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撑绿竹新竹胸径、竹高、产量的影响,在贵州省习水县设置了不间伐(处理A)、中度间伐(处理B)、强度间伐(处理C)3个间伐强度的试验研究,以期为撑绿竹生产中进行合理间伐提供科学依据。经过2008、2009、2010连续3年的间伐试验,结果表明处理C的新竹平均胸径低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A和处理B的新竹竹高均高于处理C,处理B的新竹产量最高为18.15t/hm2、其次是处理A为15.62t/hm2、处理C最低为10.91t/hm2。撑绿竹林中度间伐有利于新生竹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撑绿竹新竹胸径、竹高、产量的影响,在贵州省习水县设置了不采伐(处理A)、中度间伐(处理B)、强度间伐(处理C)3个采伐强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C的新竹平均胸径低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A和处理B的新竹竹高均高于处理C,处理B的新竹产量最高为18.15 t/hm2,其次是处理A为15.62 t/hm2、处理C最低为10.91 t/hm2。撑绿竹林中度间伐有利于新生竹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2008~ 2010年间在贵州省赤水市、仁怀市、习水县分别设置试验地,开展了不同改造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改措施的应用,撑绿竹的胸径、竹高、竹材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到2010年,处理A最有利于撑绿竹新竹生长,平均胸径达5.38 cm,平均竹高8.81 m,竹材产量15.02 t·hm-2.砍灌割草间伐、竹丛施肥、竹蔸培土相结合的低产林改造措施,可明显提高竹材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立地因子对撑绿竹竹丛营养空间拓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黔北山区31个样地的调查,分析了不同立地因子对撑绿竹3号平均冠幅、平均篼幅等营养空间因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冠幅与造林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赤水市和仁怀市对撑绿竹不同施肥量对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施肥量设置0.3 kg/丛、0.4 kg/丛、0.5 kg/丛、0.6 kg/丛以及对照5种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在赤水市和仁怀市2个试验点均表现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生竹胸径、竹高、质量的增幅相应增大,且以0.6 kg/丛施肥量的效果最好。不同施肥处理间,2个试验点的新竹胸径、质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竹高方面,赤水试验点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在仁怀试验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省撑绿竹栽培区13个县(市)67个点342株样株胸径、株高、枝下高以及竹材质量的实测值,分别以胸径、株高、枝下高为自变量(x),以竹材质量(Y)为因变量,采用一元线性、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等数学模型分别拟合它们之间回归方程,并对方程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经分析比较选择因变量竹材质量(Y)与自变量胸经(x)建立的回归模型Y=1.093-0.788X+0.315X2编制贵州省撑绿竹竹材重量表,在生产上具有可靠和简洁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年对撑绿竹在本市的生长表现的观察,结合气候、土壤、水力、肥力、地形等因素对撑绿竹生长影响,总结出一套撑绿竹的生产经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运用剪纸称重法对撑绿竹(Bambusa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grandis叶面积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叶面积与胸径成直线回归关系,其回归模型为Y=-20092.924+43594.484X。利用该方程可制定撑绿竹胸径与叶面积关系表,计算林分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撑绿竹护岸林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护岸林是三峡水库能否起长久效益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通过对三峡库区撑绿竹护岸林的调查,测定了撑绿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因子,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非线形回归和幂函数方程进行数学模型拟合,得出结论:三峡库区的撑绿竹护岸林具有较大的生物量,生物量与胸径拟合方程为W=1.346 3 D0.167 4,R=0.645 6;生物量与竹高拟合方程为W=0.174 5 H1.3102,R=0.994 1;单株总生物量随生长年限变化方程为Y=1.368 8x0.709,R=0.981 9.  相似文献   

10.
对雅安引种的撑绿竹在雨雪冰冻灾害后的发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退笋变化规律与发笋规律基本吻合,即发笋高峰也是退笋高峰(8月下旬),退笋率灾后明显大于灾前,发笋率灾前灾后变化差别不大,在笋期的前35 d冻前与冻后的高生长基本一致,35 d后冻后(即发笋盛期和末期)绝对高度与高生长速率明显大于冻前,冻后幼竹高生长的Logistic曲线模型为:H=651.915/1+e6.867-0.12t。  相似文献   

11.
撑绿竹栽培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撑绿竹的生物学特性,从撑绿竹的生长及结构研究、栽培技术研究和利用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撑绿竹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撑绿竹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2.
撑绿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撑绿竹是采用"撑嵩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为母本、"大绿竹"(Dendrocalamopsis daii Keng f.)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速生优良竹种。撑绿竹笋期大致可划分为初期、盛期、弱期和末期四个阶段。出笋率,初期占35.8%,盛期占37.3%,弱期占22.2%,末期占4.7%。竹笋高生长是随出笋时间的推迟而逐渐加快,出笋初期日均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9.7%,盛期占10.5%,弱期占21.8%,末期占58.0%。竹笋平均地径5.1厘米,小于平均地径的竹株占54.8%,等于平均地径的竹株占34.0%,大于平均地径的竹株占11.2%。抽枝发叶历程约120天。总退笋率为21.2%,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随笋高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撑绿竹出笋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富县引种的撑绿竹出笋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撑绿竹出笋期在5月下旬至9月下旬左右;退笋多出现在末期;高生长的logistic曲线模型为:H=867.168/(1 e4.793-0.735);昼夜总生长量达7.09cm,夜间生长量几乎是白天生长量的1.76倍.  相似文献   

14.
15.
撑绿竹是一种速生优良竹种,适应较强,产量高,是珙县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营造的主要竹种之一。多年以来,撑绿竹在珙县紫色砂土上的造林成活率一直不高。本文通过对比实践操作及调查分析,提出了珙县紫色砂土撑绿竹营造较为系统、完善的栽植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撑绿竹在水富县的引种造林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水富县引种造林的撑绿竹进行成活率调查、生长表现观测、施肥及抚育择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撑绿竹能够适应水富县生态环境条件,且合理的抚育管理有利于提早成材。因此引种撑绿竹具有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广西等地的撑绿竹林中爆发了大面积的长足竹大象虫害,其危害之大,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撑绿竹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该竹种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为了有效防治该虫害,文中以近年来广西区爆发的长足竹大象虫害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药剂种类(A)、施药方法(B)、药剂浓度(C)及施药次数(D)等防治手段,用感虫率和感虫指数作为虫害控制效果的考核指标,就不同药剂处理对虫害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该虫害控制效果较好的药剂为A2(赣竹药Ⅰ+粒粒金+锐劲特)和A1(杀虫双+万金丰+氧化苦参碱);最适药剂浓度为C1水平,即600倍;最适用的施药方法为B3(蔸部土壤+喷雾)和B1(竹腔注射+竹基节削青涂抹+蔸部土壤);最佳施药次数为D4,即5次。  相似文献   

18.
在黔北撑绿竹主要栽培区赤水市的部分乡镇进行真菌病害调查、并采集症状典型的新鲜病株供室内鉴定,共分离出14种真菌病害.分别阐述了每种病害的症状与病原.  相似文献   

19.
撑绿竹竹腔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丛生竹竹腔壁具有吸收功能,以撑绿竹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进行竹腔施肥,探索丛生竹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1.0%的磷酸二氢钾能提早出笋7d左右;分别施用0.5%、1.0%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明显增加撑绿竹出笋数量,0.5%、1.0%的尿素以及0.5%的磷酸二氢钾对撑绿竹胸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凤余 《中国林业》2009,(16):44-44
竹业是贵州省三都县人民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调整中重点发展的产业,撑绿竹是三都县竹业壮大的首选竹种,培育撑绿竹笋、竹两用林,见效快,是山区人民脱贫增收奔小康的发展之路。1999年三都县从广西玉林林科所引进撑绿杂交3号、5号竹种,其具有发笋多、生长成林快、竹材纤维长、竹材产量高的特点,是优良的造纸原材料之一,年亩产材可达2~5吨,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