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菌根研究,比较分析了马尾松在不同样地及不同季节菌根感染率的状况,结果表明,菌根感染率与季节及样地类型有密切的联系,12月份左右,在裸地中菌根感染率较低,只有2.67%;而7月份左右,在马尾松林中,菌根感染率达到了76%.其次,通过一年多对各样地子实体的采集研究和实验室分析,确定在这个阔叶林中与马尾松共生的菌根真菌共4科6属8种,其中硬皮马勃科(Scleroderrnataceae)豆马勃属(Pisolithus)的彩色豆马勃(P.tinctorius(Pers.))和大包硬皮马勃(S.bovista Fr.)以及红菇科(Russulacese)乳菇属(Lactarius Dcex Gray)的松乳菇(L.deliciosus(L.ex.Fr)Gery)分布较广泛,在多数样地中均可找到相应的子实体.最后,本文通过菌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菌根与常绿阔叶林整体退化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江西常绿阔叶林主要土壤类型及养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泛调查常绿阔叶林标准样地的基础上,又对样地的土壤类型土壤养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红壤和山地草甸土。土壤全磷的含量,18年生、34年生和65年生分别为0.217%、0.099%、0.109%和每百克干土分别含速效磷0.74、0.53、0.44毫克当量。与马尾松林、杉木林相比,常绿阔叶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和代换盐基总量7项指标均高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以马尾松林最差。土壤养分随海拔高度上升其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州市森林公园(天鹿湖、大夫山、滴水岩、王子山、石门)的常绿阔叶林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全铁、全钾、pH进行测定,分析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土壤全碳、全钾含量与森林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铁与距离为显著负相关;(2)土壤全碳、全磷和全钾含量在不同森林公园间均差异显著,但全氮(...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伪茎流系数概念,并说明了它与茎流系数的本质差别以及以往无意中用它来代替茎流系数作茎流与树木特征之间关系研究的不可行性。研究表明,树皮特征及其湿润状况对茎流的影响较大;试验样地年茎流量为16.6mm,约占年降雨量的1.1%。  相似文献   

6.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地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玉洪 《林业科学》1993,29(6):547-552
哀牢山纵贯云南高原中部,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海拔一般在2000m以上,形成了天然的地理分界线,对云南季风气候有其独特的作用,特别在哀牢山北段山顶部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的森林气候更具有其独特的分布特征。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获取森林内的各种气象要素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广西岑溪县七坪林场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截留量、冠流和茎流量以及降雨、冠流和茎流中养分元素的含量。并分析比较了降雨在针、阔两种森林中的养分淋溶作用。对了解桂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产力的研究及林业的合理经营,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南部的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观测研究了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地上生物量、地上NPP(净初级生产力)、养分的积累和分布,以及不同生活型树种的养分利用效率.在两个样地,用相对生长回归法和收获法测定了地上生物量,数值各约为340和270t/hm2,其中叶生物量约为9.6t/hm2.地上NPP约为年9.9t/hm2,其中叶生产力占44%.各种一般养分(N,P,K,Ca,Mg,Na)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积累的特点是,Na和N在矿质土壤中有高的相对分布,K和Mg属中间地位,Ca和P则高分布于地上生物量中.氮的养分利用效率(NUE)、平均停留时间(MRT)和年生产力(A)表明,针叶树是氮的最高效的利用者,常绿阔叶树次之,落叶树在氮的利用上是最低效的.  相似文献   

9.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杭州午潮山常绿阔叶林中进行了3a的定位研究,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分输入、输出过程,以及水分输入后的再分配进行定量的分析,为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的养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青林业局茅坪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长势好。如何经营利用该区含常绿阔叶成分的落叶阔叶混交林,不但关系到秦岭南坡及巴山林区此类林分的经营利用问题,而且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陕南亚热带森林景观,保存物种资源,进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1986~1988年,我们曾先后四次在茅坪林区进行树种资源调查,现就该地区林分的特点及经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常绿阔叶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块标准地乔木层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调查结果(t/hm^2),德兴65年生米槠林为275.739,8年生丝森栲林47.302,8年人工杉木林37.487,信丰30年生南岭栲林为164.408,14年生丝栗栲林88.448,14年人工杉木林54.970。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天然常绿阔叶林枯叶分解的养分元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部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中,不同的初始条件下研究了栲树叶的重量损失和养分释放.对构成森林的13个树种的叶子也用枯叶袋法进行了研究.两年后栲树叶的分解率为53%~67%,其他13个种的叶分解率为59%~96%.两年间落叶树种叶子的重量损失大于常绿树种.分解叶的氮磷含有率随实验时间逐渐增加,而钾、钠、钙和镁的含有率却在降低.氮和磷的释放慢于更具活动性的元素,如钾、钠、钙和镁.分解率与最初的氮和磷的含有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6—1987年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内外气温和地温资料,求出了他们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因此,在具有林外(或林内)长期温度资料的前提下,只要在林内(或林外)进行短期补充观测,以求出回归方程,即可把短期资料订正延长为长期资料,具有经济且可信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淋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4月至1999年3月对广州市白云山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广州市龙眼洞马尾松林两试验点进行了酸雨的监测,并测定和分析了林内穿透雨物理量及化学量,旨在探讨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养分淋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州市酸雨占次数的79.7%或占降雨量的95.1%。(2)酸雨通过林冠层后,pH值明显增加。(3)在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某些单次降雨出现SO4^2-、NO3^-、NH4^+Al^3+、Na^+的负淋溶现象,说明森林对这些离子(特别是NO3^-、Aa^3+)具有吸收作用;阔叶林全年的NO3^-和Al^3+净淋溶为负值,说明阔叶林比马尾松林对这两种离子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4)雨水酸度增加(即pH值减小),明显提高阳离子Ca^2+、Mg^2+、K^+和Na^+冠层淋溶面分率。(5)NH4^+、SO4^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研究,努力探索一条发展常绿阔叶林的途径。将阔叶林划分为3个经营类型,分别为:初期幼龄林组成抚育类型、中期幼龄林抚育间伐类型、中龄林密度管理类型。并提出小面积皆伐的采伐方式。同时对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广州流溪河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地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在广州流溪河上游流域,分布有少量的保存较好的常绿阔叶林,主要见于海拔200m以下的地区。由于分布面积狭小,因此其植物区系并不丰富。种子植物科、属的地理成分表明,该植被型的区系具有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同时具有一定的温带成分,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泛热带分布和旧世界热带分布对该森林的区系性质影响很大。常绿阔叶林植被及其区系都是在中生代末起源于华夏古陆,其中少量的落叶成分也是干旱促成、华夏起源的。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三峡库区的乌冈栎林、匙叶栎林和刺叶栎林的植物群落结构与组成以及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它们属于硬叶常绿阔叶林的范畴 ,属于干旱植被的一种类型 ,并与典型的干旱植被有着一定的联系。其植被的形成是对特殊的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是季节性干旱和长时间寒冷生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一种森林植被 ,表现出明显的生态环境脆弱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我省常绿阔叶林遭受严重破坏的现状与后果,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马尾松菌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马尾松在不同样地以及不同季节菌根的感染率.结果表明:在温度低、气候干燥、土壤贫瘠的环境下,菌根感染率较低,而在温度高、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的环境下,菌根感染率较高;在调查中发现,与马尾松共生的菌根真菌有4科6属8种,其中硬皮马勃科Scleroderm ataceae的彩色豆马勃P isolithus tinctor ius(P ers.)和大包硬皮马勃S clerod erm a bov ista F r.以及红菇科Russu lacese的松乳菇L acta r ius d eliciosus(L.ex.F r)G ery分布较广泛,在多数样地中均可找到相应的子实体;通过菌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菌根与常绿阔叶林整体退化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植被样方法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研究。按照《中国植被》分类原则,九龙山常绿阔叶林可划分为青冈林、拷林、石栎林、山矾林、润楠林、樟林6个群系组,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650m的沟谷和山坡上,其中海拔800m以上林相较好;从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是为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