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1病因病理导致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疲源性传染病,该病的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人畜的病死率为100%.狂犬病的流行范围广,而亚洲国家是狂犬病的高发地区,为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病率,本文分析了狂犬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狂犬病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我们不要被"狂犬病"这个名字所误导,并不只是犬才会传染狂犬病.狂犬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类哺乳动物,而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狂犬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是由狂犬病病毒属病毒感染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又名恐水症.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将会给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神经调节高度障碍为特征,患羊表现为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最终麻痹而死。1病原狂犬病病原是狂犬病病毒,为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该病毒在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病畜的延脑、大脑皮层、海马角、小脑和脊髓中,  相似文献   

5.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84年4月的专刊登载:尽管医学取得很大进展,但在最近十年,狂犬病(尤其是犬的狂犬病)正在世界各地蔓延。我国的一些地区,近些年来狂犬病的流行也相当严重。为引起各方而的注意,现将狂犬病的流行概况简介于下。一、国外狂犬病流行概况1961~1971年菲律宾有253人死于狂犬病。1972~1976年间,欧洲有621人患狂犬病,其中96.3%都集中在城市;拉丁美洲每年有1.2~1.5万动物患狂犬病,其中狗的狂犬病占95%,每年有300人发生狂犬病。西半球大约有25万人,因受狂犬病侵袭而接种  相似文献   

6.
正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人兽共患病,病死率几乎达到100%。目前,对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犬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犬的狂犬病免疫覆盖率低于70%,是诱发人类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017年全国共报告502例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西南及东南地区是我国人和动物狂犬病高发区域,其中广西发生41例狂犬病死亡病例,位居全国第四。为了解广西区警犬狂  相似文献   

7.
狂犬病发病状况分析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以狂躁、恐水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人兽共患病,发病后几乎全部以死亡而终。狂犬病具有广泛的动物宿主,其中犬在携带和传播人狂犬病病毒中起了主要作用。作者根据某地发病情况,分析了狂犬病的流行原因、趋势及其特点,结合当地防治现状提出了狂犬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畜共患直接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孪,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狂犬病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病毒均敏感,最易感的是狐狸,人和家畜仅是偶发宿主。本病的流行一般先在野生动物中发生和传播,因为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自然疫源宿主,同类和不同类互相传播,形成经久不衰的传染源。犬是易感动物,是将狂犬病病毒传播给人和畜禽的主要动物,在亚洲94%的人狂犬病的发生都是被患狂犬病的犬咬伤引起的。1病源学狂犬病病毒(Rabi…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传播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是危害人及家畜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发病者几乎 1 0 0 %死亡。病毒主要侵害神经系统 ,临诊特征为狂躁不安 ,意识紊乱 ,兴奋 ,恐水 ,咽肌痉挛 ,最后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狂犬病传播途径绝大多数病例是通过患狂犬病动物咬伤而感染的 ,经消化道、抓伤、舔或触摸伤口、母体胎盘、呼吸道等其它非咬伤性的传播途径也可感染。1 咬伤是传播狂犬病的主要途径人和家畜绝大多数病例是通过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而感染的。我国狂犬病患者 (人 )所受的感染方法 ,一般多由狂犬直接咬伤所致 ,如黑龙…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为狂犬病病毒,由狂犬或其他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他者而引起。今年春季,我县杨庄、永和、上兴等公社先后发生狗咬人、畜现象。  相似文献   

11.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被病兽咬伤而感染,多见于狗、猫、狼等肉食动物。狂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兴奋、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犬病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即使在科学比较发达的今天,提起狂犬病;也会让人毛骨悚然,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比癌症更可  相似文献   

12.
<正>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高,几乎为100%,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人狂犬病通常由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而受到感染。临床上一般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兴奋期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致死性脑炎疾病。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可以发生狂犬病病毒的自然感染与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抓伤或密切接触等形式感染人类而引起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60000人不幸死于狂犬病,而这些事件大部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尤其重要,狂犬病基本上是可以通过暴露后的预防进行阻止的。  相似文献   

14.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患病动物表现为极度的神经兴奋而致狂暴不安和意识障碍,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犬是狂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随着养犬人数的增多,生活中被犬咬、抓伤的机会就越多,人感染狂犬病的机会就增多。据报道,世界每年约有一百多万人被狂犬病动物咬伤,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特征为病畜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作者通过对安徽省动物狂犬病流行及防控情况进行调查,总结防控经验,探索人与动物感染狂犬病的内在联系,找出狂犬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汉中近年来一直出现人间狂犬病发病死亡病例,要做好人间狂犬病预防工作,首先要做好动物狂犬病的预防工作,切实加强犬只管理,做好犬只免疫工作,积极宣传狂犬病防控知识,提高人被动物咬伤后的处置能力,把狂犬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它会导致急性脑炎和周围神经炎症,发病后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中枢神经和唾液内。临床上以狂躁不安、中枢神经高度兴奋、意识紊乱为特征,因病程短且凶险、死亡率可达100%而受人们关注。针对师宗县狂犬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狂犬病防控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危害非常大,人和动物都有可能会患这种病,但是大多见于狗和猫等动物,人往往是被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而感染,而动物则是通过互相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狗传播.下面主要是介绍了狂犬病方面的知识,病原体、发病特点和怎么预防的措施等等.  相似文献   

19.
加强狂犬病的防控工作 确保人民生命安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人主要通过犬、狼、猫等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抓伤后感染而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特有的高度兴奋、恐水、怕风、流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狂犬病疫情不断上升,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有重要的意义。对当前狂犬病的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狂犬病是动物疫病防控重点疫病之一。狂犬病俗称"疯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多见于犬、猫等动物。人多因被病犬咬伤而感染,病死率几乎100%。为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本人从疫病防控和相关人员防护方面进行总结阐述。1全面了解易感动物及向人类传播的途径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猫等家畜型食肉动物、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