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南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恰热克镇棉田及相邻荒漠过渡带三类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瓢虫、草蛉、食虫蝽的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生境中瓢虫类优势种均为多异瓢虫,食虫蝽类优势种均为异须盲蝽,草蛉类优势种在荒漠过渡带为中华草蛉,在棉田中为叶色草蛉.棉田中三类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和相邻荒漠过渡带中三类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虞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9):133-134
本研究采用定期目测棉叶上棉蚜种群,用扫网法同步监测天敌种群动态,探索和比较了2种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蚜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滴灌地和枣棉套作棉田中棉蚜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差异明显。对棉田发生的害虫基本上能有效控制;不同天敌的田间消长动态存在差异,瓢虫和草蛉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棉田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4年我们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田间害虫主要有10种,捕食性天故有四大类,各种害虫及天故的消长动态均不相同,相关分析表明,瓢虫类、草蛉类和棉蚜相关性显著,而蜘蛛类、食虫蝽类与棉蚜的相关性不显著,主要与棉田的盲蝽、叶蝉、棉铃虫、叶螨等害虫种群数量及消长动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棉花对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和2003年通过对新疆库尔勒垦区主栽转Bt基因棉(抗9)和常规棉(20-1-4) 的定点、定株调查,分析转基因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表明, 两类棉田主要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存在显著差异性,但发生趋势基本一致.靶标害虫棉铃虫卵期发生量在两类棉田无差异性(P>0.05);在幼虫的发生量上,常规棉田显著大于转Bt基因棉田( P<0.05).非靶标害虫棉蚜、棉叶螨、牧草盲蝽象的发生量转Bt 基因棉田显著高于常规棉田 (P<0.05),两种类型棉田中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蝽、蜘蛛在发生期内发生量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棉区常见捕食性天敌在Bt棉田的消长动态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常规棉为对照,对江苏沿海地区Bt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捕食性天敌主要涉及6个科共16个常见种。两类棉田内6类天敌的种群数量均表现为蜘蛛类>瓢虫类>草蛉类>捕食蝽类>捕食螨类>食蚜蝇类,其中前2类分别占天敌总量的78%~79%和19%~20%。与常规棉比较,Bt棉田内蜘蛛类、瓢虫类、捕食蝽类和天敌总量分别增加78.26%、61.91%、114.28%和73.85%,草蛉类和捕食螨类分别减少2.78%和14.29%。捕食螨类和食蚜蝇类主要在棉花生长前期发生,其他4类天敌则主要在棉花生育中后期发生。面上普查结果表明,Bt棉田捕食性天敌总量比常规棉田增加25.63%~47.50%。  相似文献   

6.
玛纳斯棉蚜天敌捕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988年7月6日至8月26日在玛纳斯棉田的调查资料,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棉蚜消长曲线,并就棉蚜日增长率与天敌数量间做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棉田棉蚜呈指数消长;棉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为食虫蝽和多异瓢虫。  相似文献   

7.
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 ,通过对江苏盐城农区Bt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消长动态进行系统调查 ,明确了天敌种类主要涉及 6个科共 16个常见种。从各种群所占比重来看 ,2类棉田内 6类天敌的分布数量依次表现为蜘蛛类 >瓢虫类 >草蛉类 >捕食蝽类>捕食螨类 >食蚜蝇类 ,但棉田间各天敌种群占天敌总量的比例略有差异 ,其中Bt棉田内依次占 79.3 2 %、18.76%、0 .98%、0 .76%、0 .13 %、0 .0 5 % ,常规棉田内分别占 77.3 6%、2 0 .14 %、0 .79%、1.3 6%、0 .2 6%、0 .0 9% ,可见比例略有差异但达不到显著水平 ,而且分布趋势一致。 2类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的累计虫量比较 ,Bt棉田的蜘蛛类、瓢虫类、捕食蝽类和天敌总量分别增加78.2 6%、61.91%、114 .2 8%和 73 .85 % ,经t检验 ,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草蛉类和捕食螨类分别减少 2 .78%和 14 .2 9% ,这 2类天敌差异不显著 ;食蚜蝇在 2类棉田间虫量相等。面上普查结果表明 ,Bt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总量比常规棉田增加 2 5 .63 %~47.5 0 % ,差异均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 ,与系统调查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利用非棉田生境进行棉蚜生态调控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冯宏祖  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52-3753
[目的]为开发适宜新疆棉区生态控制棉蚜的技术提供基础。[方法]阐述新疆棉区利用非棉田生境生态控制棉蚜的理论依据,分析非棉田生境对棉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提出控制棉蚜的技术措施。[结果]新疆棉区的非棉田生境中有种类较多的植食性昆虫,可作为蚜虫天敌的早期食源,繁殖天敌。非棉田生境如林带、夏熟作物(小麦)、农田边缘区及绿洲内的野生植物是影响棉蚜及其天敌的主要因素。5~6月不同生境中天敌总量的顺序为:麦田>林带>荒滩。[结论]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通过改变非棉田生境的植被组成改变害虫与天敌的相互关系,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9.
棉蚜天敌控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罩笼排除法评价棉蚜天敌效力以及各类天敌数量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天敌对棉田棉蚜有着很强的控制作用。天敌中以多异瓢虫、方斑瓢虫、小花蝽和异须盲蝽为主,其余天敌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0.
棉蚜天敌扩迁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92-93
棉蚜天敌在进入棉田前后扩迁规律表明 ,棉蚜天敌的虫源库主要为麦田、林带、荒地。迁入棉田的时间均是同步的。而且在棉田中种群数量动态与时间序列为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