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就经典遗传学方法在光温敏不育性研究中的适合性、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对育性表达的影响、育性指标在光温敏核不育系遗传研究中的选择、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遗传与定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国内外应用分子标记定位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分子定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应用形态标记、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的定位结果,指出了目前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单株育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S-1和5460S等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单株育性的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除安农S-1外,其它7个不育系株内颖花间育性均存在显著差异,连续套袋自交对降低颖花间的育性差异效果不大;不育期间有少量自交结实,结实粒在穗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它们具有与相应不育系一致的光温敏核不育特性。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3,(3):25-30
研究了粳型两用不育系D18S和栽培品种黏2杂交的F2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结实率,并利用水稻第7染色体上的7个SSR标记进行了连锁分析,绘制了遗传图谱,同时利用上述标记对所调查的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①D18S×黏2的F2群体中正常结实株和不育株的比例呈3∶1,说明在D18S/黏2群体的不育性受一个隐性独立基因的控制;②控制D18S的不育性的光敏核不育基因位于第7条染色体长臂段的RM445和RM418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4.5cM和0.7cM;③在所标记的区段检测出株高和穗长的QTL,其对株高和穗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5%和20.0%,另外结实率的QTL能解释83.2%的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6.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和应用为杂交水稻生产由“三系法”向“两系法”转变提供了种质基础。本文综述了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温度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研究结果 ,归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条件下育性的变化及其育性转换对温度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8.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W6154S、N12S、N15S、N21S、N30S5个不育系为材料,于8月下旬及10月上旬进行了开花习性的观察,结果表明:1.穗开花所需时间一般5~7d,可育比不育短。一穗的盛花期可育时都分布在前期,不育时则因不育系不同差异较大。2.不育系的日开花动态受育性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花的高峰时段、峰值、花时集散及日开花朵数等方面。3.不育系的开颖角度和柱头外露率有的受育性和环境影响明显,有的不明显,有的只受育性影响。4.各不育系的开颖时间受环境影响差异很大,在同一环境里不育系都表现不育比可育开颖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139S温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光温敏核不育系139S应用基础,利用自然生态条件下3年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室(箱)、冷水池鉴定,对温敏核不育系139S的温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为22.6~23.0 ℃.育性敏感期在幼穗分化第Ⅳ至Ⅵ期,其中以第Ⅴ至Ⅵ期最为敏感.在育性敏感期内,人工气候室以(20.0±2.0) ℃处理1 d,在自然条件下1 d日均温22.0~23.0 ℃,不育性不波动.在人工气候室以日均温23.5 ℃处理11 d,有10%的单株出现不育性波动,染色花粉率0.15%,自交结实率为零.  相似文献   

10.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研究在生态学、细胞学、遗传学及生理生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概述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过程中氨基酸、酶活性 ,内源激素及蛋白质的变化 ,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新质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质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 6S系我室从CP2 3 1×奉新红米杂交F3 群体中发现 1株不育突变体选育而来。该不育系属早籼类型 ,3月下旬、4月下旬、5月下旬和 6月中旬播种 ,其播始天数分别为 78~ 80d、68~70d、65~ 67d和 5 5~ 5 7d。株叶形态好 ,主茎叶片数 1 2片 ,每穗颖花数 96;米质优 ;开花习性好 ,柱头外露率高达 82 .5 %。育性转换明显 ,且育性转换以温度诱导为主 ,光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属温光型 ,即高温长光不育 ,低温短光可育 ;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 2 3 .5℃左右 ,在南昌不育期长达 80d ;可育期结实率高。该不育系的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并具一定的广亲和性 ;配合力强 ,可配制出长江中下游早稻中熟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2.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5460S同它的等基因可育系5460,原始亲丁IR54以及4个具研究标记性状的品种杂交,全部组合的正反交杂种F1都表现可育,证明5460S温敏不育是一隐性性状,5460S同5460杂交的F2,B1F1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率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5460S是5460的单隐性育性基因空变系;该突变基因符号暂定“tms(t)”,在5460S同金早6号的组合,温敏核不育也表现1对  相似文献   

13.
用具有披叶性状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G156S与直立叶性状的恢复系杂交,对其F1代、F2代及B1F1代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披叶性状对直立叶性状为隐性遗传,受1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对籼型核不育系蜀光612S、蜀光357S、泸光2号、2301S,粳型核不育系N5088S、N7001S、N95076S、N94S的育性转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论籼型还是粳型,育性转换在不同的环境因子条件下表现明显,其规律除了受品种特性主导外,温度对各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在云南省水富县300m,700m两个海拔试点上,对8份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育性表现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育性表达随光温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同一核不育系的育性一般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随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并对材料的温敏时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准S、P88S和Y58S进行分期播种,连续观察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研究这些不育系在海口地区的生育特性和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不育性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10~ 25 d;准S在5月15日至10月16日不育性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5...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花粉育性受光照、温度的控制,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短日、低温条件下表现可育.水稻对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表达条件、遗传规律、基因定位的研究对于两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利用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1S、N9S和海3S)为供试材料,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再生稻与头季稻的育性差异及其与光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头季稻相比,光温敏核不育系再生稻的不育期明显缩短,育性大幅度提高,各不育系间的再生稻育性恢复程度存在差异;在同一不育系中,创伤性(割蔸、拔穗)再生稻与生理性再生稻的育性变化差异不明显;再生稻的可育花粉率与光温因子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其光温敏感性较头季稻增强;再生稻育性比头季稻提高的原因与其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提高有关,4个不育系再生稻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比头季稻平均高2.8 ℃。  相似文献   

19.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遗传与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首次发现于我国,1973年石明松在沔阳沙湖原种场的晚粳农垦58大田发现,经鉴定分析其不育性受对光长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主基因控制,属可遗传的生理不育,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聚合杂交或轮回选择方面具有很大科学价值〔1〕。1985年正式命名湖...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云南省水富县自然光温条件下,通过不同海拔分期播种试验,对籼型不育系蜀光612S、蜀光357S、泸光2号、2301S。及梗型核不育系N5088S、N7001S、N95076S、N94S的育性转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论籼型还是粳型,育性转换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明显,其育性转换规律除了受品种特性主导外,温度对各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光照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