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发展我国杂粮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凡兰兴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121-1124
杂粮营养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日益升级,人们对杂粮特别是优质杂粮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分析我国发展杂粮生产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发展杂粮生产的基本原则及政策选择。我国发展杂粮生产是增加粮食供给、发挥资源优势及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发展杂粮生产应遵循不占用主粮耕地、不破坏生态环境及不违背农民意愿的原则,并不断扩大杂粮种植户的规模及企业参与范围、转变政府支持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日益升级,人们对杂粮特别是优质杂粮的需求日益增多。然而,目前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广西一些地区忽视甚至放弃杂粮生产。在分析广西发展杂粮生产重大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广西发展杂粮生产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23个省区的农村调查队调查显示,自2003~2007年连续5年,我国各地市场杂粮产销两旺。销势活跃.销量与价格齐头并进,呈逐年上升之势。主要原因是:5年来我国各地杂粮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部分品种断档,库存所剩无几,加之近几年各地自然灾害较严重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升温,尤其对优质杂粮需求更热,市场短缺所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田源财 《农家顾问》2001,(11):17-17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相对过剩,市场出现了滞销.而传统的杂粮,如荞麦、燕麦、小米、甜玉米、糯玉米、蚕豌豆则市场前景日益看好.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半干旱和易旱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土质瘠薄,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有着得天独厚的生产杂粮的自然条件。为使该地区杂粮产业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并与国际市场接轨,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应该采取多策并举,发展杂粮生产。  相似文献   

6.
兰坪县是典型的旱粮生产区,在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兰坪县依托农业生产自然优势,重点发展杂粮优势作物,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使得杂粮产业成为了兰坪县农业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分析兰坪县杂粮产业现状,进而提出促进兰坪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程黔 《农业展望》2008,4(8):17-21
杂粮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既是这些地区的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食物来源和经济来源。多数杂粮集药用和食用于一身,能有效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杂粮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杂粮产业的开发潜力日益显现。近两年,中国杂粮产业出现生产蓄势待发、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流通日趋活跃的新态势。逐步构筑生产、流通、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出口产业链是中国杂粮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猛  刘斐  赵宇  夏雪岩  李顺国 《农学学报》2021,11(3):93-100
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且种类繁多。为稳定河北省杂粮生产发展,进一步调整河北省种植业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总结了河北省杂粮的历史生产现状,包括面积、单产、总产以及河北省各地市杂粮的分布,试图探索杂粮的生产布局与趋势,同时针对河北省杂粮历史单产水平变化趋势,分析了造成单产变化的成因,并简单提出建议。最后提出河北省杂粮生产布局的展望,将河北省杂粮生产区域布局划分为优势主产区、战略提升区、稳步发展区三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9.
一、开发内蒙古自治区杂粮产业具有百亿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一是经济效益.如果以目前我国城市人口4.2亿人中以1亿人吃杂粮为计,按每年需求15.4克/人,可转化杂粮2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是重要的杂粮生产省之一,素有"杂粮王国"之称。文章以推进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为目的,详细研究分析了目前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着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与良种工程、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整合力度等实现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