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梭鲈(LuciopercaLucioperca)原产欧洲中部,是鲈科的主要经济鱼类。该鱼适温广、耐盐碱,适宜多种形式的养殖。梭鲈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其蛋白含量高于20%,食用效果好于鳜。北京市水产科研所于1995年引进该鱼,即进行了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2.
泥河水库梭鲈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梭鲈鱼苗平均全长3.0cm,平均体重0.13g,采取自然繁殖饵料鱼与投喂碎野杂鱼的方法,经120d饲养,出塘时平均全长11.54cm,平均体重11.0g,成活率100%。肥满度K=1.32,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W=0.0001319L^5.0179。本文还讨论了梭鲈在高寒地区水产养殖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顺德、珠江三角洲,一些农民近几年养殖一种从新疆引进的新品种——梭鲈。  相似文献   

4.
云斑鮰也称褐首鲶,原产于北美洲,1984年开始引入我国。云斑鮰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同时云斑鮰也是受欢迎的养殖品种,它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耐寒、易饲养等优点。近年来,云斑鮰在黑龙江省养殖已取得较好较果。  相似文献   

5.
林易  陆露 《内陆水产》2004,29(4):21-21
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1978年从泰国引进我国养殖,属底栖鱼类。其体形呈棒状,腹部圆,头部扁平.吻钝.体色为深青绿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灰白.鳞片大.多数鳞片有红色斑.眼带红色.各鳍条粉红色。水温低于12℃停止摄食,最低临界温度7℃,最适生长水温20℃~30℃;耐肥、耐低氧、抗病力强、食性杂、生长快、群体产量高、外形美观。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现将野鲮池塘养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鮸状黄姑鱼 (Nibeamiichthioides)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 ,主要分布于南海和台湾海峡 ,福建广东沿海渔民俗称为鲈、白 ,是一种温水肉食性鱼类。状黄姑鱼能在 6~ 30 .5℃的水温范围内正常生活 ,最适生长水温为 1 8~ 2 8℃。适宜的盐度范围为 1 4~ 32。状黄姑鱼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营养丰富、肉味鲜美 ,鱼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在我国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已大面积推广网箱养殖 ,但在池塘中养殖状黄姑鱼方面的资料尚未见报道。 1 998年 ,天津市塘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从厦门引进状黄姑鱼受精卵进行人工育苗获…  相似文献   

7.
乌鳢属鳢形目,鳢科,鳢属,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骨刺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十分丰富,且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的药用功效。山  相似文献   

8.
梭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苗种培育 1.池塘条件 梭鱼苗种培育池的面积一般在1-5亩之间,水深1.0-1.5米,底质为泥砂土结构,池底平坦,要求保水性能好,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以利于进行池塘水体交换。养殖用水要求无污染,水质清澈,pH值7.2-8.5,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9.
翘嘴红鮊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易  陆露 《内陆水产》2004,29(5):17-17
翘嘴红鮊体长、侧扁,头背面平直,口上位,鱼体呈关刀状,故称“关刀鱼”。翘嘴红鮊在我国各主要水系都有分布,主要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为大型广温性淡水经济鱼类,最大个体可达10~15kg。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可入药。由于长期过度捕捞,翘嘴红鮊天然资源越来越少,而市场需求量日趋增长。  相似文献   

10.
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原产自欧洲中部,是鲈科的主要经济鱼类。该鱼适温广、耐盐碱、适宜多种形式的养殖。梭鲈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其蛋白含量高于20%,食用效果好于鳜鱼。北京市水产科研所于95年引进该鱼。即进行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商品鱼养殖试验,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梭鲈体肥肉厚、体呈梭形,口端位、口间距不大,上下颌有颚齿和犬齿,鳃部生有锐利的小刺,背鳍较长分为前后两部分,尾鳍为分叉的正  相似文献   

11.
12.
一、彭泽鲫苗种专池培育技术(一)苗种池的清整与消毒1.苗种池的清整。苗种池面积一般为1~3亩,水深08~15米,多为东西向长方形,其清整工作主要有清除杂草,补填漏塌,加高加固池埂,修整安置进排水渠和拦鱼设施,挖除池底过多淤泥等。2.鱼池消毒。在苗种下塘前10~15天,注水5~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干法消毒除野,彻底杀灭池内野杂鱼、敌害生物和其它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前不能排水的鱼塘,可以进行带水清塘消毒,但消毒剂量要加大,一般平均水深10米的鱼塘,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公…  相似文献   

13.
14.
大眼狮鲈 (Stizostedionvitreum)又称黄狮鲈或白眼鲈 ,隶属鲈形目、鲈科、狮鲈属 ,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东部 ,是北美优质的游钓和养殖鱼类 ,其产量居第二位。该鱼具有适温范围较广 (0—30℃ ) ,冬季可摄食 ,生长速度快 ,肉味好等特点 ,适合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放养。 1993年 ,哈尔滨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次由加拿大引进 ,并进行了池塘驯养大眼狮鲈的技术研究。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也于 1996年开始引进试养。 1996年 6月 ,长春市水产研究所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大眼狮鲈鱼的引进及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课题 ,通过三年的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5.
梭鲈鱼池塘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池塘中梭鲈鱼人工繁育的试验介绍,阐述利用这种优质鱼类在池塘中进行人工养殖的可行性及重要的推广价值,并对试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相应的对策。该试验是在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开翔先生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现我局已进行了5年,规模和产量不断提高。1992年,成鱼驯养面积900m^2,繁殖出水花25.4万尾,售出秋片1000尾;1993年,繁育出梭鲈夏花苗50000尾,秋片10000尾。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我站在丰县华山镇泥鳅养殖示范园进行了泥鳅的高密度、高产、高效养殖试验。试验面积560米2,累计生产成鳅2796公斤,创产值4.5万元,获利润1.5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总结如下:一、试验面积我们选择面积分别为140米2左右的池塘四个。东西向,朝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自如,电路设施齐全。二、池塘条件池深80厘米,池底淤泥保持在20~30厘米,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池壁用水泥抹光且高出水面40厘米,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外逃,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四周沿出水口要高出池埂地面,不能让地…  相似文献   

17.
鲟鱼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联 《内陆水产》2002,27(1):23-23
鲟鱼具有适应性广,个体大,广温性(存活水温1~32℃),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易驯化、养殖周期短、起捕率高等特点,适合池塘、水库及网箱养殖。现将池塘养殖鲟鱼技术介绍如下。1种苗培育1.1苗种来源从黑龙江购进受精卵,经人工孵化而来。受精卵卵径约2毫米,在19.5~20.6℃水温条件下,经80~120小时,便可全部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80%。孵化过程中,仔鱼出膜有一定时间差,因而在第一条仔鱼出膜那一刻,便专人收集仔鱼。1.2幼苗培育方法幼苗的培育可分3个阶段进行。阶段Ⅰ刚出来的仔鱼放在孵化盘内采用微…  相似文献   

18.
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是我国特有珍稀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其幼鱼体形独特,近年已成为国内外观赏鱼中的珍品.70年代以来,国内开展了胭脂鱼的移养驯化、人工繁殖及有关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但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尚未见专门研究.1990年《胭脂鱼全人工繁育技术》课题被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作者在承担该项目研究中,开展了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试验.现将几年来开展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池塘养殖史氏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场地根据史氏鲟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范围 ,同时也根据我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我们选择了夏庄蔬菜副食品研究所原建养殖虹鳟鱼的 3个水泥池 ,池子的规格长 4 0米 ,宽 5米 1个 ,长 2 0米 ,宽 5米 2个 ,池子两侧 8米处有大口井 1眼 ,井水常年在 14~ 18℃之间 ,用 2 84千瓦潜水泵提水 ,养殖鲟鱼排出的水可浇灌场内的果树及蔬菜 ,也可排到东侧 60米2 的小土池内养殖观赏鲤鱼等。由于水泥池多年没用 ,敌害生物和杂物较多 ,所以我们先用水浸泡 ,然后用刷子将池底和池壁多次洗刷 ,最后用高锰酸钾全池消毒 ,放苗前 2天将 2个池子打上 50厘米井水 ,同…  相似文献   

20.
梭鲈繁殖习性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鲈 (stizostedionluciopercaL)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 ,主要分布在前苏联的波罗的海、亚速海、黑海等地区 ,我国仅在新疆地区有分布。由于梭鲈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 ,近年来被广泛关注 ,是农业部、水利部两部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1993年以来 ,已先后被移植到山东、湖北、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但由于对梭鲈繁殖习性及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尚有欠缺 ,目前生产上苗种供应明显不足。笔者依据 1998~ 1999年对梭鲈池塘繁殖习性及苗种培育的试验观察 ,摸索出一些生产中的技术要素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