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自2011年引入黄陵县后,成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更进一步挖掘该技术的增产潜力.进行玉米不同覆膜方式、覆膜时期集雨节水保墒增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膜玉米不同覆盖方式集雨节水增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安定区春玉米在不同覆膜方式、不同覆膜时期条件下的集雨节水、保墒能力及增产效果,总结出了安定区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的增产效果,确定了适宜安定区地膜玉米种植的新模式,为旱地节水农业技术提供数据,以秋季双垄沟全膜覆盖处理的产量为最高,是9 460.50 kg/hm2,比对照增产6 882 kg,增产率为72.70%。  相似文献   

3.
开展全膜玉米不同覆膜方式集雨保墒及增产效果试验,探索总结适合静宁全膜玉米的最佳覆膜方式.结果表明,以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集雨保墒效果最好、产量最高,全生育期耕层土壤水分较对照高3.4%,平均产量达13 102.5 kg/hm2,较对照增产1 186.5 kg/hm2.  相似文献   

4.
刘琳 《农技服务》2013,30(2):158+160
通过对玉米单垄覆膜集雨沟播抗旱栽培的试验分析,寻找出适宜晴隆县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的配套种植技术,为稳定玉米生产提供科学种植依据。结果表明:单垄覆膜集雨沟播抗旱栽培技术既起到集雨保墒的目的,又对保持土壤水分蒸发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旱地玉米覆膜保墒集雨补灌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吉县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玉米覆膜保墒集雨补灌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覆膜栽培条件下补灌量不同表现差异较大,集水补灌效应最明显的最佳补灌量为362.8 m3/hm2,产量可达5938.4kg/hm2,对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有效,能达到充分挖掘旱作区增产潜力的目的,是提高旱地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农田雨水在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中得到高效利用,进一步探索降水利用率、不同水分环境与产量水平下的作物需水特征和水分生长模型,作物水分状况信息及水分平衡等方面的规律,2011年4月15日开始,作者在秦州区汪川镇良种场设立了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试验土壤墒情监测点。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是一项充分接纳和利用自然降水、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显著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益的有效旱作农田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玉米覆膜增产效能,笔者进行了玉米起垄覆膜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起垄覆膜栽培具有保温防寒、保湿防旱等作用,能促进全苗壮苗和生长发育,从而确保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在榆中北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进行的玉米不同覆膜形式与集雨补灌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采用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栽培玉米,利用集流窖水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作物缺水时适时补充灌溉,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可在同类旱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玉米产量,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平作膜上精播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作膜上精播处理比常规垄作处理地温提高2~3℃,储水量增加13.13%,产量增加13.87%,水分利用率增加20.40%。平作膜上精播技术能够提高耕层土壤温度,与常规垄作覆膜相比具有良好的集雨保墒效果,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及增产措施进行30年回顾。系统论述了玉米种植应实现专业化和区域化,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科学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以及扩大覆膜面积,推广育苗移栽等主要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区小麦玉米雨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根据榆中县东部半干旱农业区的特点,总结推广的旱作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集成技术模式可使旱地玉米平均单产比半膜覆盖增产30.4%,增加产值2345.4元/hm2;小麦微垄覆膜集雨集成技术模式可使旱作小麦的平均产量比露地常规种植对照增产25.2%,增加产值758.25元/hm2。并重点从选地整地、选用良种、起膜覆膜、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抗旱、增温、保墒、提质、增收、集雨及防终霜冻害等突出特点。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不仅可使玉米提早成熟,还能明显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3.
玉米覆膜技术是北方地区常用的在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的御寒手段,通过对东北地区玉米地进行大垄行间的覆膜工程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东北地区玉米的产量。同时,玉米覆膜技术的使用有增温、保湿、抗旱、提质、增产等效果,因此,如何提高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成为东北地区能否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优质绿色环保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技术原理 双垄全覆膜玉米种植技术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及垄沟种植等多项技术融为一体的玉米创新种植技术,技术原理是在起垄过程中形成2个大小弓形的垄面,2个垄面宽度和高度不同,大小垄沟相接触的地方就是播种垄沟.起垄后使用塑料膜覆盖,塑料膜之间不要留有空隙,播种沟内要按照种植株距进行打孔种植,大小垄形成微型集雨面,接纳降...  相似文献   

15.
地膜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传统半膜覆盖、行间覆膜、双垄等行距宽覆膜、全覆膜双垄沟播几种玉米覆膜方式与常规不覆膜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地膜玉米不同覆膜方式增温、促熟和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覆膜方式中,双垄等行距宽覆膜、半膜覆盖、全覆膜双垄沟播增温、促熟效果较好,双垄等行距宽覆膜比常规不覆膜增产26.09%,全覆膜双垄沟播比常规不覆膜增产21.60%,半膜覆盖比常规不覆膜增产14.49%,行间覆膜比常规不覆膜增产3.27%.  相似文献   

16.
旱地玉米秋覆膜春播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旱地秋覆膜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性能,尤其对1.0 m以内土层土壤贮水保蓄效果更为明显.玉米秋覆膜较春覆膜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提高4.88 kg/(mm·hm2),产量平均提高21.2%,产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田间地膜覆盖面积的增大,土壤保水效率(蓄水效率)增加、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蒸腾速率提高、叶面积系数(LAI)增大,抽雄前增温效果明显,促进了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延庆县主要粮食作物,占全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90%以上。为促进全县玉米生产向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从2007年开始研究绿色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2012 年延庆县开始创建6667hm2全国绿色食品原料( 玉米) 标准化生产基地,已取得初步成效。文章介绍了延庆县春玉米生产情况,阐述了春玉米绿色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为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玉米垄作覆膜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该项技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使地面蒸发降到最低,实现了集雨、保墒、增产。近年来贵州省平坝县夏季旱情较为严重,为探索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措施,特实施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探索出处理B即"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栽培模式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区玉米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推广应用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该技术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一体化播种技术的玉米垄形规范,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且集雨效果好,各生育期0~100 cm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所提高。玉米产量最高达9 545.45 kg/hm2,较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增收3 305.45元/hm2、较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增收4 658.25元/hm2,且该技术减少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作业工序,便于实现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双垄全膜、平覆全膜、小垄沟半膜、露地起垄种植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1705.55千克/公顷,比小垄沟半膜种植增产2912.55千克/公顷,增幅33.12%;比露地起垄种植增产4956千克/公顷,增幅68.46%。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5天~9天,是适合秦州区玉米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