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农村乡镇如果想要提高先进的生产力,就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它是农村乡镇劳动力得以解放、农村乡镇的剩余劳动力得以转移的重要依托,是使农业实现现代化水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也是广大农民可以奔向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持续发展,机械化与农业的完美结合,农机装备和结构的合理化,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迅猛,农业机械化的领域不断拓展。农业机械的应用给农民减轻了劳动强度,促进了农民的经济增收。  相似文献   

2.
培训对农户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培训对农民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天津市农调队2003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培训是影响农户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受过培训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和劳均纯收入要远远高于没有受过培训的农户,第一产业收入相差不大,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差距,而且培训率越高,人均纯收入、劳均纯收入和非农收入也越高.从农户就业状况来看,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户劳动力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就业,而且培训率越高,非农就业的比率也越大;从就业地点来看,经过培训的劳动力越容易在本地得到就业机会;从就业时间来看,受过培训的农户非农就业时间要远远高于农业就业时间,而且培训率越高,农户非农就业专业化的倾向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条件和相关因素探讨人手,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阻力、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状况和原因、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指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理清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今后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与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各国农业发展经验看,农业机械化对各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有必要对其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发展关系进行研究。为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农户分散经营,投入少。同时,提出了具体措施来提高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大政府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建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以此促进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从而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把握广西农业机械化区域化进程,为促进广西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出可靠性建议。选取影响广西农民收入的6项指标,并运用C-D生产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分析2004—2018年的影响广西农民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根据回归结果和对应的弹性系数测算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2004—2018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14.92%,相比2008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经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6.51%,2018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9.40%,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较低。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平整土地规格;因地制宜推广和研究适宜广西的农业机械;落实好相关的农机补贴和维修、转移剩余劳动力等工作来提高农业机械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机作业市场的蓬勃兴起.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的使用已逐步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的大量广泛使用也带动了农机维修市场的繁荣发展。农机维修行业已成为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服务产业。在维持农业机械的正常作业,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化是以现代机械装备为生产手段,进行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种养业为基础,以加工增值为重点,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农业机械化的结果是将大量剩余劳动力从传统种植业中转移出来,这部分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正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二者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六七十年代国家采用自上而下的政治行动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口号。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要求1980年我国农、林、牧、副、渔的主要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基于我国1992—2016年的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别探讨农业机械化与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工资性收入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基于二者的VAR模型并不稳定;农业机械化与农民经营性收入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农业机械化能够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但农民经营性收入并不能推动农业机械化。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经营性收入波动的贡献率达到74.75%,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经营性收入有着较为强劲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收获是玉米种植中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约占整个玉米种植投入劳动量的55%,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玉米收获的机械化程度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这一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瓶颈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主要受到3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转换和政府支持的双重影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持续下降和财政支援共同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同时,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提高了单个农业劳动力所能负担的播种面积,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作用.为此,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坚定不移地促进农村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要继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1.
王送军 《湖南农机》2016,(11):162-164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量标志,是解放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依托,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祁阳县将农机资源优势与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对接,积极为本地高效生态农业提供装备服务,发挥农机对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作用,带动了优势产业和设施农业积极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农民人均收入、耕地经营规模及农民受教育程度,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为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设备不仅是农产品初加工和加工业的重要物质手段,也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能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近年来,由于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种类和范围的扩大,以及补贴资金额度的增加,浙江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得到较快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在农业生产当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民也切实体会到了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以下就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我国农业的更好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玉米收获是玉米种植中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约占整个玉米种植投入劳动量的55%,在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目前的玉米机收水平不足8%,远远低于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低,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江苏来看,玉米是四大主要农作物之一,2007年全省种植面积近40万hm^2,但种植、收获机械化才刚起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这一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以吉林省1998—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构建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别探讨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为0.8345,关系比较密切;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增加1%,农民人均纯收入会上涨1.4561%;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而且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更大。最后,为更好地促进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效应及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河南省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劳动力的替代,但并未结合农村从业人数、耕地面积和化肥使用量等生产要素达到规模经济。因此,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全面促使农民增收,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机械化经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进一步把握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经营性服务的产生、发展以及目前自购自用机户、农机户和农户这3种主要农机使用方式下,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和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经营收入已成为农机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运用灰色理论分别建立了农业机械化经营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测模型,经检验具有很好的拟合精度.其预测结果显示:到201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经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可达到6.51%.其结果可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然将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生产能手手中,要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而且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可靠保证.为此,简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浅析了两者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开封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浅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然将大量土地集中在农业生产能手中。要达到规模化经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必须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