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5个籼穗品种的幼穗为外植体,采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方法诱导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对愈伤分化有负效应;继代培养对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两次继代培养有利于无性系产生矮秆、早熟等性状变异;多数变异可以真实遗传,可有效获得理想的突变体。并从幼穗继代无性系变异株系中选育出苗头品种。  相似文献   

2.
矮秆体细胞变异体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高秆大穗型水稻品种中花8号、中花10号为材料,在其幼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出现了许多矮秆变异体,试验表明这种变异体的株高性状在遗传上是稳定的,它们的大穗、大粒高产特性,随着株高的降低,千粒重、穗粒数等农艺性状也有所降低,从而会导致产量的变化。但也可从中选到植株较矮,产量和原种对照相近的矮秆变异系。  相似文献   

3.
以5个籼稻品种的幼穗为外植体,采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方法诱导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对愈伤分化有负效应;继代培养对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两次继代培养有利于无性系产生矮秆、早熟等性状变异;多数变异可以真实遗传,可有效获得理想的突变体。并从幼穗继代无性系变异株系中选育出苗头品种。  相似文献   

4.
三种类型多小穗小麦经幼胚离体培养后,其无性系R2代的株高,穗长,旗叶长和宽,单株穗数等重要农艺性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分枝穗类型的92D086的R2代除上述各性状发生变异外,穗型,芒,千粒重等也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纳米处理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效果及后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影响,2013-2015年以纯系龙0632和九三6529为试材,用FLM强功能陶瓷纳米器处理过的水配制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并以正常组织培养作对照,研究了纳米处理对幼胚组培诱导频率和分化频率及其S_1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纳米处理的2份试材的平均分化率为9.3%,未经处理的为5.4%。纳米处理S_1株高的平均变异率为4.7%,穗长平均变异率为2.1%,入选株率为7.1%;未经处理的分别为0.4%,1.0%和2.7%。可见纳米处理可以提高小麦幼胚组织培养效果和后代的变异频率,有助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  相似文献   

6.
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品种郑407幼穗外植体不定芽途径再生植株和幼穗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后代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变异发生在愈伤组织形成和继代过程中;R#-2代变异频率达10%,包括质量性状变异和农艺数量性状变异,变异具有高的遗传力和育种应用价值;R#-1代表现半不育或高度不育的单株,其R#-2代出现变异的频率高于R#-1代结实正常的单株。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东北农业大学小麦生理和生物技术实验室获得的以普通小麦7742再生植株的25个单细胞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无性系后代株高和熟期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熟期等均发生明显变化,株高趋于交接,而且分离出明显接于对照(7742)的株系;熟期趋于提早,提早幅度大(5~8d),多数株系均与矮秆结合.株高变矮和熟期提早在早期世代都可以稳定遗传.无性系后代茎秆、颖壳颜色及穗型等形态性状也发生变化,并可稳定遗传.表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小麦矮秆早熟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来源于水稻早熟恢复系402的53个体细胞无性系的2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粟积贡献率达84.21%,53个体细胞无性系被分为6类。米粒长、米粒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穗粒数、单株植重、单株有效穗及株高等性状的变异较大,而其余性状的变异相对较小。各类体细胞无性系株系具有不同的性状变异组合。Ⅰ类、Ⅳ类株系综合性状较好,应作为重点测配株系。  相似文献   

9.
稗草DNA穗茎注射导入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在水稻单核花粉形成期将稗草DNA通过穗茎注射导入水稻,其后代在生育期,株高、分蘖力、穗型、米质及抗逆性等方面出现了变异,供体部分性状得到了转移,并且一般能够在2-3个世代内稳定。实验表明:穗茎注射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分子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播期响应指数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2个播期条件下24个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及其1个供体亲本主要农艺性状播期响应指数(RITSD)的变异特点,主要结论如下:①株高、着粒密度、每穗实粒数、每穗着粒数及单株粒重5个性状的RITSD均值相对较大(大于1),对播期反应较敏感,其性状值随播期推迟而增大;而播始天数、单株穗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RITSD均值相对较小。②体细胞无性系各性状RITSD均发生了遗传变异,但不同性状间RITSD的变异频率及变异方向有较大差异:始播天数和株高的RITSD变异频率较高,而穗长的RITSD变异的机率较低;株高及千粒重的RITSD值变小,而单株穗数、穗长、着粒密度、每穗实粒数、每穗着粒数及结实率的RITSD值变大,播始天数和单株粒重RITSD的变异方向为双向变异。③供试的24个体细胞无性系中,有20个株系与供体亲本RITSD呈显著差异,RITSD的变异率达83.3%,但约75%的体细胞无性系仅1-2个性状的RITSD发生了显著变异。④聚类分析表明,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RITSD存在不同的变异组合。  相似文献   

11.
基因枪法转基因水稻后代农艺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导入粳稻品种77170和中花9号,获得转化再生植株,选其中7个结实较好的株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自交后代(T1 和T2)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后代6个农艺性状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异,SG-1的千粒重变异较大,SG-2穗数变异较大,SG-3-1结实率变异较大,SG-3-2在6个性状上都有较大的变异,SG-15主要是在株高、穗长、穗粒数以及穗数和千粒重5个性状上有较大变异。产生这些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导入外源基因并没有直接影响农艺性状的表达。在T1和T2代中,千粒重和结实率的表现基本一致,而株高、穗数、穗长和穗粒数的遗传表现还不够稳定。因此,在T1代选育时,应注重选择千粒重和结实率表现好的株系,而对本研究涉及的其它性状可不作严格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外源DNA导入小麦变异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几种植物总DNA片段导入小麦,对变异后代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株高的遗传力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穗长。每穗粒数和每株穗数的遗传力最小。遗传变异系数以每株穗数和千粒重最高。在相关系数方面,株高与千粒重、株高与每株穗数、穗长同每穗粒数都有极显著的遗传型正相关;株高与每穗粒数、穗长与每株穗数、每株穗数与生产粒数、每株穗数与千粒重4对性状间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长白13(组培42)是利用91ZB14幼穗经组织培养获得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后代,通过各类农艺性状鉴定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长白13全生育期132d,需有效积温2700℃左右,在吉林省属中早熟品种。耐盐碱,抗倒伏,抗稻瘟病性较强,活秆成熟,稻米品质优良,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单细胞植株再生基础上建立起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系。本文是在前文研究基础上,以25个单细胞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一步对无性系后代穗部产量构成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部产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广,有利的变异类型在第4代稳定遗传,并已繁殖到第8代。1994年和1995年优良稳定株系进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有希望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株系,表明单细胞培养诱导和筛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改良的一种手  相似文献   

15.
在单细胞植株再生基础上建立起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系。本文是在前文研究基础上,以25个单细胞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一步对无性系后代穗部产量构成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部产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广,有利的变异类型在第4代稳定遗传,并已繁殖到第8代。1994年和1995年优良稳定株系进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有希望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株系。表明单细胞培养诱导和筛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改良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东北农业大学小麦生理和生物技术实验室获得的以普通小麦7742再生植株的25个单细胞无性系的试验材料,对无性系后代株高和熟期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熟期等均发生明显变化,株高趋于变矮,而且分离出明显矮于对照(7742)的株系,熟期趋于提早,提早幅度大(5~8d),多数株系均与矮秆结合,株高变矮和熟期提早在早期世代都可以稳定遗传,无性系后代茎秆,颖壳颜色及穗型等形态性状也发生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通35、延农糯2号、低amylose突变体、陆奥誉、秋光等5个水稻品种(系)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性状变异.结果表明:水稻体细胞无性系有植株变矮、分蘖增加、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减少、结实率和单穗重降低的趋势,株系之间差异很大,其具体表现因品种(系)而不同.在苗期出现白化苗、浅绿苗的分离。体细胞无性系的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减数分裂期观察到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落后染色体及单价体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18.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播期响应指数的变异(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2个播期条件下24个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及其1个供体亲本主要农艺性状播期响应指数(RITSD)的变异特点。RITSD有两方面的生物学涵义,其一,RITSD值大小可反映性状对播期的敏感程度:RITSD=1,表示性状对播期反应钝感,播期对性状无明显影响;RITSD愈接近1,表示性状对播期反应愈钝感,该性状受播期影响愈小,反之亦然。其二,RITSD值大小还可反映性状表型值随播期变化的趋势,RITSD1,表示性状表型值随播期推迟而变小;RITSD1,表示性状表型值随播期推迟而变大。主要结论如下:①株高、着粒密度、每穗实粒数、每穗着粒数及单株粒重5个性状的RITSD均值相对较大(大于1),对播期反应较敏感,其性状值随播期推迟而增大;而播始天数、单株穗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RITSD均值相对较小。②体细胞无性系各性状RITSD均发生了遗传变异,但不同性状间RITSD的变异频率及变异方向有较大差异:始播天数和株高的RITSD变异频率较高,而穗长的RITSD变异的机率较低;株高及千粒重的RITSD值变小,而单株穗数、穗长、着粒密度、每穗实粒数、每穗着粒数及结实率的RITSD值变大,播始天数和单株粒重RITSD的变异方向为双向变异。③供试的24个体细胞无性系中,有20个株系与供体亲本RITSD呈显著差异,RITSD的变异率达83.3%,但约75%的体细胞无性系仅1~2个性状的RITSD发生了显著变异。④聚类分析表明,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RITSD存在不同的变异组合。  相似文献   

19.
花粉管介导的转bar基因水稻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花粉管介导获得的4个转bar基因水稻植株稳定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与对照相比,多数转基因系的株高、穗长、粒长、千粒重等性状有增加的趋势;而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粒宽则有减少的趋势;外源基因的导入对穗数和单株产量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两种株型水稻品种杂交后代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水稻品种杂交后代外观品质的变异幅度最大,碾磨品质变异幅度最小,其它品质性状变幅居中。某些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供试材料中直立穗型穗行常常较弯穗型穗行表现出较低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