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柑桔茎尖嫁接及试管苗移栽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柑桔类植物的病毒病,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White等(1934)研究了病毒在植物体分布的不均一性,得出顶端分生组织几乎没有病毒的结论,近年在很多植物的脱毒实践中均得到证实。Murashige(1972,1975)首先在柑桔类植物中运用茎尖嫁接技术,成功地获得了柑桔无病毒苗。无病毒苗不但生长旺盛,而且能提早结果。据报道,日前美国、西班牙等国已将此技术应用于生产。国内虽有过这方面的报道,但嫁接和移栽成活率都不理想。为此,  相似文献   

2.
柑桔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及应用推广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无病毒苗木可以克服目前柑桔上发生较重、难以用化学药剂预防或防治的黄龙病、裂皮病、衰退病、碎叶病等(类)细菌性或(类)病毒性病害,实现柑桔苗木的无毒化栽培。因此推广和应用柑桔无病毒苗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1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 目前世界上繁育无病毒苗木的最佳方法是茎尖嫁接脱毒或热治疗,即选定良种优株,进行茎尖嫁接,经鉴定、证实茎尖嫁接苗无病毒后,用作母本扩大繁殖。此方法出苗周期需3~4年。 如要在较短时间内使用无病毒苗木,常采用指示植物鉴定技术,即选定成年良种优株,按其需要选择不同的病害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3.
植物茎尖培养与无毒种苗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茎尖培养与无毒种苗生产赵军良(山西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太原)自从Morel于1952年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茎尖培养技术程序获得了大丽花无病毒植株以来,通过植物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原种的技术已日臻成熟。特别是60年代无病毒兰花的快速繁殖成功,在国际上掀...  相似文献   

4.
自Murashige等于1972年首先在柑桔类植物上试验成功茎尖微芽嫁接技术以来,该项技术已普遍为世界各柑桔生产国所采用,以培育柑桔无病毒苗木。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已将这项技术用于工厂化生产苗木。国内许多单位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简要介绍一下该技术,以期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柑桔无性繁殖过程中,导致感染一些病毒、类病毒和类菌原体原微生物.为了防止病害的蔓延和危害,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在柑桔上采用茎尖嫁接脱毒技术,成功地脱除了多种病毒,获得无病毒母树,并在柑桔生产中扩大繁殖.  相似文献   

6.
《广西园艺》2011,(5):F0003-F0003
广西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从1985年开始进行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研究和无病毒母树的鉴定、培养,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广西唯一的集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鉴定、母树繁育保存、脱毒良种接穗和苗木繁育于一体的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柑桔黄龙病开始入侵牙买加柑桔园,牙买加农业部正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柑桔黄龙病。农业部宣布,将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技术合作项目的帮助下,提供茎尖嫁接技术培训,由来自古巴的技术顾问提供技术支持。茎尖嫁接技术是一项在实验室进行的技术操作方法,已被证明是获得无病毒柑桔苗木的重要方法。研究人员将对当地7个地方品种进行茎尖嫁接,如果成功,这些将作为母本树向当地的柑桔产业提供接穗。  相似文献   

8.
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是当今世界柑桔生产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柑桔病毒类病毒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难防治,已严重影响柑桔生产的发展。针对柑桔病毒病的为害,美国、西班牙等国采用热处理、茎尖(?)芽嫁接,珠心系更新等新技术,大规模进行无病毒良种苗木的工厂化生产。西班  相似文献   

9.
《广西园艺》2007,18(4):F0002-F0002
广西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从1985年开始进行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研究和无病毒母树的鉴定、培养,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广西惟一的集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鉴定、母树繁育保存、脱毒良种接穗和苗木繁育于一体的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广西园艺》2007,18(2):F0002-F0002
广西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从1985年开始进行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研究和无病毒母树的鉴定,培育,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广西惟一的集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鉴定,母树繁育保存,脱毒良种接穗和苗木繁育于一体的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广西园艺》2007,18(3):F0002-F0002
广西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从1985年开始进行柑桔茎尖徽芽接脱毒研究和无病毒母树的鉴定,培养,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广西惟一的集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鉴定,母树繁育保存,脱毒良种接穗和苗木繁育于一体的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南方园艺》2011,(3):65
广西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从1985年开始进行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研究和无病毒母树的鉴定、培养,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广西唯一的集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鉴定、母树繁育保存、脱毒  相似文献   

13.
《广西园艺》2011,(1):59-59
广西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从1985年开始进行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研究和无病毒母树的鉴定、培养,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广西唯一的集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鉴定、母树繁育保存、脱毒良种接穗和苗木繁育于一体的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2004年《广西柑桔无病毒繁育体系》、2009年《优良柑桔品种无病毒繁育及示范》分别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中心收集保存柑桔品种(品系)234个,其中已脱毒的优良柑桔品种66个,单株289个。  相似文献   

14.
《广西园艺》2008,19(4)
广西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从1985年开始进行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研究和无病毒母树的鉴定、培养,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广西唯一的集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鉴定、母树繁育保存、脱毒良种接穗和苗木繁育于一体的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2004年《广西柑桔无病毒繁育体系》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中心收集保存柑桔品种(品系)196个,其中已脱毒的优良单株130个。  相似文献   

15.
《广西园艺》2008,19(2):F0004
广西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从1985年开始进行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研究和无病毒母树的鉴定、培养,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广西唯一的集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鉴定、母树繁育保存、脱毒良种接穗和苗术繁育于一体的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2004年《广西柑桔无病毒繁育体系》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中心收集保存柑桔品种(品系)196个,其中已脱毒的优良单株130个。  相似文献   

16.
《广西园艺》2009,20(1):F0003-F0003
广西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从1985年开始进行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研究和无病毒母树的鉴定、培养,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广西唯一的集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鉴定、母树繁育保存、脱毒良种接穗和苗木繁育于一体的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2004年“广西柑桔无病毒繁育体系”成果荣获2004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中心收集保存柑桔品种(品系)234个,已脱毒的品种(系)66个,脱毒单株289株。  相似文献   

17.
1982年农牧渔业部邀请美国加州大学Chester Roistacher教授到我国举办柑桔无病毒良种繁殖和避毒——茎尖微芽嫁接技术讲习班。从此,柑桔茎尖微芽嫁接技术便在各省区逐步推广。该技术要求周年提供枳壳砧木苗,因而对枳壳种子的需要量增大,贮存要求不变质,不霉烂,发芽率要高。现将我们的处理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广西园艺》2009,20(3):F0003-F0003
广西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从1985年开始进行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研究和无病毒母树的鉴定、培养,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广西唯一的集新品种引进、筛选、脱毒、鉴定、母树繁育保存、脱毒良种接穗和苗木繁育于一体的柑桔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2004年“广西柑桔无病毒繁育体系”成果荣获2004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中心收集保存柑桔品种(品系)234个,已脱毒的品种(系)66个,脱毒单株289株。  相似文献   

19.
葡萄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无病毒苗木,提高脱毒效率,开展了葡萄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技术研究。将携带葡萄扇叶病毒(GFLV)、葡萄斑点病毒(GFkV)、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葡萄卷叶相关病毒-1(GLRaV-1)和葡萄卷叶相关病毒-2(GLRaV-2)的8个葡萄品种试管苗进行恒温热处理,对分离成活的62个茎尖进行RT-PCR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62个茎尖中,29个茎尖脱除了上述5种病毒,葡萄卷叶相关病毒-1、葡萄斑点病毒、葡萄扇叶病毒、葡萄卷叶相关病毒-2和沙地葡萄茎痘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81.8%、80.0%、78.1%、75.0%和61.5%。采用试管苗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脱毒效果,适用于葡萄无病毒原种母本树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在柑桔的无性繁殖过程中,经常会感染一些病毒、类病毒和难培养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为了防止病害的蔓延和危害,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在柑桔上采用茎尖嫁接脱毒技术,成功地脱除了多种病毒,获得无病毒母树,并在柑桔生产中扩大繁殖。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90年代末开始推广脱毒容器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