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3年7月28日,由北京天星航天育种技术开发中心和桃村三行总公司合作建立的桃村育种基地在桃村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该基地主要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大空育种,然后再进行地面育种及  相似文献   

2.
“航天育种”已在我国获得成功。这为加快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工辟了崭新的途径。 浙江农科院太空育种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应用经过空间诱变的种子,仅花了3年时问,便选育成了晚稻新品系“航育一弓”。它穗大粒多,籽粒饱满,精米率高.适口性强.具有原品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日前,沃尔玛中国在江西首次启动“农超对接”西瓜合作项目。通过与永修县赣北“黑美人”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精选100hm^2作为基地,为江西及周边地区的沃尔玛商场提供新鲜西瓜。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14日,在上海举行的"农业创意与种质创新"研讨会上,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孙永成透露,"航天育种"已成为中国特色的新兴高科技研究领域。据介绍,现有试验证实,航天育种的农作物变异率高、稳定快、有益变异多、遗传性好。利用空间诱变育种,不仅是中国特色的新兴高技术研究领域,也是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性和创新性的重大科学工程。  相似文献   

5.
正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发明是受航天育种的启示,航天育种通过种子在太空中受高真空、微重力和宇宙射线的影响发生了变异,可以改变种子的内部机理,也可以使农作物增产。本实验模仿太空育种的方式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辐射与交变电磁场作用相结合,在农作物播种前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以达到农作物显著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水稻品种矮秆化和70年代籼型杂交稻的三系配套是现代水稻育种史上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从遗传学的角度说,水稻育种史上的这两个突破,可简单归结为矮秆基因和野败胞质的利用。面对当今新的形势,水稻育种第三次突破口在哪里?2003年10月18日,我国一批年青的水稻遗传育种科技人员群英汇集中国水稻研究所,参加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的“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水稻育种新材料”国际水稻育种峰会。在这次水稻育种高峰会上,“基因设计育种”将成为第三次水稻育种的突破口这一新的观点的提出,引起与会国内外水稻育种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农电管理》2011,(11):6-6
9月29日,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宣布“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甘肃省电力公司圆满完成了“天宫一号”发射保供电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20年来,中国的沙棘育种,以“多目标育种、多层次选择、选引育并进、有性与无性繁殖兼用”和“多生态区布点、多单位协作”的理念作指导,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通过对种群的系统调查和种源试验,查明了中国沙棘的种群构成与变异规律;在中国沙棘基础上,通过多层次选择,选育出“红霞”、“无刺雄”等5个沙棘良种;在引进种质基础上,通过多种类型的实生选种,选育出“棕丘”、“无刺丰”等15个无性系品种;经多种组合的杂交试验,确知“蒙古沙棘×中国沙棘”的F1代,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并筛选出理想的亲本组合,应用于杂交种子园的营建;在以不同亲本所作的杂交子代群体中,选育出“华林1号”、“天水1号”等杂种无性系品种。到20世纪末,对所选育的各类沙棘良种和主要引进品种,分项进行了区域化试验,多数品种已批量的应用于生产。目前,中国的沙棘育种,正在前期选育无枝刺,大果粒、高产、适应性强的总体目标和育种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各类营养保健物质的高含量和高品质。研究手段也将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根据航天育种中宇宙等离子体射线对种子的刺激作用而应用的一种技术。当种子通过等离子体处理机时接受各种物理能量的综合作用,激发种子潜能,提高种子活力,增加种子的健壮度。在不改变遗传特性的情况下使农作物增加产量并改变品质。  相似文献   

10.
“农艺”是指农业生产的工艺,一般指大田作物的耕作、栽培和育种等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是指为实现农艺要求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管理、运用技术。农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