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占粮谷作物面积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左右。杂交高粱推广之后对我省粮食单产和总产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推广的杂交高粱适口性较差,籽实中单宁含量高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在继续提高杂交高粱丰产性的同时,大力降低高粱籽实中的单宁含量,是高粱品质育种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高粱产业发展规律,对建国以来高粱生产发展过程中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的演变过程分析以及与粮食作物、谷类作物、玉米的比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高粱播种面积和总产逐步下降。究其原因有:对高粱需求的改变和减少,受玉米生产发展的影响,高粱单产的提高不稳、单产相对较低,其它省份高粱种植面积增加、政策对统计数据的影响等;并提出恢复和发展黑龙江省高粱生产的途径,即扩展需求领域、研发和推广专用品种、提高单产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规模化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吉林省高粱种植面积占全国高粱种植面积的10%以上。高粱也是通榆县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使用良种及先进的栽培技术,高粱的平均每667m2产达到400kg。高粱单产在全国居首位。高粱的根系十分发达,能够利用土壤深层中的养分和水分,因此,高粱抗旱耐瘠薄。高粱耐盐碱、耐冷凉、抗旱等抗逆性,因此,高粱是农民朋友调整种植结构、轮作倒茬的首选作物。高粱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市场需求巨大,高粱同玉米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种植高粱是农民发家致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粱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有价值的工业原料和良好的家畜饲料。但是由于我省周期性的出现低温早霜气候,高粱冷害严重,单产明显下降。为选育早熟、高产、质优高梁杂交种,满足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现就我省高粱育种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高粱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是我省重要粮食作物。1986~1989年平均播种面积660.1万亩。占全省粮谷播种面积的16.3%;总产161.6万吨,占粮谷总产的13.5%。产量的高低对全省总产有巨大影响。辽宁是我国高粱主要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占全国高粱播种面积的24.6%,总产占全国高粱总产的31.3%,均居全国第一。平均单产240公斤/亩,比全国高12.3%,其单产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辽宁高粱单产与美国1987年单产292.4公斤/亩相比低18.0%,距先进的高粱生产国生产水平尚有差距。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收购政策的变化,近年来我省高粱生产出现了新特点:高粱种植面积减少,1952年全省高粱播种面积2302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2%;1962年尚有1435万亩;1972年降至1281万亩;1982年降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高梁生产大国之一,1987年播种面积为7165万亩,总产量为1881.8万吨,单产为293.95公斤/亩,此外还有饲用、干草用的高粱。由于高粱具有抗旱特性,所以高粱大都在美国的中部和中南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高粱作为栽培作物,在美国大约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一百多年来,美国的高梁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高梁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百余万垧,其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对全省粮食总产量影响甚大。而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品种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前言高粱是一种耐脊薄、耐干旱、耐盐碱的高产粮食作物。其单产同玉米,水稻不相上下,平均亩产1200斤左右,高产田可达1300-1400斤。高粱在我省栽培历史悠久。籽实是酿酒和畜禽的优质饲料。多年来影响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因过去高粱品种熟期过长,丰欠年单产波动太大,遇低温早霜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二是我省早春气温低,土壤冷凉,播种不当易粉籽,造成瞎地现象严重;三是中耕管理困难,间苗难,除草难,因此很多  相似文献   

9.
遵义市旱地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是遵义市杂粮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地方品种繁多,大多具有耐旱、耐瘠等特点,是遵义市酿酒业的主要原料.目前,遵义市高粱种植已具一定规模,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酒乡仁怀、习水及正安等市(县).其中仁怀多年来种植面积、总产、单产水平居全市第一位,面积占全市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总产近70%.1999年全市高粱种植面积为10178hm2,总产21753t,2000年全市高粱种植面积为10851hm2,总产24291t,到2001年全市高粱种植面积为12553hm2,总产20130t.遵义市生产的高粱品质好,出酒率高,是酿造驰名中外的国际名酒贵州茅台和国酒董酒及地方名酒的优质原料.但是单产水平低,生产规模不大,远不能满足酿酒业发展需要,供求缺口极大,每年从省外大量调入,不但造成资金外流,且调进高粱用于酿造高中档名酒出酒率低、品质差、成本高.因此,扩大遵义市高粱生产规模,建立优质高粱生产基地,提高单产水平,促进高粱产品和产业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势在必行.为此,根据长期积累各地高粱种植经验、试验研究结果和高产示范的生产实践,总结了高粱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高粱曾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并以东北、华北地区栽培较多。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专心致力于饲草高粱品种选育和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选育出了一系列优质高产新品种,同时也引进了诸如美国大力士饲用甜高梁等一批优质饲草高粱品种。为了确保饲草高梁在大田生产中的优质、高产和安全.笔者等参阅了大量栽培技术资料,经有关专家的指导和亲手种植、观察、记载,并结合多年来的农业技术工作实践,总结出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两季高粱是利用头季高粱收割后再蓄留一季高粱的连作栽培模式。介绍了两季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改变耕作制度、搞好头季健身栽培、再生高梁蓄留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指导两季高粱的栽培。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粱作为酿酒工业的重要原料,其经济价值日益提高。提高高粱生产水平,对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冀东是全国高粱生产重点产区之一,有多年栽培历史。生产水平亦较高。乐亭县是冀东高粱生产重点县,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单产水平达到350公斤以上,春播高粱连年涌现一大批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综合多年生产经验和试验资料,归纳总结出春播高粱亩产500公斤的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一、选育經过辽宁栽培高粱历史較久,是当地最主要粮食作物,是群众喜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占省內各种作物播种面积的首位。省內地方品种虽多,一般产量較低。解放初期引入分枝的八棵杈高粱,表現早熟、高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黑龙江省中部、北部地区高粱生产面积进一步增加,优质高产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由原来的高秆稀植品种向现在的矮秆耐密品种转换,大幅度提高了单产水平。为了有效规范高粱种植技术,实现良种配良法,优化种植措施,加强科学管理,本文从种植技术角度出发,主要介绍了优良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种植技术,以期为广大高粱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高粱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随着品种的更新,产量的提高,高粱已  相似文献   

15.
高粱是感温性很强、典型喜温作物.在东北地区,常受低温冷害威胁.它是制约当地高粱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战胜低温冷害,实现高粱高产稳产,我们同青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开展了高梁地膜覆盖栽培的研究工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甘薯是卢龙县的主栽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15万亩。为了提高甘薯单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根据历年试验结果和高产经验,总结出以下综合配套增产技术,供各地参考。一、选用优种优良品种是提高甘薯单产的先决条件,目前卢龙县推广的品种主要是胜利百号、一窝红、卢选一号,全县卢选一号种植面积达  相似文献   

17.
桃蛀螟、高粱条螟、粟穗螟、蚜虫等害虫的为害,是影响高梁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难以防治,常年产量损失5%~20%,重发年份甚至造成绝收。随着气候的变暖,高梁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高粱害虫的为害也在不断加重,加之高梁对有机磷类等农药敏感,防治药剂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四川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搞好玉米病害防治,对于确保玉米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粱生产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是我国古老作物之一,虽然高粱是否起源于中国和中国的栽培纪元尚无定论,但有两点是可以确信无疑的,一是中国高粱并非象西方某些学者论证的那样是在元明之际由非洲经中东、南亚或丝绸之路传入的;二是中国高梁类型非Snowden等分类学家列举的有脉种(S.nervosum)、膜质种(S.membranaceum)、都其那种(S.dochna)所能概括,而应在高梁属的分类中独树一帜,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我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常年在5000hm2左右,占耕地面积的22.6%。通过超级稻示范带动了全镇稻农实现超级稻规范化栽培,从而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促进我镇水稻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