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对滨海盐土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探讨了滨海盐土适宜的肥料品种。结果表明,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对滨海油菜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油菜干物质累积、油菜产量上均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配施石膏效果最好。供试肥料品种间,油菜生长中后期在干物质累积、产量上均表现出有机无机复混肥(F2)、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F4)>无机复混肥(F1)>生物有机肥(F3)>对照,各肥料较对照分别增产195.6%、190.9%、117.0%和53.4%。在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的基础上增加石膏的施用量可明显改善油菜生长状况和产量,但在无机复混肥基础上增加石膏施用量会导致油菜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明显降低。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影响油菜对N、P、K养分的吸收,在油菜苗期养分吸收上,N、K以无机复混肥(F1)较高,P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较高,施用石膏可促进油菜对N、K的吸收,但会显著降低对P的吸收量。滨海盐土地区油菜栽培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F4)配合石膏(B2)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资源化利用蚓粪,研究了大棚栽培条件下施用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鸡粪有机肥和无机复混肥相比,蚓粪和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黄瓜产量无显著影响;但与比无机复混肥相比,黄瓜中糖酸比,可溶性固型物、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POD与CAT活性有所增加。同时,蚓粪能有效降低黄瓜中硝酸盐含量,但对黄瓜的SOD活性影响不大。说明施用蚓粪和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可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明显改善黄瓜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通过对全国30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调研,分析了2008年农作物秸秆、绿肥、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包括沼肥)5类有机肥的数量和利用现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作物秸秆被还田或以其它方式利用,但秸秆焚烧量仍达到秸秆资源量的15%;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种植的绿肥主要用来压青还田,培肥地力,而北方和西北地区种植的绿肥主要用作饲料;我国的畜禽粪便资源主要以猪粪、牛粪和鸡粪为主,粪便未利用的养殖场中,养猪场比例最高,占总养猪场数的23.9%;我国商品有机肥企业的产品主要是有机肥,其次是有机无机复混肥和生物有机肥,其中,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开工率仅为50%左右,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我国农家肥的资源总量为199 426万t,其中有76.2%被利用,但沼肥的利用量仅占其资源量的40.8%。根据以上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利用有机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等养分投入条件下,施用化肥与不同有机肥(猪粪、牛粪、鸡粪、麸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花生营养吸收、土壤酶活性及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脲酶活性提高6.2%~22.1%,磷酸酶活性提高7.9%~27.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5.1%~65.2%,分别以猪粪、鸡粪、麸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最高,而转化酶活性各处理表现不一。施用有机肥较化肥促进了N、P、K养分向花生果仁转移累积,果仁吸N量、吸P量、吸K量、吸S量分别较化肥提高22.7%~78.0%、47.1%~74.5%、65.2%~91.6%、5.6%~61.2%,其NPK养分总吸收量以麸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最高。施肥均提高了种植花生后的土壤N、P、K速效养分含量,施用麸酸有机无机复混肥还明显改善了土壤S素营养。  相似文献   

5.
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机肥处理相比,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2.4%~26.3%、0.1%~10.3%、10.1%~30.1%,且以秸秆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较好。有机肥处理对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显著,而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对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验证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小区试验,验证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新疆阿图什市松它克乡肖鲁克村玉米上施用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物营养从有机肥到化肥的变化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二十世纪前,农业生产主要靠施用有机肥为作物提供营养,维持地力不衰,这一时期一般称为“有机营养”阶段。之后,化肥逐渐取代有机肥,成为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进入以化肥养分供应为主的“无机营养”阶段。化肥的连续大量施用在作物增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以致近年来出现了怀疑或否定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的思潮。为此,本文回顾了植物营养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化肥使用的历史,指出仅靠施用有机肥、种植豆科作物等传统的营养作物的方式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目前生产中,化肥施用存在不合理和过量问题,有机肥施用方面,主要是集约化养殖业与种植业的不合理布局,存在种养分离,难以农业利用等养分管理问题。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除采取已有的合理施肥技术及方法外,还应改变从植物营养角度只重视氮磷钾等无机养分的供应,拓宽为重视碳、氮、磷及钾等不同元素间的时空平衡关系;以农业生态系统养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采取不同方式实现有机–无机营养的结合,应避免陷入有机与无机营养的争论;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角度看待养分利用与管理问题,关注养分在田块、流域及区域尺度的流向及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影响;将科技与政策等有效结合,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损失,保障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堆肥作为微生物菌剂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风干的堆肥为载体,吸附3株功能芽胞细菌液体菌剂制成不同生物肥料,通过不同时间取样比较堆肥、有机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以及生物复混肥中功能芽胞细菌和普通微生物数量以及pH等指标变化,探讨堆肥作为载体生产生物肥料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自然风干的堆肥与蛭石比较,吸附液体微生物菌剂后无论外观、手感还是功能芽胞细菌死亡率,差异均不大。含水量小于15%堆肥吸附液体菌剂比例为6%比较合适,吸附比例高时,生物肥料含水量和pH较高,影响保存效果。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复混肥保存6个月时,3株功能芽胞细菌总数分别为0.59×108 CFU.g-1和0.38×108 CFU.g-1,依然可达到农业行业标准要求。生物有机肥中功能芽胞细菌数量最高,生物复混肥集合了三大肥料优点,堆肥中普通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最高。完全腐熟的堆肥经过自然风干后可作为微生物菌剂载体。  相似文献   

9.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有机物总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蝴蝶  史俊民  赵国平  孙淑萍 《土壤》2001,33(5):273-277
通过无机肥料对干烧法和容量法测定有机物总量结果的影响试验 ,以及干烧法测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有机物总量的回收试验 ,证明了测定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有机物总量的最佳方法为容量法 ;通过干烧法和容量法测定有机肥中有机物总量的对比试验 ,得出了容量法测出的有机碳与有机物总量间和平均换算系数为2 .0 98;通过容量法测定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有机物总量的回收试验 ,检验了容量法测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有机物总量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淀粉粘结剂在有机复混肥造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无机粘结剂在有机复混肥造粒生产中应用相当广泛,但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点越来越限制它在有机复混肥中的应用。试验表明:天然玉米淀粉不适于直接作为有机复混肥造粒粘结剂,但将玉米淀粉进行改性后的液体粘结剂A和干粉粘结剂B作为有机复混肥造粒粘结剂,符合中国复混肥标准的要求,且优于国家标准;颗粒成粒率大于93%,其返料率低,用量不超过1%;颗粒的抗压碎力大于10N,且颗粒完好率为100%。将改性淀粉基粘结剂替代无机粘结剂凹凸棒,在有机复混肥造粒生产上完全可行,且可用作高浓度养分含量的有机复混肥造粒。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尿素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氮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尿素氮投入条件下(设置低、中、高3个施氮水平)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 1)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玉米子粒产量比单施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12.4%、4.8%和5.4%;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比对应的有机物料处理的增产幅度均大于尿素处理比对应的不施氮肥(CK)处理的增产幅度,有机物料与尿素复混,明显提高了尿素的增产效果。2)有机物料与化学氮肥复混具有优化化学肥料养分利用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效果。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比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29.0%、21.6%和18.9%;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化肥氮(尿素N)的表观利用率比尿素处理(尿素N)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3.5、11.6和1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对空心菜的根系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生猪养殖垫料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空心菜生育中期,处理提高空心菜根系活力的效果最好,有利于植株生长;处理的空心菜产量都比纯化肥处理高,A处理的空心菜的产量相比各处理达到最高,比纯化肥提高14.58%;处理空心菜硝酸盐含量低于纯化肥处理,以D处理效果最明显,还可提高空心菜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维C的含量,对粗纤维含量影响不大。综上表明可以促进蔬菜生长,提高蔬菜品质,增加蔬菜产量,其中以A、B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25,自引:19,他引:125  
本文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新型肥料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提出了未来30年我国肥料发展实行以提高质量替代数量扩张战略,走开发新型肥料之路。新型肥料开发的重点领域包括:新型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多功能性肥料等。  相似文献   

14.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a split plot arrangement based o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in 2014. Triple super phosphate (0, 3.75, 7.5, 11.25 and 15 g m?2) was applied in main plots and phosphate bio-fertilizer (seed inoculation and topdressing) was allocated to sub plo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pplication of plants with phosphorus (P) bio-fertilizer as topdressing increased plant height and the number of the lateral branches under low levels of chemical P fertilizer, while plants from seed inoculated with P bio-fertilizer had more of those traits under high levels of chemical P fertilizer. Maximum leaf and flower dry weights were found under the lowest level of chemical P fertilizer. Moldavian balm plant demonstrated highly responsiveness to biological fertilizers in terms of increase in essential oil (EO) percentage and yiel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effects of bio-fertilizer as seed inoculation is more during the early vegetative growth of plants. Thus, plants from seeds inoculated with P bio-fertilizer treatment had more biomass and EO percentage under high levels of chemical P fertilizer.  相似文献   

15.
三种有机无机复混钾肥钾素的释放与供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间歇淋洗培养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复混钾肥钾素的释放与供应特征。在等化肥钾量投入条件下,与化学钾肥相比,供试的3种有机无机复混钾肥没有显著影响到钾素在石灰性土壤中的释放规律;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糖渣系、糠醛渣系和污泥系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化学钾肥处理增加了13.5%、12.7%和1.6%。与化学钾肥处理相比,糖渣系、糠醛渣系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处理的钾素(K)固定量分别减少了42和39 mg/kg。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化肥使用前景的剖析   总被引:68,自引:3,他引:68  
近20年来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化肥使用的投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经济作物上化肥投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施肥面积已由 1980年的22.0%提高到 1998年的31.8% ,施肥量占43.0% ,这还不包括林业、草业和养殖业施肥。根据这一发展趋势 ,有必要对我国化肥使用的前景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有机物料与化学钾肥按不同比例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钾肥,研究其对优化化肥钾的吸收利用效应和机理,可为复混肥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作为有机原料,与硫酸钾按照3:1、1:1、1:3(w/w)比例复混,采用团粒法制成含钾量分别为K2O 12.2%、24.7%和37.3%的有机无机复混钾肥。采用土柱栽培方法,设置K2O低(75 kg /hm2)、中(150 kg /hm2)、高(225 kg /hm2) 3个施钾水平,每个施钾水平下,采用不同含钾量的有机无机复混钾肥为供试肥料,以硫酸钾为对照,同时设置与钾处理等量的糖渣施用量处理作为对照,以消除有机物料可能带来的影响。以玉米为供试作物,玉米收获后,分别测定叶片、茎鞘、籽粒中的含钾量,并根据生物量计算钾的累积量和化肥钾的利用率。【结果】1)低钾、高钾水平下,复混钾肥比硫酸钾处理分别增产27.75%和10.77%;而中钾水平下,复混钾肥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低钾、中钾和高钾水平,复混钾肥玉米植株籽粒平均产量较硫酸钾增产11.36%。2)低钾、高钾水平下,复混钾肥玉米植株钾素吸收量比硫酸钾处理分别提高31.32%和16.11%;中钾水平下,复混钾肥植株钾素吸收量较硫酸钾处理没有明显增加;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处理在低钾、中钾和高钾水平下的植株平均吸钾量较硫酸钾处理提高11.43%。3)低钾、中钾、高钾水平复混钾肥玉米植株平均吸钾量较等量有机物料处理提高11.92%,而硫酸钾处理较不施钾肥的对照处理(CK)仅提高3.31%,有机物料与钾复混后,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吸钾量。4)低钾、高钾水平下,复混钾肥的平均化肥钾表观利用率比硫酸钾有所提高;中钾投入水平下,复混钾肥处理钾的表观利用率与硫酸钾处理基本相同;低钾、中钾和高钾水平,复混钾肥平均钾素表观利用率比硫酸钾处理提高17.92个百分点。【结论】有机物料与硫酸钾复混,可以优化硫酸钾的肥效和玉米对其中钾的吸收利用。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糖渣与硫酸钾的适宜复混比例可定为1:3(w/w),其施用量在与本试验类似的土壤条件下应低于硫酸钾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我国农用化肥消费量大,数据来源不同,统计口径各异,行业内大多引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但该数据无法推算出氮肥、磷肥、钾肥分类消费量。我国区域间、季节间、作物间化肥消费情况的报道很少,在调节化肥供需、指导化肥行业健康发展时显得依据不足。调查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可以为指导肥料生产、供应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农业部339个国家级基层肥料信息网点为依托,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习惯和我国政府部门统计习惯,将一年分为三个用肥季,1 5月份为春耕季,6 8月份为夏播季,9 12月份为秋冬种季。在三个季节,每个网点随机调查30个农户的主要种植作物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复合(混)肥(包括配合式)量,经两级土壤肥料部门审核后,采用省份、相似种植区域、全国三级逐级加权平均的方法,推算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量;再用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量、该作物全国种植总面积、样本中施肥面积占该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推算了作物全年、不同季节化肥施用量。同时,分析了主要作物、不同季节化肥施用状况以及供需平衡情况,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供肥情况和农民的购肥习惯。【结果】2013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量5498万吨(折纯下同),其中,氮肥(实物量)3382万吨,磷肥1175万吨,钾肥941万吨。粮食作物化肥总用量为2782万吨,占种植业化肥总用量的50.6%;其次是果树和蔬菜,三类作物占种植业化肥施用总量的82.8%,经济、园艺作物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大于粮食作物。春耕、夏播、秋冬种化肥施用量分别占全年化肥施用量的34.2%、35.6%、30.2%。复混肥料和尿素是农民最常购买的两种肥料,从全年来看,农民施用复混肥料和尿素的样本数分别占总样本数的72.5%和71.6%,春耕、夏播、秋冬种农民购买尿素和复合(混)肥的样本数分别占该阶段样本数的70.9%和62.9%、84.9%和78.1%、56.6%和83.9%。春耕和夏播时期农民多数选用尿素,秋冬种多数选用复混肥料,东北、西北、华中南地区农民多选用尿素,华北、西南、华东地区农民多选用复混肥料。另外,我国氮肥、磷肥供应分别过剩1080万吨、680万吨,钾肥缺口370万吨,供需矛盾突出。氮、磷、钾养分配合式为15-15-15的复混肥样本数占农民选购复混肥总样本数的33.3%,说明复混肥养分结构不尽合理。【结论】建议国家进一步遏制氮肥、磷肥过剩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作物养分供需分析及化肥减施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农田养分管理模式是现阶段中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由之路,因而开展有机、无机养分和作物养分需求的比较研究对促进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施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评估了安徽省16市2010—2016年主要有机肥(包括秸秆、粪便、绿肥和饼肥)的养分资源,明晰了安徽省农业生产中有机、无机养分投入现状,并根据农业种植结构开展了有机、无机养分和作物养分需求的差异和关系研究,最后探索了安徽省的化肥减施潜力。结果表明:安徽省2010—2016年平均有机肥养分资源为287.70万t,N、P_2O_5和K_2O分别为104.49万t、39.60万t和143.61万t,可基本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但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低,N、P_2O_5和K_2O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1.44%、19.91%和52.61%,有机肥N、P_2O_5和K_2O实际还田量仅占作物养分需求的20.74%、25.38%和63.61%,占农田养分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11.87%、10.27%和51.35%。全省N、P_2O_5、K_2O养分实际投入量(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是作物养分需求的1.75倍、2.47倍和1.24倍,有7个市的N和13个市的P_2O_5养分施用量超过作物需求的2倍,存在较高的环境污染风险。通过控制农业总养分输入,安徽省的化肥减施潜力为35.12%,N、P_2O和K_2O的减施潜力分别为21.28%、23.97%和78.61%。提高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和发展冬季绿肥资源可进一步促进化肥减施。本研究可为安徽省化肥零增长和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不同施肥量要求和实现水平气送式集中排肥器定量变量排肥,该文设计了一种颗粒化肥螺旋组合式集中供肥装置。阐述了颗粒化肥螺旋组合式集中供肥装置的工作原理,基于颗粒化肥的机械物理特性和施肥量要求,提出了倾斜螺旋状型孔结构,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参数,构建了颗粒化肥组合体在肥料充填区和投肥区的力学模型。应用台架试验研究了螺旋式排肥轮数量和转速对供肥速率及供肥稳定性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倾斜螺旋状型孔结构有利于充肥和排肥;螺旋式排肥轮数量和转速分别为1~4个和10~40 r/min条件下,供肥速率随螺旋式排肥轮数量与转速增加而增加,供肥速率范围为912.67~13 164.26 g/min。螺旋组合式集中供肥装置能适应不同机械物理特性参数的颗粒化肥,3种颗粒化肥的供肥速率之间的差值低于5%。构建了螺旋式排肥轮数量和转速与供肥速率的回归预测模型,在目标施肥量150~750 kg/hm2和拖拉机前进速度2.52~5.88 km/h条件下,供肥速率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在3%以内,供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低于1.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化肥实际施用量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3.54%。该研究提出的倾斜螺旋状型孔和组合排肥轮结构可满足农业生产的变量、定量集中供肥要求,可为颗粒化肥水平气送式集中排肥器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