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硝态氮对鲤鱼种血液SOD及GSH-Px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英  张辉  王琨 《淡水渔业》2007,37(1):66-68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硝态氮对鲤(Cyprinus carpio)鱼种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鱼为体重130~250 g的鲤鱼种,按水体NO2--N浓度设3组共9个处理进行试验,其中对照组NO2--N浓度低于0.01 mg/L,低浓度组为0.2 mg/L、0.4 mg/L、0.6 mg/L、0.8 mg/L,高浓度组为1.5 mg/L、2.5 mg/L、3.5 mg/L、4.5 mg/L,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低浓度组的平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在150~175 U/mL之间;高浓度组的SOD酶活力在70~90 U/mL之间,明显低于低浓度组(P<0.05);不同NO2--N浓度对鲤鱼种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活性在250~350 U/mL之间。结论:水体中NO2--N含量超过1.5 mg/L时,鲤鱼种的抗氧化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黄颡鱼的饲养过程中 ,加强疾病防治是提高其成活率及产量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现将黄颡鱼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列举如下。1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1.1细菌性肠炎病此病主要由点状气单孢杆菌侵袭鱼体产生。主要症状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游动缓慢 ,离群靠近岸边。剖开鱼腹可见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 ,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 ,血脓充塞肠管。此病对鱼种或成鱼都有危害。防治方法 :(1)鱼种下池时用2%~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10min。(2)坚持“四定”投饵。不投喂腐败、霉变的饲料 ;活饵要用…  相似文献   

3.
柏振康 《科学养鱼》2006,(12):54-55
疾病:草鱼、青鱼肠炎病。病原体:肠型嗜水气单胞菌。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积液),肛门红肿突出,轻按腹部,有淡黄色脓状液体流出,剖腹见肠道发炎充血发红。与肠炎型出血病毒病区别:肠炎型出血病毒病,肠道充血而不糜烂。流行情况:此病在水质恶化、气压过低、鱼类过度饱食等条件下,易在草鱼、青鱼中发生。尤其对当年草鱼、青鱼鱼种和一龄草鱼、青鱼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50%~90%。流行季节4~9月,其中有两个高峰期:5~6月主要是1~2龄草鱼、青鱼发病;8~9月当年草鱼、青鱼鱼种发病。并且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预防:①生石灰清塘。②保…  相似文献   

4.
丁香酚对倒刺鲃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人工繁育的鱼种开展丁香酚对倒刺鲃麻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水温25±0.5℃时,5 mg/L浓度的丁香酚对倒刺鲃鱼种没有麻醉作用,10 mg/L浓度的丁香酚只能起轻度镇静作用;浓度12~30 mg/L时,浓度与麻醉所需时间和复苏所需时间呈负相关关系,丁香酚对倒刺鲃鱼种的理想麻醉浓度约20 mg/L.经30 mg/L的丁香酚深度麻醉,在空气中暴露15 min后,鱼体复苏所需的平均时间为2.6 min,复苏率达100%;将被深度麻醉的鱼种立即转入10 mg/L的丁香酚中继续浸泡10 h后,复苏率和48 h内成活率均为100%.水温23~29℃时,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温度越高,麻醉所需时间越短,复苏所需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5.
杨翠平 《内陆水产》2003,28(9):31-32
1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败血病症状主要症状为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亦轻度充血,鳃丝苍白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体表各部位充血症状加剧,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病鱼,可见鳃灰白,有时紫色,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腹腔内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肠管内无食物。发病规律该病流行季节4~11月份,流行呈暴发性,来势猛,流行范围广。主要危害鲫、团头鲂、鲢、鳙、鲤、草鱼、青鱼等鱼类。发病鱼为1龄以上鱼种和2龄鱼。死亡率为20%~80%。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消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的…  相似文献   

6.
(1)症状:病鱼外观正常或腹部鳞下充血发红。解剖时,用剪刀从肛门向前剪至腹鳍,体腔内冒出血水,病鱼腹内有血水内脏有淤血。此病主要危害过冬鱼种,病程很长,一般夏秋季鱼类生长正常时即  相似文献   

7.
赵文 《齐鲁渔业》2003,20(11):33-33
现介绍几种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害和敌害的防治方法。 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放养1周后的夏花鱼种,病鱼的吻部及头部呈乳白色,该病属急性病,发病迅速,易致鱼苗大批量死亡。其防治可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全池泼洒1-2次,浓度为1×10~(-6)。 小瓜虫病:在病鱼的鳃部及体表形成“小白  相似文献   

8.
暴发性出血病的病原分三种类型:①鲁克氏耶乐森氏菌:②嗜水气单胞菌:③弧苗等革兰氏阳性菌。表现的症状通常有:病鱼体外全身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红色腹水.严重贫血,肝肾肿大,有的鳞片竖起,肛门处拖粘液便,症状表现多样化.有的甚至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就死亡,呈急性感染。此病主要的流行情况:从5~10月份,水温在9-36℃之间均有发病.水温在28℃左右发病最为严重,以老池为甚。主要危害鲫、鳊、鲤、鲢、鳙,出危害草鱼、青鱼等.严重时甚至野杂鱼也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9.
四种药物对黄颡鱼鱼种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本文用福尔马林、硫酸铜、敌百虫、灭虫精四种药物对黄颡鱼鱼种进行了毒性试验 ,结果表明 ,福尔马林 2 4hLC50 为 66 5 2mg L ,4 8hLC50 为 62 3 7mg L ,安全浓度为 15 4 8mg L ;硫酸铜 2 4hLC50 为 2 14mg L ,4 8hLC50 为 1 74mg L ,安全浓度为 0 2 8mg L ,敌百虫 2 4hLC50 为 7 94mg L ,4 8hLC50 为 5 0 1mg L ,安全浓度为0 3 8mg L ;灭虫精 2 4hLC50 为 0 87mg L ,4 8hLC50 为 0 63mg L ,安全浓度为 0 0 72mg L。根据试验结果 ,建议灭虫精不要作为黄颡鱼鱼种杀虫药物使用 ,敌百虫和硫酸铜要慎用  相似文献   

10.
白鲢暴发性流行病是近几年出现的一大鱼类传染病,该病发病迅速,潜伏期短,可使鱼类在3—4天内大批死亡,并且流行期长,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病,尤以5月下旬至9月为甚,危害极其严重。下面介绍该病的主要症状和综合防治技术: 一、主要症状:病鱼腹部、体侧充血,出现红斑或红点;鳍条基部、鳃盖上、下颌、眼睛也充血发红;同时,肛门红肿,有腹水,肠道内食物很少或没有,肠壁薄而透明,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二、综合防治方法 1、预防:①狠抓消毒关。每年干塘后要清除多余的淤泥,用75—100kg/亩的生石灰消毒,7天后再放鱼。鱼种放养前  相似文献   

11.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草鱼种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重金属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联合毒性效应评价采用了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实验结果表明 ,镉对草鱼种的毒性大于锌。镉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 86mg/L、4 5 3mg/L、3 4 9mg/L ;锌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 18mg/L、7 36mg/L、5 73mg/L。镉与锌对草鱼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 81mg/L、1 79mg/L。联合实验结果表明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联合毒性在 2 4小时、4 8小时AI<0 ,为拮抗作用 ,这种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减弱 ,在 96小时 ,AI>0 ,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养殖疾病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起群 《齐鲁渔业》2002,19(10):13-14
1 细菌性疾病主要是弧菌病,病原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或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它们均为弧菌科,弧菌属。两者症状和防治方法都比较相似。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症状为:患病初期,病鱼食欲下降,游动迟缓,平衡失调,体表皮肤有淤斑,鳃浅红色,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濒死病鱼发现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黄色粘液。治疗:根据大黄鱼的发病情况,在饵料中掺入庆大霉素或土霉素、卡那霉素、丙氟哌酸(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用量为投饵量的1%~3%,连续投饵5天。待大黄鱼食欲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中旬,砀山县水产站观赏鱼繁育基地的一口武昌鱼种越冬池塘大面积发生赤皮病,经过连续几天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减少了死鱼量。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一、病原荧光假单胞菌。体表局部发炎,分布于尾柄、背部两侧,尤以肛门上端两侧为明显;病灶大小不等,呈点状或斑块状;患病处鳞片有的脱落,有的松动,手轻触即脱掉;大多数病鱼背鳍、尾鳍、臀鳍或基部或全部充血,偶有鳍条腐烂;部分病鱼鳃盖有轻度充血,有的眼球一侧或两侧伴随轻微点状充血。二、发病情况该池塘面积2亩,鱼种为春节前转入,规格15尾/千克。2月15日拉网时发现大多数鱼发病,…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丁香酚对鲻鱼的麻醉效果,进行了不同浓度的丁香酚及不同麻醉时间对鲻鱼的麻醉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浓度越高,鲻鱼麻醉所需时间越短,而复苏所需时间则越长。在丁香酚浓度为20~50mg/L时,平均麻醉时间由14.5 min减少到0.6 min,平均复苏时间由1 min增至14 min。鲻鱼麻醉后的继续麻醉试验显示,丁香酚浓度为20 mg/L时,继续麻醉5、10 min,鲻鱼的复苏时间分别为1.6、2.4 min,相差0.8 min;丁香酚浓度在50 mg/L以下时,继续麻醉5、10 min,鲻鱼的复苏时间分别为24.6、39.5 min,相差14.9 min。同时发现,在丁香酚浓度为50 mg/L时,鲻鱼的复苏率为80%,呈现较强的毒性。研究表明,25~40 mg/L的丁香酚浓度为理想的麻醉浓度,同时,麻醉后继续麻醉5~10 min完全可以满足常规实验操作、人工授精等需要。  相似文献   

15.
非离子态氨对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非离子态氨对体长(5.0±0.61)cm,质量为(12.17±1.57)g的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态氨对金鱼鱼种24、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454(0.393~0.515)mg/L和0.267(0.213~0.322)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28 mg/L。非离子氨对金鱼鱼种具有较低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6.
亚硝酸盐中毒鲤的血液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0尾体重为(5.0±0.058)g鲤(Cyprinus carpio)鱼种,观察鲤亚硝酸盐氮中毒后的症状和死亡情况,测定各浓度组中毒鲤的红细胞数量(RBC)和血红蛋白(Hb)含量,并对中毒死亡鲤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亚硝酸盐氮(NO2-N)对鲤48、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6895 mg/L和9.3111 mg/L;安全浓度为0.8308 mg/L。亚硝态氮的浓度和血细胞数量呈负相关性,而与血红蛋白的含量不相关。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使得试验鱼的鳃和肝胰脏组织产生异常变化,出现血管扩张,充血或淤血以及细胞变性等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而低浓度组的组织发生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几种常用水产药物对三角鲂鱼种的急性毒性作用,探讨安全的用药途径和使用剂量,采用静态试验方法,开展了铜铁合剂、敌百虫、亚甲基蓝和聚维酮碘对三角鲂夏花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铜铁合剂对三角鲂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91、1.88、1.81 mg/L,安全浓度(SC)为0.24 mg/L;敌百虫对三角鲂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24、15.93、15.47 mg/L,安全浓度为2.69mg/L;亚甲基蓝对三角鲂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0. 22、11. 90、8. 89 mg/L,安全浓度为1. 24mg/L;聚维酮碘对三角鲂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36.47、128.47、125.91 mg/L,安全浓度为34.16mg/L。结果表明:铜铁合剂应慎用于三角鲂的夏花鱼种;亚甲基蓝在保证使用剂量的情况下仍可安全使用;敌百虫和聚维酮碘可按常规浓度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0-11月,辽宁某地温室大棚观赏鱼场养殖的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e)普遍暴发了体表变形虫病,其病原初步鉴定为池沼多核变形虫Pelomyxa palustris Greeff。病鱼的主要症状是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不摄食;体表两侧局部溃烂,镜检病灶处可见大量虫体。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乙酸和过氧化氢混合使用(1∶3),浓度为0.5%~1.0%,浸泡4~5min,有一定杀虫效果。盐酸奎宁浓度为500~1 500mg/L,浸泡15min,有一定杀虫效果。青蒿素+TMP+高甲醚(300mg/L∶60mg/L∶10mg/L)浸泡20~30min,杀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杨淞  卢迈新  黄樟翰  高风英 《水利渔业》2006,26(4):14-15,20
用呼吸室法对荷那龙罗非鱼、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及其杂交F1的呼吸耗氧率、窒息点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水温为16~32℃时,平均体重为10.40~116.28 g的荷那龙罗非鱼的耗氧率在0.07~0.61 mg/g.h,平均体重为18.98~102.53 g的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耗氧率范围是0.06~0.43 mg/g.h,平均体重2.24~133.82 g的杂交F1莫荷鱼的耗氧率范围是0.06~0.65 mg/g.h;3种试验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耗氧率与鱼体规格呈负相关。②3种实验鱼的耗氧率均为白天高于夜间。③水温24℃时,3种试验鱼的溶氧临界窒息点分别是:荷那龙罗非鱼0.33~0.55 mg/L,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0.24~0.31mg/L,莫荷鱼为0.38~0.43 mg/L。  相似文献   

20.
5种常用渔药对黄颡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常用水产药物对黄颡鱼鱼种的急性毒性.使用常温静水试验法,探讨了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强氯精、溴氯海因和二氧化氯5种常用药物对黄颡龟鱼种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在试验24、48、72、96 h后记录黄颡鱼鱼种死亡数和试验药液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表明,5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94、0.65、O.46、0.86、O.51 mg,/L.这5种药物对黄颡鱼毒性依次排序为:强氯精>二氧化氯>敌百虫>溴氯海因>硫酸铜十硫酸亚铁合剂.黄颡鱼鱼种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溴氯海因、敌百虫、二氧化氯都可按常崩浓度安全使用,强氯精使用浓度应为O.3~O.4 mg/L.该研究为黄颡鱼鱼种的培养过程中合理用约防治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