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黑色地膜覆盖防草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黑色地膜覆盖防草效果明显 ,田间杂草鲜重比与黑膜同材质的透明地膜覆盖减少 70 .7%~ 74.1%,对作物苗期生长及后期产量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旱地小麦全膜微垄集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地小麦全膜微垄集水栽培技术是继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后的又一旱作农业技术创新,其核心是针对密植作物(小麦、胡麻、油菜、糜子、谷子等)的特点,依据“膜面集雨、雨水就地入渗、覆盖保墒”等农艺节水理论,通过改变田间垄型结构,将大垄全膜覆盖变为微垄全膜覆盖,充分接纳自然降水,以提高降水利用率。相对小麦全膜覆土技术而言,膜面透明无覆土,能够最大面积接受太阳辐射能,增加土壤有效积温,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可连茬种植生育期较短作物,改旱作区传统的一年一熟制为一年两熟制,翌年还可在微垄上或垄沟种植春小麦、胡麻、春油菜、柴胡、板蓝根等密植作物。  相似文献   

3.
旱、坡地膜下滴灌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根据作物的水分生理及需水规律在地膜覆盖下将水肥缓慢滴入作物根际部,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合理开发利用海南省较多的旱、坡地资源。采取膜下滴灌,使甜瓜产量及商品率得以提高,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日光温室生产上选用透光、保温、耐用、防尘防雾效果好的透明覆盖物,是实现节能、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本针对紫光膜的透光性、保温性等进行研究,旨在为聚乙烯紫光膜在蔬菜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塑料薄膜是设施园艺生产中使用的主要透明覆盖材料,其质地轻柔,性能优良,价格便宜,铺卷方便。利用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和控制适合于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条件,防御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威胁。合理使用农用塑料薄膜,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加速作物生长,防止低温冷害、保水保墒、延长作物生长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平邑县地处蒙山腹地,土豆面积常年在20万亩左右,以露地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为主,因生长中后期病害较重,成熟期偏晚,价格不高,且影响接茬作物的生长。为改变这种现状摸索试验早春早熟高产优质高效且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土豆生产配套技术,平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1-2004年进行了早春双膜土豆、早春三膜土豆栽培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十分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凹型盖膜种植对坡地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两种盖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的差异,1999-2000年在昆明市寻甸县王家箐流域坡地进行了5种耕种方式的玉米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型盖膜种植一样,凹型盖膜种植能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早抽穗和成熟,改善作物穗部性状和经济性状,提高玉米产量。传统的凸型盖膜行间易积水,增大破耕地径流,凹型盖膜则可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在凹型盖膜种植的基础上,结合前茬麦秆覆盖玉米行间,可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坡地作物生产力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对保鲜果蔬收获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对一些果蔬保鲜,果蔬表面形成透明的保护膜,在室温下对许多果蔬有明显的保鲜效果。同时初步探讨了实验条件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建业 《农村科技》2008,(11):13-13
转光地膜覆盖是在普通地膜加工过程中,加入转光母料,使生产出的地膜能够将太阳光紫外线转化为热能较高的橙色光,从而快速增高膜下地温,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新技术。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作物发芽出苗期快速提高地温,促进作物种子早发芽出苗,早发根,早生长,苗期抗低温能力增强,保证出全苗,苗齐、苗壮。作物生长各发育阶段提前,从而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早熟,提高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嘉祥县是农业大县,种植作物广泛。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较大,大蒜、洋葱等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加。地膜在秋种和春播作物上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对作物增产和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田中的农用地膜残留累积到一定程度会严重阻碍农作物根系对水分、肥料的吸收和自身的生长发育,不仅会造成作物减产失收,还会形成农业生产上的“白色污染”。因此,近年来嘉祥县一直积极开展好地膜应用和残膜量调查监测回收工作,包括标准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试验示范及推广、修建回收站点等。文章从研究涉及地膜的相关政策、分析嘉祥县农用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困境和展示嘉祥县特色工作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了今后推动地膜治理工作的合理建议,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又名土豆、地蛋、洋芋、山药蛋等,在我国广泛种植。近年来马铃薯面积增加迅速,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要发挥马铃薯的增产潜力,需尽量满足马铃薯生长所必须的光照、温度和水分的要求,掌握种植、病虫害防治、贮藏等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控释肥残膜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室内残膜强化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残膜对土壤性质及作物生长(以花生为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膜含量在0.008范围内,控释肥残膜可明显降低土壤的透水性,提高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保水性,随膜含量的增加,当达到0.010时,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却明显降低,透水明显加快,土壤保水性也随之降低。另外随土壤中膜含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比重变化不大,土壤孔隙度明显增加。强化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在一定的土壤残膜含量范围内,随膜含量的增加,花生生长也呈增加趋势,其中最适宜花生生长的土壤膜含量范围为0.00426-0.00574。控释肥残膜在一定范围内对土壤和作物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普通地膜使用后残膜很难除净,并造成土壤污染,盖膜后还会使有机质加快分解,使土地肥力下降.本试验通过不同地膜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可降解膜的使用成本较高,在经济效益上与透明PE膜、黑色PE膜和露地栽培相比都没有比较优势,这给可降解膜的推广增加了困难,但可降解膜能有效减少耕地和环境农膜污染,膜降解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建议通过可降解膜生产工艺的改进降低可降解膜的使用成本,以实现可降解膜的加快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浅谈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铺膜作物是我县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人民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随着铺膜作物面积的不断扩大,残膜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回收残膜、减少污染已经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人民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县残膜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甜叶菊黑膜覆盖增产机理与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是一种短日照半木质化的糖料作物,栽培中受低温、干旱、杂草等影响较大,干叶单产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种植面积的发展。通过地膜平铺覆盖,改善土壤物理状况,促进植株分枝数和叶片数的增加,使干叶产量比露地栽培增产28%以上,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降解地膜是农用塑料膜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农用地膜的不断推广 ,覆盖作物种类越来越多。但随着覆盖范围和年限增加 ,土壤中的残留农膜严重影响土壤耕性和作物生长。为此 ,研究开发降解塑料膜 ,特别是生物降解膜 ,具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汇总温室膜下微喷灌溉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该技术在温室生产的影响,为该技术在设施农业节水灌溉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文献资料,采用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汇总近20年温室灌溉的概况,分析膜下微喷技术在温室灌溉中的研究进展。【结果】我国微喷灌面积占世界微喷灌面积的35%,主要研究包括微喷带的喷射角度、铺设长度对土壤水分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膜下微喷灌技术的应用,膜下微喷技术在大田露地种植和温室灌溉中应用,应用作物种类包括玉米、烟草、甘蔗、果蔬等。节水效果略逊于滴灌,在水源紧张地区使用有限,但抗堵塞能力强于滴灌,安装成本较低,限于半干旱地区。【结论】膜下微喷灌溉作为新型节水灌溉方式,具有良好的抗堵塞能力且造价较低,在减少地面蒸发以及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优势显著,是有效控制和改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灌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条件下灌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建军 《吉林农业》2010,(6):191-191
文章主要研究地膜覆盖条件下的灌溉方式,理想的地膜覆盖方式需要节水、效果好,很好的保证作物的水的需求,确保作物生长需求。主要的灌溉方式有揭膜购灌溉、膜侧沟灌和膜上灌溉以及膜下灌溉。需要研究不同的方式的优劣,以便于在实践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在半干旱偏旱区,采用秋季全膜双垄沟播集水栽培,能提高无效降水的有效性,是缓解自然降水不足,提高稀植作物产量,解决旱作农田提高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