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出务工与在家务农之间的相对经济财富增长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力学原理,构建了务工与务农之间的经济财富增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外出务工净收益、在家务农净收益、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财富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得出当前政府应合理调节务工与务农比价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杨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10-18311
对陕西南部洋县农村劳动力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该县农村中男女比例不协调,男性多于女性;外出务工的人数明显大于在家务农的人数,不同年龄段的外出务工者中,男性人数多于女性人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收入也不断增加,外出打工已经成为现代农村的普遍现象,农民已经从务农为主转变成务工为主,同时,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与其月收入存在一定的联系;尽管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者外出打工,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是不愿放弃在农村的土地。提出要强化宣传引导,切实转变农民的就业观;改变落后思维方式,破除农民重男轻女的思想;制定兴农政策促进农村自身的发展,在帮助农村劳动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地调研得到宁夏银北地区3个县(区)的农户面板数据,采用DID模型并从性别角度考察土地流转对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土地流转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和外出持续时间。对影响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和外出持续时间随着农村妇女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农村妇女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丈夫外出务工将会增加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不过对外出持续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农民就业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在人多地少等多种因素下,农业自身无法吸纳我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才能逐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利用福建省三明市的12个村84户农民的样本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林区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占76.2%。随着林农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林农对身份转变的认识显著提高,非农就业意愿明显增强。家庭人数越多,小孩越少,劳动力流动率就越高。人均林地面积越丰富,林业对劳动力的粘性就越强,林农外出务工的意愿下降。务农收入和农村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户决定其成员是否流动所参考的重要依据。重视微观层次的户主禀赋、家庭特征、林地禀赋和收入差异,对于促进林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农村劳务输出转移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从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发挥在家劳动力作用,吸引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等方面拓展农村劳务市场,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对象,于2016年3—9月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采用Ordered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禀赋(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民族文化习惯、家乡经济条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家乡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男性外出务工的意愿强于女性,婚姻状态对外出务工意愿影响不显著,民族文化习惯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有效引导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与升级以及富士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河南,都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回流以及农村劳动力的省内转移就业。通过CES经济增长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河南省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及其非农就业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资本价格、农村收入、转移成本、城市失业总人数都会影响农民工回流,且回流农民工更加倾向于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8.
张兵  李娜 《世界农业》2022,(9):65-75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中国的不断深入,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数字普惠金融省级指数相匹配,采用Mlogi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及门槛特征。研究发现,相对于纯务农,数字普惠金融会增加农村劳动力兼业和纯务工的概率,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劳动力纯务工的边际影响显著为正,对纯务农显著为负。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促进作用具有单一门槛效应。也就是说,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劳动力选择兼业和纯务工的概率增加;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年龄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均有促进作用,但对年龄较大的劳动力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结论对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转移,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岔河镇是洪泽县的一个劳务输出大镇,人口4万,农业人口3.8万,占总人口的95%。年输出务工经商人员1.8万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88%。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外出务工技能,岔河镇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部门合作,整合培训资源,在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其中转移就业1070人,转移就业率达90%。在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及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乌当区农村劳动力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如何组织引导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科学、有序地转移,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对乌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措施。1乌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2004年乌当区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05 103人,外出务工农民总计19 909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9%,涉及农户15 895户。外出务工农户中,全家外出户有1 390户,占外出务工总户数的8.74%;因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1.
黄宁阳  李治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8):174-178
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逐年增加,城乡经济差别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的主要动因。通过经济因素分析,分别提出粮食产量、农用机械、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进出口额与城市化这些经济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均有影响的假设,利用统计年鉴的数据和主成份分析方法,克服这些经济指标之间的共线性,部分证实了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与这些经济变量的相关性,多元回归模型与现实拟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3次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都具有推动作用,但产业内部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有差别。进出口贸易增加与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逐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甚至创造有利条件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而进一步厘清影响农户外出务工行为的关键性因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方法]基于湖北农村地区的微观调研数据,在完成理论分析与变量设置的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stics模型探讨了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对农户外出务工行为的影...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地震灾区5个县23个村的问卷调查,建立Probit模型深入探析了灾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倾向和就业途径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降低了灾区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文化程度越高者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且更倾向于留在本地就业;拥有技能和培训经历、社会关系网络发达的灾区农村劳动力通常选择外出务工;此外,家庭劳动力越多、非农收入比重越高、实际经营农地面积越少,地区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越高的灾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省份选择多个典型村镇,并对这些村镇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特点,提出一些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潘明明  李光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5022-5027
从“推拉理论”出发,运用605份少数民族农民工调查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探究农村推力、城市拉力以及个人特征和制度障碍控制变量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劳动力务工意识逐步觉醒,非农就业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异、城镇丰富的医疗、文化娱乐资源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市居民的歧视行为、清真饮食和宗教信仰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维吾尔族农民的外出务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农村劳务输出转移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从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发挥在家劳动力作用,吸引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等方面拓展农村劳务市场,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全面发展。近年来,农村劳务输出转移人数猛增。农村劳务输出转移不但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富裕的问题,给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为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由于大量劳动力输出转移外流,打破了农村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在给农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社会、尤其是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及时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一、河南省农民工就业现状从调研情况看,尽管全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河南并未出现农民工大量返乡现象,农民工就业保持了总体稳定、稳中有增的态势。一是农民工转移就业总量稳步扩大。据测算,2010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为2363万人,以此为基数,近年来年均增长95万人。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87.9%。二是农民工外出平均务工时间延长。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外出从事当前工作时间2年以上的占56.9%,其中2~5年的人员占35.9%,比201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5年以上的占21%,比201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平均务工时间稳定在8.6个月。三是农民工劳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陆丰市西南镇青塘村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村土地经营流转的历史变迁和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和土地撂荒等问题,认为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正确引导。最后,笔者针对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了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土地而外出务工,进城就业。本文通过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现时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的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都源于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智力缺失,最后给出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智力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哈密地区近两年建立了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加大引导、培训和服务力度,加之不少先行转移的成功经验强烈的示范作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愿明显增强,外出务工人数快速上升.2004年外出务工人数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较2000年外出务工人数增加2.6万人余人,增长近10倍.2004年全地区劳务总收入达到4674万元,较2000年增加4201万元,增长了8.9倍;人均劳务收入由2000年的27元增加到2004年的25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1.5%上升到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