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杉木林林分改造后林下药用植物的群落多样性特征,选取广东省韶关市小坑森林公园内7个经人工改造林分后的样地为研究对象,2个不同林龄的杉木林和1个次生林为参照对象,利用α和β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林分类型改造后林下药用植物多样性。结果显示:10个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植物共有64科117属171种,其中药用植物55科84属106种。入药部位方面根入药的植物数量最多(45种,占比27.77%),药效方面清热药数量最多(56种,占比25.79%)。不同林分类型间林下植被草本层的丰富度差异较小,而不同林分间灌木层的丰富度差异较大。林下药用植物灌木层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阔叶混交林(10)和三代杉木林(10),草本层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山杜英纯林(4.66)和三代杉木林(4.66)。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植被和药用植物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林下植被和药用植物灌木层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较为平稳。草本层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比灌木层较高,灌木层药用植物比林下植被较高,并且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改造后的阔叶树种林分林下药用植物β多样性更趋于一致。综上,杉木林林分类型改造后将降低林下植被和药用植物的群落多样性,阔叶混交林更适宜开展灌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而山杜英纯林更适宜草本药用植物,建议进一步加强林下药用植物多样性恢复动态的监测。研究结果可为林下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木抚育可以加快林木的生长,是目前保护林木生态系统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合理缩短林木砍伐的周期,保障林木健康生长,对于提高林木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研究实施林木抚育间伐措施,对于林木生长、林木质量、林木生长稳定性的影响,希望对于我国林业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坡面林地不同集水措施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研究了不同集流措施对黄土高原坡面生长的林木组织水势、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以及对刺槐幼树高、径和树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拍光林地坡面及在拍光坡面喷涂有机硅防止雨水下渗的集水措施对改善林地土壤及林木水分状况、促进林木代谢活动、加速林木的生长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乡土植物与植物多样性关系的分析,阐述乡土植物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乡土植物提高植物多样性的措施,以为建立与保护植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彭小林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23-25,80
在福建省光泽县的杉木(中、下坡)和马尾松(上坡)林采伐迹地上营造5个乡土阔叶树种和马尾松的试验林。造林后7年,鹅掌楸、厚朴、枫香、观光木生长较好,平均树高均超过5m,高于马尾松,而华东野核桃生长最差,平均树高仅2.9m,低于马尾松。5种阔叶树在山坡中下部生长量和造林保存率均高于山坡上部。与营造马尾松人工林相比,营造阔叶树7年后表层(0~20cm)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降低,有机质、全N、水解性N、速效P和速效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对20~40cm层次土壤性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很大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森林是重要的资源,通过森林抚育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经营,合理调整森林中树木的组成和林分的密度,促进林木更好生长。文章就森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混交模式桉树人工林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多样性,为桉树混交林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测定广西高峰林场4种类型18年生桉树林分(桉树×大叶栎混交林、桉树×红锥混交林、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和桉树纯林)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等生长指标,分析其林下灌草层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和多样性特征。【结果】桉树×红锥混交林中桉树单株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高于桉树纯林,即桉树与红锥混交对桉树单株生长具有促进作用。4种类型桉树人工林林分的蓄积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桉树×红锥混交林(373.733 m3/hm2)、桉树×大叶栎混交林(366.042 m3/hm2)、桉树纯林(339.860 m3/hm2)和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249.041 m3/hm2),其中,桉树×红锥混交林、桉树×大叶栎混交林和桉树纯林的蓄积总量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三者均极显著大于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P&...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包括对树高、直径、成活率和成材率、干材产量、生物量、干材质量、根系等方面的影响,以为植物造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板栗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种之一,广泛分布于辽宁以南各个省区.在浙江安吉县,板栗林多为人工纯林,林分结构单一,林下植被覆盖率低.为了探讨林分改造对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在安吉县杭垓镇选择16年生板栗林地,于2011进行间植香榧、红叶石楠、红茴香等植物,以同一地区板栗林为对照.林分改造3年后,设立样地,调查林分改造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林物种多样性变化主要来自更新层,改造后板栗林乔灌层物种丰富度为17.13 (±2.64),Shannon-Wiener指数为2.45(±0.29),Simpson指数为0.87(±0.06),均分别高于未改造林地的对应值(13.5±1.93、2.23±0.16和0.86±0.03).统计分析表明,改造林地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未改造林地均无显著差异,但林分改造后群落结构更趋于稳定,生态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保水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中的使用效果,试验对保水剂的保水性能及使用保水剂后3种造林树种植株的生长特征及根系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保水剂能显著促进造林树种植株的生长发育,使植株的基径、树高、侧根数、侧根长、总干重、根干重等比不用保水剂的对照植株明显增加,根冠比增大.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保水剂进行造林时,要选择适宜的剂型和造林季节,这是保水剂抗旱造林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根据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和规划的有关要求,对茂名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和初步统计,剖析了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样性保护原则及发展方向。明确了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的选择原则,各类绿地树种的品种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天然杉阔混交林中 ,土壤营养元素对杉木及其他建群种优势度的重要性因树种而异 .影响杉木优势度的首要土壤营养元素为缓效钾、碳氮比及有机质 ;影响木荷优势度的首要土壤个营养元素为全钾、速效钾、碳氮比 ;而影响甜槠优势度的首要土壤营养元素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 .影响杉木及其他建群种优势度的首要土壤营养元素亦因树种不同 ,其影响杉木及其他建群种优势度的作用方向既有相同的亦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容器对木荷等3个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7种不同容器对木荷、无柄小叶榕、法国海岸松等3个树种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容器对不同树种苗木生长初期的株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的苗木培育一定时间后,苗高及地径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但最早出现时间不同,木荷出苗75 d差异达显著水平,无柄小叶榕在出苗后60 d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海岸松出苗135 d,差异达显著水平.容器2可用于培育木荷容器苗,容器1和容器2不适用于生产无柄小叶榕容器苗.容器1和容器2可用于生产法国海岸松Ⅱ级苗.  相似文献   

14.
容器规格和养分加载量是影响容器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以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和赤皮青冈的2a生容器苗为对象,设置容器规格和缓释肥加载量2因素4水平的析因试验,分析不同容器规格、缓释肥加载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各珍贵树种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容器规格及缓释肥加载量。结果表明,随容器规格和缓释肥加载量增大,各树种容器苗生长势愈好,容器规格为C3(18cm×20cm)时,各树种容器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最大,容器规格增大到C4(20cm×20cm),仅赤皮青冈苗高有显著提高;而容器苗生长量较大时对应的加载量则因树种而不同,红豆树和赤皮青冈为F2(2kg·m^-3),而浙江楠和浙江樟则为F3(3kg·m^-3)。根系生长量亦随容器规格变大而增加,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和赤皮青冈根系分别在容器规格C3、C2(16cm×18cm)、C4和C4时发育较好;红豆树根系随加载量增加变细变长,其根系体积在加载量F2时最大,浙江楠和浙江樟分别在加载量F3和F1时根系各项指标值较大,加载量增加反而抑制浙江樟根系生长,赤皮青冈根系则受加载量的影响不明显。各树种根冠比随容器规格增加变化不大,但随着加载量的增加,均表现出减小的趋势,最小加载量F1(1kg·m^-3)时,根冠比最大。除红豆树外,容器规格和加载量2因素对各树种的交互效应明显,经初步评价,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和赤皮青冈优质容器苗培育的组合分别为C3F2、C3F3、C3F3和C4F2,相对其他3树种,赤皮青冈更适宜于较大规格的容器;浙江楠和浙江樟较红豆树和赤皮青冈要求更多的基质养分。  相似文献   

15.
不同造林密度对5种相思树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江雄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57-160
对密度为55株/667m2、74株/667m2、110株/667m2的5种相思树种的树高和胸径进行了研究,探求造林密度对相思树种的生长的影响,为相思树种的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对经过4a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树高和胸径有一定的影响,造林密度对相思树种的胸径影响较大,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胸径表现出与密度负相关,55株/667m2林分的平均胸径为9.17cm,74株/667m2林分的平均胸径为8.11cm,110株/667m2林分平均胸径为7.21cm。在不同密度下5种相思树种的年生长量各异,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的树高及胸径的平均年生长量都优于其它3种相思树种,具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网袋容器技术培育苗木树种,对喀斯特白云质砂岩山和碳酸盐岩山进行造林试验,追踪测定苗木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最后根据苗木长势筛选出适应喀斯特小环境特征的适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7.
侧柏游憩林抚育对林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适合侧柏游憩林的最佳抚育模式,分别对北京西山地区阴、阳坡厚土侧柏林分进行了3种不同模式的抚育,采用分层样方法连续4a定位监测林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动态.结果表明:1)抚育后第1~3年,阴、阳坡厚土侧柏林分林下植物优势种组成不变,灌木层孩儿拳、荆条及草本层求米草的优势度相对稳定.2)A1、A3抚育模式下,阴坡厚土林下植物Patrick指数R显著增加(P<0.05),其中A3模式丰富度作用效果最佳;B2及B3抚育模式下,阳坡厚土林下植物R显著增加,其中B2模式丰富度作用效果最佳.3)A1、A3抚育模式下,阴坡厚土林下植物Shannon指数H′显著增加(P<0.05),其中A3模式多样性作用效果最佳;B1抚育模式下,阳坡厚土灌木层植物H′显著增加.4)不同抚育模式下,两种林分林下植物Pielou指数J(8),w相对稳定.对侧柏游憩林实施不同模式的抚育是科学可行的,有助于维持林下植物组成稳定性和提高植物多样性.建议阴坡厚土林分采取A3抚育模式,阳坡厚土林分采取B1或B2抚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弄清假马鞭对本地农作物的化感效应,利用培养皿滤纸法,初步研究了假马鞭花器官水浸提液对6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假马鞭花器官浸提液均抑制6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低浓度对植物根长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抑制根的生长,对苗高既起抑制作用也起促进作用;对叶绿素a含量及CAT活性总体上表现出抑制作用;假马鞭花器官各浓度浸提液对油菜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轻微的促进作用,而对其他5种受试植物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上海青>莴苣>苋菜>空心菜>黄瓜。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薇甘菊水浸液、茎叶覆盖和不同种植密度对盆栽橡胶树小苗生长和橡胶树小苗与薇甘菊叶绿素荧光特性来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对橡胶树小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橡胶树和薇甘菊间的化感与竞争潜能。结果表明,薇甘菊鲜样水浸液0.25 g/mL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籽苗芽接小苗的茎围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小苗的株高生长无显著作用。薇甘菊茎叶覆盖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芽接小苗茎围增量显著高于种植薇甘菊1株处理,而与其它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处理后3和9个月,各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也反映了薇甘菊水浸液0.25 g/mL和薇甘菊覆盖处理的橡胶树小苗光合效率高。因此,在试验的时间内和条件下,薇甘菊植株对橡胶树小苗还未造成不良影响,薇甘菊水浸液和茎叶覆盖能促进橡胶小苗生长,生产上可以用作有机绿肥,但必需晒干以免造成入侵危害。  相似文献   

20.
间伐强度对不同林分类型下层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调查了该公园内4种不同间伐强度下5个典型林分类型固定试验地间伐1a后的物种多样性,并应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林分类型之间与不同间伐强度之间下层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伐后的不同林分类型下层物种多样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短期效果看,间伐能显著提高林分的物种多样性;间伐地下层平均高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对照地差异极不显著;对此试验地,Margalef指数反映物种多样性变化最为灵敏,Shannon-Wiener指数次之,Simpson指数较不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