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特点,通过分析其历史演变过程,对比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的不同特征,提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传统农业技术,继承其优良传统,改造其落后和不完善的地方,最终将传统农业技术提升为现代农业技术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995年以来广东省农业人力资本状况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以期在广东省资源、环境约束下寻找挖潜增效的途径,实现农业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科技支撑。【方法】应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通过人力资本对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多年相关(1995~2010年)效应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农业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本变量HA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都产生了正向的推动作用,然而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HW却对这3个方面产生一定阻碍作用。【建议】应从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农业科研人员结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来不断减少或消除影响广东现代发展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同时要加强高学历、精通技术、懂经营管理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促进人力及科技资源的科学优化配置,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共同促进农业TFP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源泉,为提高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我国283个地级市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Metafrontier-Malmquist指数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分解。【结果】(1)2001—2018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6.60%,其增长主要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拉动,农业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增长规律呈现出先波动上涨再波动下降的“倒U型”增长趋势。(2)优先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6.00%、8.70%和10.01%。(3)优先发展区内的地级市农业技术效率较高,适度发展区内的地级市农业技术进步较快。【结论】改善农业技术效率,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和提高农业增长质量是提升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展与前沿,探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知识结构和主题演变,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0—2020年内791篇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研究主题和热点演变进行系统分析。30年内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呈现出阶段性演化发展特征,不断形成综合学科交叉性的研究范式,各主题之间的演变发展相辅相成,不断推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领域向外扩张,形成学科知识的融合和综合应用。目前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热点是农业可持续性增长,绿色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各种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等。在Timeline聚类分析图谱上可见各研究主题间边界清晰;研究方法和研究指标的选取,以及对要素投入质量的评估将是未来全要素生产率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四化同步”的重要组成,分析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对差距,界定中国农业发展的全球定位。【方法】FAO在相关研究中提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规律性过程,该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基本特征的趋势性变化。承认农业现代化发展内在的规律性是进行农业现代化水平国际比较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如下两个核心假设作为使用年代差距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国际比较探究的基础:①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共性特征,不同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会经历相同的历史阶段,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②核心指标在农业现代化某阶段的单位变化率相同,即不同国家的相关指标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相同的变化率。据此提出计算不同指标序列年代差距的核心计算公式:Dj=Ya-Wjb±(Xa-Xjb)/Xjb。论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农业经济效益、经济结构转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选定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巴西、南非六国作为国际比较的典型国家。其中美、英、日三国农业现代化起步早,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历史特征,可以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长期对照,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同为高速变革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众多相同的机遇和挑战,宏微观政策各有得失,经验教训更为深刻,将巴西、印度、南非作为典型国家作对比具有参照意义。【结果】测算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大体相当于美、英等国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水平,同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相当,与印度、巴西等国基本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从分项指标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存在自身发展不均衡问题,各核心指标分化较为严重,耦合性不高,这种不均衡限制了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结论】基于年代差距法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国际比较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理解,结果直观的特点,可作为分析农业现代化问题,评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筛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保护性农业的最佳技术措施,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探索土壤水分效应的评价方法。【方法】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米脂县为代表,选择了免耕休闲、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组合覆盖和传统耕作5种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田间试验,对其土壤水分消耗规律、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系统研究,采用TOPSIS法评价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综合水分效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综合水分效应的优先顺序为:组合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传统耕作休闲裸地。【结论】综合分析认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佳农业技术措施为组合覆盖,采取组合覆盖措施不仅明显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而且保护土壤水环境,实现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优化海南省农业发展环境,明确地区性农业投资方向和重点,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海南省18个市(县)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特征及2011年统计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海南省各市(县)域农业发展环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海南省农业发展地域不均衡,18个市(县)中地处中部地区的市(县)农业发展环境评分较低,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而处于滨海平原地区的市(县)农业投资潜力较大,可以很好地支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较大,农业产业结构、技术等内生要素对农业发展贡献普遍不大。【建议】应采取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等措施,以推进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模式是人类按特定利用目的构建形成的,在某一时段内能够充分体现不同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且相对稳定的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类型的组合。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模式的不断发展演化源于自然资源利用观念的嬗变、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与手段的演进以及自然资源利用主导要素的更替,而主导要素的变迁则是由资源稀缺性、经济社会成本、制度观念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技术为传统农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基础信息和更准确的决策支持服务,由此带来广泛、快速的技术扩散,并展现出显著的市场活力和福利改善,成为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梳理传统农业技术扩散研究范式,剖析大数据驱动下农业技术扩散的新特征,提出基于UTAUT整合技术接受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演化经济理论的农业技术扩散多重作用机制,系统阐述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协同作用机理,并为大数据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扩散效率和提高政策支持水平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分析台湾休闲农业的演变、政策特征,有助于学习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为当前福建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台湾当局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呈现的政策特征及对福建乡村振兴的启示。【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台湾当局在制定法规、金融支农、组建农会、挖掘乡村产业发展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方面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健全规划建设的机制化和法制化、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构筑农业产业链、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