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粱F_3代抗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的遗传分析杨晓光,杨镇,石玉学,邹剑秋,李克成(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所)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近年来在高粱产区蔓延很快,原来的Tx622A由抗性寄主(对丝黑穗病2号小种免疫)变为感性寄主(高感丝黑穗病3号小种),生产上...  相似文献   

2.
1992 ̄1993年,采用人工土壤接菌方法,用高粱丝黑穗病菌2号和3号小种冬孢子,分别接种15份高粱同核异质品系。结果表明,不同小种对不同品种的致病性不同。大多数同核异质品系间对不同小种的反应无显著差异,但Tx398的同核异质品系间对2号小种的感病程度有差异。不同小种均对同质异核品质间的致病力表现出显著差异。高粱品系对高粱丝黑穗病的抗性主要由细胞核基因决定,与细胞质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高梁种质资源抗丝黑穗病菌新小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近年来我国高梁产区普遍流行的高梁丝墨现代力优势小种,即3号生理小种,通过土壤接种法对1190份中、外高梁不育系、恢复系及品种进行了抗病性评价,鉴定出抗病性0级免疫不育系30份,中国高梁品种37份,国外种持资源87份。此外,用病菌3号小种拉处测定74份对2号小种免疫和52份对2号小同抗的资源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号小种的致病力强于2号小种。  相似文献   

4.
用近年来我国高粱产区普遍流行的高粱丝黑穗病菌优势小种,即3号生理小种,通过土壤接种法对1190份中、外高粱不育系、恢复系及品种进行了抗病性评价,鉴定出抗病性为0级免疫不育系30份,中国高粱品种37份,国外种质资源87份。此外,用病菌3号小种接种测定74份对2号小种免疫和52份对2号小种表现高抗的资源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号小种的致病力强于2号小种  相似文献   

5.
由于高粱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yeiliana Clinton)小种的分化,使原来抗丝黑穗病的亲本系或杂交组合变成不抗或高感。高粱丝黑穗病每年都有发生,但因年份、茬口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70年代我国普遍推广以 Tx3197A 配制的杂交种,由于 Tx3197A 对丝黑穗1号小种免疫,使其有效地控制了丝黑穗病的为害,这是运用寄主抗性防治丝黑穗病的有效措施。后来因为丝黑穗病菌小种的分化,产生了2号生理小种,抗性寄主变为感性寄主,Tx3197A 系统的杂交种也由抗病变为感病或高感。80年代初辽宁省农科院开始用对丝黑穗病2号小种为免疫寄主的 Tx622A 系统不育系组配杂交种,头4年抗病的 Tx622A 系统杂交种种植约392万亩,起到了防治丝黑穗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棉枯萎镰刀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6~1997年在我国10个主要产棉省(区)采集的84个棉枯萎镰刀菌代表菌系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总体上生理小种类型和分布与1985年报道的基本相同,仍为第3、7、8号3个小种,其中7号小种占83.3%,是我国毒力强的优势小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棉区;3号和8号小种分别局限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和湖北新州地区。同时发现局部地区有些菌系出现了变异,特别是1991~1994年采集的3号小种5个菌系出现了对鉴别寄主萨克尔的致病力明显减弱的变异型。鉴于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中的所有棉属寄主均被7号小种菌系高度感染,不能明显区分不同菌系间的致病力强弱,笔者增加了我国抗、感性不同的棉属辅助鉴别寄主,并改用病情指数划分棉属鉴别寄主3个反应型(R,W,S),依据平均病指大小将7号小种内的菌系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  相似文献   

7.
广西大豆锈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自广西3个地区的6个大豆锈病病原菌株,分别用10个鉴别寄主进行鉴定,根据病原菌致病力强弱所产生的病斑反应型,广西大豆锈病菌有生理小种存在,初步定为Ⅰ,Ⅱ,Ⅲ和Ⅲ号生理小种,I和Ⅱ号小种致病力次之,Ⅳ号生理小种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采用国际公认的鉴别寄主SugarBaby、CharlestonGray和CalhounGray的病株率作为抗性分级标准,对采集于河北省西瓜种植区46个县(市)的西瓜枯萎病菌系进行了致病性测定。根据鉴别寄主对供试菌系的抗感反应,将46个西瓜枯萎病菌系划分为0号、1号和2号3个不同的生理小种,分别包括8,30和8个菌系,占供试菌系的17.4%、65.2%和17.4%;0号生理小种菌系致病性最弱,仅使品种SugarBaby感病,以冀中和冀南居多;1号生理小种菌系致病力中等,使鉴别寄主SugarBaby和CharlestonGray感病,而使CalhounGray抗病,分布在整个河北省西瓜种植区;2号生理小种的菌系致病力最强,使3个鉴别寄主均能感病,主要分布在冀中和冀北。  相似文献   

9.
高粱抗丝黑穗病抗性评价技术及抗源鉴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高梁丝黑穗病菌2、3号生理小种,采用种子接种、土壤接种和皮下组织注射接种方法对75份中外高梁试材进行同步抗性评价,明确了7050A·B、Tx378A·B、10625、TNS30、&U81、莲塘矮、GW4386、GW4388 等38份高梁育种试材在不同接种方法下对高粱丝黑穗病菌2、3号小种均表现免疫,是具有对高粱丝黑穗病菌多抗性的育种试材。本研究中采用寄主皮下组织注射接种技术鉴定抗病高梁资源在我国尚为首次应用,是高梁抗病育种中良好的抗病资源鉴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菌生理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妇人指等5个玉米自交系作鉴别寄主。鉴别来自新疆等9个省的玉米丝黑穗菌的致病力及其酸性磷酸酯酸脂酶和脂酶同功酶试验,初步认为玉米丝黑穗菌在我国至少存在5个不同生理小种,其中1号小种分布较普遍,为优势小种,其他则较少。  相似文献   

11.
1995~1997年,对从山东11个地市采集的12个夏玉米全蚀病菌株,利用当前大面积推广的11个玉米杂交种、10个玉米自交系,采取盆播接菌寄主鉴定的方法,进行生理小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478、杂交种西玉3号、掖单12号可作为夏玉米全蚀菌的鉴别寄主,用于夏玉米全蚀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对12个菌株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12个菌株均为禾顶囊壳菌玉米变种,菌株1号、2号与3号、4号致病力差异显著,10号不侵染小麦,其余为中等致病力,明显区分为4种致病力类型。  相似文献   

12.
新疆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苗期浸根法接种,对采自新疆不同地区西瓜田的32株尖孢镰孢菌中的10个分离物进行了专化型、生理小种鉴定和致病力测定。发现新疆西瓜枯萎病菌存在着生理小种分化,主要以1号小种为主。同一小种的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来自全国7个省市一定地域、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15个落叶松-杨栅锈菌菌系 进行了 鉴别寄主反应型测定以及潜育期、产孢量观察,进一步明确了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我国的 生理小种 分化。结果表明,15个菌系中的13个分别属于4个生理小种,Th 053 、Sb和Cj 052 归1号生理小种 CMLP 1 ,Ts 06 、Gl 051 、Hb 05ˉ1 和Sb 052 归2号生理小种CMLP 2 ,Qh 063 、Gl 052 、Hdao和Sb 051 归3号生理 小种CMLP 3 ,Bq和Qh 061 归5号生理小种CMLP 5 ,By 05ˉ3 和Zs暂单独划为1个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来自全国7个省市一定地域、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15个落叶松-杨栅锈菌菌系进行了鉴别寄主反应型测定以及潜育期、产孢量观察,进一步明确了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我国的生理小种分化.结果表明,15个菌系中的13个分别属于4个生理小种,Th053、Sb和Cj052归1号生理小种CMLP1,Ts06、Gl051、Hb05-1和Sb052归2号生理小种CMLP2,Qh063、Gl052、Hdao和Sb051归3号生理小种CMLP3,Bq和Qh061归5号生理小种CMLP5,By05-3和Zs暂单独划为1个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6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鉴别寄主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鉴别出7个生理分化致病类型:菌株03-13、03-04、03-07、03-22和03-12属于致病类型Ⅰ;菌株03-23、03-18和03-29属于致病类型Ⅱ;菌株03-20、03-26、03-16和03-14属于致病类型Ⅲ;菌株03-17、03-03、03-11和03-28属于致病类型Ⅳ;菌株03-02和03-08属于致病类型Ⅴ;菌株03-10、03-21和03-25属于致病类型Ⅵ;菌株03-01属于致病类型Ⅶ。高梁丝黑穗病菌对所有的鉴别寄主都不具有侵染力,归属于致病类型Ⅰ。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稻瘟病菌株生理小种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菌研究是探索变异稻瘟病发生规律和确定防治策略的基础性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02~2003年测定了53个单孢菌株致病类型,测定出湖北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为5群27个小种,生理小种群多为籼型小种群,其中以ZA群为主,并分析了各生理小种在地区、寄主品种上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从而实现实验室内对抗丝黑穗病的选择,免去在育种中对抗丝黑穗病的田间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SSR技术,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分别利用恢复系分离群体(2381R/矮四)和保持系分离群体(Tx622B/7050B),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结果】试验得出结果如下,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属于质量性状遗传,抗性表现为显性,只要亲本之一抗病,F1代即表现抗病;发现了2个在抗病品系中稳定出现、可作为高粱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标记应用的SSR标记:Xtxp13和Xtxp145。Xtxp13位于B染色体上,Xtxp145位于I染色体上,与抗病基因的重组率分别为9.6%和10.4%,距离抗病基因的遗传图距分别约为9.6cM和10.4cM。【结论】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可能受2对彼此独立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基因之间存在着互作;筛选SSR标记时发现,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较易在保持系群体中找到,在恢复系群体中DNA片段多态性较少,表明恢复系和保持系在抗性机制上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烟草黑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省宜阳、登封、渑池等15个烟叶主产区分离到烟草黑胫病菌36个,采用TTZ颜色反应和游动孢子悬浮液注射接种鉴别寄主两种方法鉴定其生理小种类型。结果表明:36个菌株在TTZ培养基上均呈现红色反应,有32个菌株对L8和NC1071都有较强的致病力,将其鉴定为1号生理小种,占供试菌株的88.9%,为河南省烟草黑胫病菌的优势小种;其他4个菌株有1个菌株对L8无致病力,2个菌株对其致病力较弱,1个菌株对NC1071无致病力,生理小种类型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稻瘟病严重威胁吉林省水稻的安全生产,选育和利用抗瘟品种是防控稻瘟病最经济、安全的措施。在明晰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生理小种类型、分布与致病力的基础上,进行吉林省主要粳稻品种的抗瘟性评价和品种组合利用价值分析,为品种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年秋季在吉林省主要稻区采集分离的115份稻瘟病菌菌株中筛选出62个优势单孢菌株,利用7个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品种(Chinese differential variety,CDV)对其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构成和致病力分析;对吉林省主要粳稻品种进行苗期单菌株和田间异地自然诱发抗瘟性鉴定评价;苗期与田间鉴定结果相结合,运用联合抗病性系数(resistance association coefficient,RAC)和联合毒力系数(virulence association coefficient,VAC)分析品种组合的抗病效果。【结果】通过CDV抗性表型可将62个稻瘟病菌菌株划分为7群22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G和ZA,出现频率分别为35.48%和32.26%;优势生理小种依次是Z...  相似文献   

20.
应用鉴别寄主鉴定技术对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致病性情况进行了鉴定,共划分为4个不同的致病类型,其中黑龙江省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29.34%,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18.00%,说明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应用RAPD技术对4个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进行了分析,不同菌株的相似系数在0.40~0.64之间,在0.58的相似系数水平上共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505号和506号菌株相似性最大,相似系数达到0.64;504号和507号菌株相似性最小,相似系数达到0.40,说明丝黑穗病菌存在着丰富的生理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