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t转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状的观察江苏省涟水县农业局(223400)高红权丁维东徐建华抗虫棉是农业科学家将Bt转基因棉与普遍推广品种杂交选育的。是目前棉花生产的一项重大新技术,是减轻棉铃虫危害,夺取棉花稳定高产的新措施之一。我县1995年从江苏省农科...  相似文献   

2.
《湖北植保》2010,(3):70-70
61、转基因抗虫棉能抗哪些虫? 转基因抗虫棉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种棉花。它是经过转入外源抗虫基因(大多为BT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目前在湖北省市场上能够销售的转基因抗虫棉仅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国家审定适合长江流域(包括我省在内)种植的中棉所29,另一种是通过湖北省审定并推广的鄂抗虫棉1号。这些抗虫棉均只能抗棉铃虫、棉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3.
1抗虫棉有时不抗虫的原因抗虫棉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应用,但是据有些棉农反映,有的抗虫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如何使种植抗虫棉获得高产丰收,应采取哪些关键性的技术措施,使棉农得实惠。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抗虫棉的特征特性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抗虫棉是具有抗虫性的棉花品种(系)。根据棉花抗虫性来源不同,抗虫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规抗虫棉,另一类是转基因抗虫棉。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这2类抗虫棉,从抗性上讲,常规抗虫棉抗性不够理想,仅在棉铃虫等害虫轻度发生时才能显示出一定的抗性效果,而…  相似文献   

4.
对抗虫棉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抗虫效果调查及其应用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90年代以来,棉铃虫连续在江苏大发生,影响了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为了减轻棉铃虫的为害,克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控制棉铃虫发生的局面,自1995年起,我们引进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RH-1(中国棉花研究所)两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泗棉3号、中杂028和苏棉9号常规棉为对照,设常规棉和抗虫棉用药区和不用药区,用药区每年根据各代棉铃虫的发生量决定用药次数,一般二代用药1~2次、三代2~3次、四代3~4次,每个品种系统查卵,每代发生结束后调查残虫。室内以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和泗棉3…  相似文献   

5.
别家新 《植物医生》2002,15(2):10-10
抗虫棉因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抗棉铃虫特性 ,故种植该棉能减少落花、落铃 ,提高结铃率。在栽培中必须根据其生理特性 ,辅之以配套的栽培措施 ,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1正确认识抗虫棉近年来 ,我国采用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先后育成了一批转基因抗虫棉 ,也从国外引进了部分抗虫棉新品种。抗虫棉对减轻棉花虫害 ,增加棉花产量 ,节省人力和农药 ,提高经济效益 ,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 ,有人认为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比常规棉产量要高出一倍甚至几十倍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不少棉区调查发现 ,有的农户种植了某个抗虫棉品种获…  相似文献   

6.
谢明  张艳军  吴刚  徐鹏 《植物保护》2011,37(6):93-96
为了明确转cry1Ac基因抗虫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集转cry1Ac基因抗虫棉及其亲本棉‘SM 3’种植地的土壤,测定转cry1Ac基因抗虫棉及其亲本棉 ‘SM 3’不同生育期内根区距主根不同距离土壤脱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根区土壤脱氢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无明显的起伏变化。转基因棉‘GK 12’盛花期和枯死期根区5 cm的土壤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棉‘SM 3’(p<0.05),转基因棉‘GK 12’盛花期根区15 cm和25 cm的土壤脱氢酶活性也显著高于亲本棉‘SM 3’(p<0.05);在棉花蕾期,转基因棉‘GK 12’根区5 cm和15 cm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棉‘SM 3’(p<0.05),而对根区25 cm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转基因棉‘GK 12’在整个生育期对不同距离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初步看出,在棉花生长的一些生育时期,转cry1Ac基因抗虫棉‘GK 12’对根区土壤酶活性存在明显的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不是很大,后期基本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
本刊自农业部种植业信息网上获息,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针对全省棉花生产上棉铃虫和黄萎病这两大难题,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转基因棉花抗虫、抗病育种攻关研究,经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培育出抗虫杂交棉、常规抗虫棉、抗虫短季棉三大系列十几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系)。现摘录如下:  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在1999年全国抗虫棉区试中,皮棉和霜前皮棉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02.4 kg和93.8 kg,分别比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号增产4.5%和4%,该杂交棉不仅高产,且抗虫、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良。常规抗虫棉鲁棉研16号:不…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棉田盲椿象发生新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来,常规棉种植面积连年缩减,目前抗虫棉种植比率已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棉田害虫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nbner)一直是苏北沿海地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危害,给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年来通过棉铃虫综防技术的推广应用,棉铃虫存苏北沿海地区发生程度均明显回落,尤其是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效压低了棉铃虫的发生基数,并控制在轻至偏轻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对棉田天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于2010—2012年在田间隔离条件下,采用节肢动物群落调查方法,对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Bt棉田和常规棉田的天敌种类及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统计3种棉田天敌的群落特征参数并分析比较其在年份间和年度内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天敌群落的特征参数与另2种棉田均无显著差异。3种棉田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的时间动态规律在同年份基本一致,且随棉花生育期而呈现阶段性变化,前二者表现为5月底或6月初开始上升,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达到并保持同等的较高水平,8月下旬呈下降趋势;而后者则在棉花生长前期和后期处于较高水平,7—8月中间生长期处于较平稳的低水平。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的优势天敌种类比较稳定,与其它2类棉田相比,天敌群落的优势种基本一致,仅有个别种群的优势度有所差异。表明种植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对棉田天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不会扰乱天敌群落的稳定性,其合理种植更有利于优势天敌的生存和繁殖。  相似文献   

11.
积极、稳妥示范试种抗虫棉棉铃虫是我国棉花蕾铃期的重大致灾害虫。近年来,棉铃虫在全国特别是北方棉区,连年异常暴发,猖厥为害,对我国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加速选育和推广抗虫棉花品系(种)是控制棉铃虫为主的重要害虫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之...  相似文献   

12.
抗虫棉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虫棉分常规抗虫品种和外源转基因抗虫品种两大类。常规抗虫棉主要包括形态抗性和生化抗性;转基因抗虫棉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有Bt基因和某些蛋白酶抑制剂PI基因如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pTI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基因API等。目前,国内外已成功地培育出多种转基因单价棉和双价棉,如转各种Bt基因的单价棉、Bt/CpTI、Bt/API、Bt/SKTI等双价棉。培育兼具形态或生化抗性和外源基因抗性的抗虫品系是目前抗虫棉研究的主攻目标之一。常规抗虫育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的抗虫性问题,而转基因抗虫棉又存在着抗虫的时空性、持久性、抗虫范围、棉田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等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抗虫棉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棉花红蜘蛛 ,俗称火龙 ,该虫具有繁殖力强 ,传播快 ,为害棉花严重等特点 ,是我省棉田的重要害虫之一。随着推广应用内吸化学农药防治棉花害虫以来 ,棉花红蜘蛛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年来 ,由于农田种植方式多样化 ,加之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 ,大大减少了棉田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为棉花红蜘蛛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发生危害日趋加重。据调查 ,棉花红蜘蛛在转基因抗虫棉田内 ,自5月底至6月初开始发生 ,一直持续到9月上中旬 ,其间发生为害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 ;此时期正值棉花大量现蕾开花 ,若防治失时 ,使棉叶变枯 ,严重的造成蕾铃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棉花体内非致病镰刀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棉花铃内部分离到两株镰刀菌VL-1和VL-2。平板对峙法表明,VL-1和VL-2生长速度快,通过空间竞争和营养有效地抑制黄萎病的生长;并且能够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产生。温室生测结果表明,VL-1和VL-2对棉花黄萎病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87.9%和66.4%。安全性测试证明,这两株镰刀菌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不造成棉花的伤害,是非致病性镰刀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棉田第一次黄萎病高峰时,VL-1和VL-2对黄萎病的防效较理想,分别为51.5%和45.4%。  相似文献   

15.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普及,棉花盲蝽蟓危害程度日益加重,为了有效防治,进行了5种药剂效果比较试验。26%氯氟·啶虫咪(尽打)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5%氟虫腈(锐劲特)SC水分散粒剂三者具有较强的速效性,持效长;24%螺乙虫酯悬浮剂(亩旺特)和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二者施药后防效增加速率平缓、药性释放均衡。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局限性及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经过农业部门的努力,转基因抗虫棉已在广水地区大面积推广,但农民对抗虫棉的认识依然存在两种误区:一种认为既然是抗虫棉,那就是百虫不侵,不必防虫,只需防病;另一种认为抗虫棉根本就不抗虫,因此在病虫防治上同普通棉花一样对待。针对这两种错误认识,笔者通过1999~2001年连续3a对比观察研究,总结出了抗虫棉抗虫局限性及综合防虫措施,以便充分发挥抗虫棉的优势,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17.
大荔县为陕西省棉花主产区。1992~1995年棉铃虫曾大发生,农药使用频次高,棉铃虫对常用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1995年,本县植保植检站作为农业部棉铃虫抗药性监测点,开始监测棉铃虫对有机磷(久效磷)、拟除虫菊酯(氯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灭多威、万灵)等三大类常用农药的抗性,并边监测,边治理,取得较好效果。由于近两年全县推广种植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发生特点有了新的变化,根据目前抗虫棉田棉铃虫对三大类农药抗性发展状况,调整了以往的防治思路,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治理对策。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药剂及…  相似文献   

18.
赣北棉区棉盲蝽加重发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盲蝽是赣北棉区棉花的主要叶面害虫,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中黑盲蝽、绿盲蝽等.在抗虫棉推广种植以前,该虫仅在棉花生长前期发生较重,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小.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该虫在棉田内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9.
棉盲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棉田害虫的种群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棉盲蝽由以往的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为害程度和对棉花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棉花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摘     
科技文摘棉花害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田间抗药性动态分析/楚桂芬…(河南省植保植检站450002)//中国棉花.-1996,23(7).-22~23作者在1986~1993年间对使用氰戊菊酯不同水平的棉田中的棉蚜及棉铃虫抗药性进行了动态监测。棉蚜大面积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