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订单农业”是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也是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换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 ,已为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及农村工作者广泛接受。本文试对其内涵、特点及发展作粗浅探讨。一、内涵与特点“订单农业” ,顾名思义 ,是指已落实产品订购合同、协议的农业 ,也称之为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双方的一方为农民或农民利益代表者 ,一方为企业或中介服务组织服务者 (包括农产品经纪人、运销大户等 )。也有中介服务组织先与企业签约 ,而后再与农民签约的情况。很明显 ,“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风险性四…  相似文献   

2.
对于如何破解“三农”难题,目前国内理论界和学术界不少学者寄厚望于实现另一个“三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而且,有的文章还深入地探讨了这“三化”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读后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让人得到许多启迪。笔者认为,只有在注重上述“三化”的基础上,一视同仁地做到充分认识、切实正视并全力实现本文所述的另一个“三化”。才能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比较完整的答案”。因为本文所述的另一个“三化”——农业现代化、农村信息化和农民知识化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一样,在破解“三农”问题中也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中央农村:亡作会议提出要“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体面劳动,是每个农民的“中国梦”,也是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大思路,通过推动实现这一目标,将撬动农业生产方式深刻转变。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创新体制,以解决农民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来,订单农业悄然兴起,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农产品好销,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农民的市场意识也十分淡薄。如今不同了,只有市场需要,产品才会好销。这对习惯于过去的农民来说,如何抓住市场来搞好生产成了一个难题。订单农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它在农民和市场之问架起了一座桥粱,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是一种好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 “特色农业”的兴起,改变了中国农村上千年沿袭下来的“靠天吃饭,量地裁衣”的被动局面。如何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抓好“特色农业”,这是各地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邯郸市临漳县按照“特色农业”的发展规律,使“小兔子”变成了“大产业”,并由此确定了“特、新、高”三字方针。 特 临漳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全县14个乡镇,425个村,56万人口。依托农业增产实现增效是富民强县的基础所在。但由于过来农业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开办农业保险.实现了“取百家救一家”.使农业保险成为黑龙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定心丸”。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3个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来,“三农”问题已成为全党及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集约经营”是我国农业的优良传统,现已逐步形成“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特点、生态环境状况和对农产品的需求,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既符合国情又适应经济状况,也易于为广大农民所接受,是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正确道路。建设“现代集约持续农业”要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生产目标,探索新的“农业生产体系”,不断总结和完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列车行”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次开启老西姓“学科学、用科学”的启迪之旅。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仍然是广大农民,只有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增加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含量,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我国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才会走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农业中专图书馆为发展现代农业,在开放办馆中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主动为"三农"培养基层农业推广人才、技能服务型和农村实用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为八亿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文从中国农业生产的现状、科技服务“缺位和滞后”和力量不足等问题入手,提出改革现行的农业科技运行和转化机制、开展科农携手共建利益共同体、发挥示范榜样作用、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等对策,促进科学研究面向生产第一线和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技服务,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3.
In Norway, the production andconsumption of organic food is still small-scale. Research on attitudes towards organic farming in Norway has shown that most consumers find conventionally produced food to be good enough.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he existence of food scandals in a country will affect consumer demand for organically produced foods. Norway is an interesting case because of its small-scale agriculture, few problems with food-borne diseases, and low market share for organic food. Similarities between groups of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of food,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when it comes to attitudes concerning environment, use of gene technology, and animal welfare have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market conditions for organically produced food.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indicate that organic farmers and organic consumers in Norway have common attitudes towards environmental questions and animal welfare in Norwegian agriculture. Conventional farmers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agreement with the way agriculture is carried out today. Unlike organic farmers and consumers, conventional farmers do not see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roblems with animal welfare in today's farming system. But like the organic farmers and consumers, and to a stronger degree than conventional consumers, conventional farmers renounce gene technology as a solu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agriculture.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ir importance for the market situation for organically produced foods.  相似文献   

14.
由我国农产品市场动荡问题入手,列出了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形式及其弊端;从政策、农民、农田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分析了适度规模耕地集约化的条件,指出目前我国适度规模耕地集约化的条件日趋成熟。以一个单一养猪产业链为例,详细阐述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并论述了它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等当前热点问题上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仙君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27-4328,4330
认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从农村人口的思想认识基础的变化得出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农民队伍正在萎缩,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困境,农地荒芜现象日趋严重,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受到威胁。围绕30年后“谁来搞农业”“、怎样搞农业”两个问题展开进一步分析,展望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农业企业化、产业化经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放活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培养新型农业人才,走农业企业化道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职院校具有服务地方"三农"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和地域优势,而要实现农职院校服务"三农"与自身发展双赢,选取何种服务模式至关重要。文章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的模式为例,探讨了服务"三农"的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服务"三农"的方法措施,以期为农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丽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5):18-21,58
农业科技创新对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对"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此,以河南省为例,阐述了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加快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九五”时期,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下降。因此,研究农业结构、农民就业、农民素质、农民负担、体制因素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信息化的智力核心--农业专家在线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实现全面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当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农业信息化的智力核心,农业专家在此过程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详实论述了东北农业大学农业专家在线网站自2002年初运行至今近三年的情况,旨在找到实现农业信息化的智力支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意义,总结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阐述了优化"两型农业"产业结构的标准及其具体的产业结构形式,并提出了优化"两型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