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的水稻产量为8.60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的6.78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提高水稻单株生物量10 g以上.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显著提高稻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和改善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秸秆覆盖旱作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传统淹水栽培的水稻栽培模式,同时秸秆覆盖旱作还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秸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试验设常规水作(C1)、覆膜旱作(C2)和裸地旱作(c3)3种栽培方式处理,每一栽培方式又分别设不施氮肥(N1,0 kg/hm2)、施用低氮(N2,124 kg/hm2)和高氮肥(N3,150 kg/hm2)3水平的肥料处理,对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米营养品质和植酸积累的差异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水稻籽粒中的总磷含量有所提高,而籽粒植酸和无机磷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裸地旱作水稻籽粒中的氮素含量显著低于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处理,但施氮处理对稻米蛋白组分和植酸含量的影响因栽培方式而异。这说明合理施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可以改善水稻的氮素营养,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适当减少抗营养物质植酸含量。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稻米中总磷积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