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烯效唑防止小麦倒伏增产有奇效防止小麦倒伏是小麦栽培中的一大技术难题。以往除培育矮秆抗倒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之外,常用多效唑(PP333)来防止小麦倒伏,但其功效不尽人意。现在化控专家又研制了一种更为理想的防止小麦、水稻倒伏的生长调节剂———烯效唑。烯效...  相似文献   

2.
潘贵修  黄金玉 《特产研究》1995,(2):23-24,26
本试验表明,留籽人参喷施多效唑对种子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100,200,300,400ppm处理比对照组分别增产6.2%,21.7%,28%和9.4%,留籽人参喷施多效唑的适宜浓度为200~300ppm。多效唑(MET)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全国重点推广的一项适用增产技术。多效唑在各种粮食作物上应用,均表现明显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强抗逆性能,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作用,但其在人参  相似文献   

3.
环境条件对稀效唑及多效唑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烯效唑(S-07,UniconazolePentefezole)及多效唑(MET,PP333,Paclobutrazol)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烯效唑比多效唑易降解,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约为多效唑的1/2,2)土壤微生物,光强,温度,土壤质地等对烯效唑及多效唑在土壤中的降解有影响(3)烯效唑对后茬作物生长的二次受控效果显著低于多效唑。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一品红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肥料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是多效唑)对一品红的栽培及其观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甘蓝型油菜苗期喷施多效唑的生理效应及增产效果的研究表明:油菜三叶期喷施多效唑能明显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18.1~18.5%),根系活力(提高25.0~21.4%)和内源乙烯释放量(提高132.0~120.0%),大田苗期再喷多效唑对叶绿素与根系活力提高不大,而乙烯释放量仍有增加。多效唑处理的植株茎杆较粗,分枝数多,秕角较少,粒数增多,增产效果明显。产量以三叶期喷施多效唑为最高(158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9.5%,大田苗期再喷多效唑反而降低了多效唑的增产效果。喷施多效唑对油菜籽的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对非洲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同质量浓度(0.10~50.00mg/L)的多效唑对非洲菊试管苗生根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多效唑(≤10.00mg/L)能促进非洲菊试管苗生根,其中浓度以1mg/L的多效唑生根效果最佳;高浓度的多效唑(≥50.00mg/L)则抑制非洲菊试管苗生根.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小麦不同用量多效唑拌种试验,分析了多效唑拌种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明确了小麦多效唑拌种的增产机理,确定了多效唑拌种的最适用量。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应用,在国外最先是用来降低水稻株高,防止倒伏。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应用多效唑培育油菜壮苗夺高产的技术研究。连续几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油菜幼苗喷施多效唑,能有效控制主茎高度,增加茎粗,从而达到壮苗、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的增产效果已为多种作物所证实。在油菜生产上,用多效唑处理幼苗,使其稳壮生长,亦有不少报道。但对物质运输、干物质贮藏及养料的再分配模式却报道甚少。本实验在越冬前用多效唑处理油菜幼苗,旨在研究根、茎、叶养料的合理分配模式,为生产中的“秋发”型栽培和油、杂、杂高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效唑在花卉栽培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多效唑在花卉栽培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多效唑在木本花卉和草本花卉上施用的对比试验,同时阐述了多数唑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和用量,以期为多效唑在花卉栽培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种植时间越早越好;钾肥对甘薯的增产效果明显,甘薯选择单垄单行种植,垄距为80 cm比较适合,喷施300 mg/L多效唑,甘薯产量增加14.09%~31.79%,甘薯2次提蔓可增产9.6%~14.7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稻(Oryza sativa L.)高光效栽培技术试验效果。[方法]在田阊设计了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结果]水稻栽培行向为磁南偏西20°、栽培密度为(50cm+20cm)×15cm时产量最高,为8038.5kg/hm^2,比水稻栽培行向为南北向、栽培密度为(50cm+20cm)x15cm时增产3.1%,比水稻栽培行向为南北向、栽培密度为33cm×15cm时增产4.5%。[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广泛应用于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上,增产效果显著.近2年来,将多效唑运用在马铃薯上作试验,也同样取得明显增产效果.马铃薯施用多效唑,一般增产25%~30%,而且大薯块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糜子在种植生产中易倒伏,其是制约糜子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利用多效唑和矮壮素能有效改善作物抗倒伏性,研究其对糜子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稳定糜子产量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撑。在大田条件下,以抗倒品种陇糜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多效唑、矮壮素不同用量,并设清水为对照,在拔节期、抽穗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成熟期调查各处理陇糜9号茎秆的株高、重心高度等形态及力学特征,分析其对茎秆抗倒伏调控效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陇糜9号对多效唑、矮壮素2种化控剂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但拔节期、抽穗期叶面喷施均可显著降低株高、重心高度及倒伏指数,从而显著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从喷施时期来看,拔节期喷施2种化控剂的形态指标和抗倒伏指标均低于抽穗期,化控效果优于抽穗期,是糜子化控的最佳时期;并且多效唑效果优于矮壮素。在拔节期喷施多效唑还可以增产,在拔节期施用1.05 kg/hm2的多效唑,糜子产量最高(3 445.2 kg/hm2),较清水对照增产3.81%。  相似文献   

15.
影响茉莉花化控增花效果若干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茉莉花栽培中出现的营养生长过旺,而原有的化控制节剂-多效唑增花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田间及盆栽培验表明,调节剂种类及栽培条件能显著影响茉莉花化控增花效果。在田间试验中应用茉莉王具有良好的生物化控效应,年花产量5877.0kg/hm^2,分别仳对照和多效唑处理增产58.3%和28.6%。但当伏花孕育阶段供肥不足时,茉莉王经正常供肥相同处理的下降28.02%。在盆栽试验中,遮荫或对茉莉施加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6.
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兰 《吉林农业》2009,(11):26-27
1.化学调控秧苗生长 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多效唑(MET)开始应用推广后,大大缓解了秧苗过分徒长所造成的返青晚、早期分蘖慢的问题。进入90年代,为减少土壤污染和使用更加简便,在水稻生长上推广了活性比多效唑大6~10倍的烯效唑(S-3307),用50。20PPM烯效唑溶液浸种24~36小时,秧苗在30-35天的秧龄内,苗高下降1/4,单株分蘖增加1—2个,移栽后不僵苗,本田分蘖提早,具有较好的增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丰油730油菜为材料,通过在油菜不同生长时期施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探讨多效唑在油菜增产和抗倒方面的最佳施药时间与最佳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量差异,用100 mg/L多效唑处理的油菜综合性状优异,产量最高;在不同时期施用多效唑处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薹高10 cm时喷施效果最好,经济性状较优,平均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对苦荞麦的增产效应(简报)魏太忠,陈学才,余世学(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技站,西昌615000)苦荞麦在现蕾初期,上部枝叶繁茂,根系不发达,根冠比较其它作物低,植株重心偏高。遇风易倒伏,制约着苦荞麦的高产稳产。除选用优种和配套农业措施外,在现蕾初期,...  相似文献   

19.
<正> 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广泛应用于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上,增产效果显著。近两年来,将多效唑运用在马铃薯作物上作试验,也同样取得明显增产效果。马铃薯施用多效唑,一般增产25%~30%左右,而且大薯块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区对比设计,分析多效唑对谷子部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以抑制谷子茎秆伸长,增加谷子茎粗,起到降低株高的作用;喷施多效唑5 g/亩比对照增产13.1 kg,增产率为4.20%;喷施多效唑10 g/亩比对照增产12.3 kg,增产率为3.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