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猕猴桃起源于我国长江流域,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猕猴桃产业,主要是引进新西兰品种海沃德推广,该品种耐贮性好,但早果性、丰产性欠佳,品种一般。上世纪90年代,新西兰选育出世界第二代猕猴桃品种Hort 16A(也叫黄金果),除外观较差外各方面性状不错,但不适合我国栽培,而且Hort 16A申请了在我国  相似文献   

2.
正猕猴桃起源于我国长江流域,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猕猴桃产业,主要是引进新西兰品种海沃德推广,该品种耐贮性好,但早果性、丰产性欠佳,品质一般。上世纪90年代,新西兰选育出世界第二代猕猴桃品种Hort16A(也叫黄金果),除外观较差外各方面形状不错,但不太适合我国栽培,而且Hort16A申请了在我国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16,(4):64
正猕猴桃起源于我国长江流域,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猕猴桃产业,主要是引进新西兰品种海沃德推广,该品种耐贮性好,但早果性、丰产性欠佳,品质一般。上世纪90年代,新西兰选育出世界第二代猕猴桃品种Hort16A(也叫黄金果),除外观较差外各方面形状不错,但不太适合我国栽培,而且Hort16A申请了在我国的的品种权保护,给该品种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振兴中国猕猴桃产业,通过30多年的科研攻关,湖北省农科院果  相似文献   

4.
<正>猕猴桃起源于我国长江流域,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猕猴桃产业,主要是引进新西兰品种海沃德推广,该品种耐贮性好,但早果性、丰产性欠佳,品质一般。上世纪90年代,新西兰选育出世界第二代猕猴桃品种Hort 16A(也叫黄金果),除外观较差外各方面形状不错,但不太适合我国栽培,而且Hort16A申请了在我国的的品种权保护,给该品种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振兴中国猕  相似文献   

5.
正猕猴桃起源于我国长江流域,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猕猴桃产业,主要是引进新西兰品种海沃德推广,该品种耐贮性好,但早果性、丰产性欠佳,品质一般。上世纪90年代,新西兰选育出世界第二代猕猴桃品种Hort16A(也叫黄金果),除外观较差外各方面形状不错,但不太适合我国栽培,而且Hort16A申请了在我国的的品种权保护,给该品种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振兴中国猕猴桃产业,通过30多年的科研攻关,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终于选育出了具有"早熟、黄肉、无毛"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红阳、金艳、楚红、Hort16A、贵长5个猕猴桃品种在六盘水的生物学表现,指导修剪、花果管理等栽培与管理过程,对5个猕猴桃品种的物候期、枝条特性、叶片特性、开花特性及生长结果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红阳物候期早、易成花、易座果、结果枝率高、成枝率高、树势中等,金艳树势中等、叶片最小、结果枝率高,楚红成花能力弱、坐果率低、结果枝数量少、成枝率低,Hort16A成花能力弱、结果枝数量少,贵长易成花、叶面积大、叶厚色深、易座果、结果枝率高、成枝率高、树势强。在六盘水地区,选择适宜的中熟、晚熟且生长势强的品种与主栽品种红阳搭配,可逐渐形成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格局,增加品种的多样性,提高六盘水猕猴桃产业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猕猴桃品种之间的形态差异,以12个中华猕猴桃和6个美味猕猴桃品种为研究对象,观察并统计其花冠、花瓣、花萼、花柱的长度以及花瓣数。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的花形态上略小于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中‘Hort16A’、‘华优’和‘翠玉’的雄蕊相对较少,‘金丰’雄蕊少且花瓣较宽。美味猕猴桃中‘秦美’和‘金魁’花瓣较宽,‘翠香’的花瓣卷曲且雄蕊长,‘Hayward’雄蕊多且长。  相似文献   

8.
‘华优’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雄株Y-609、Y-624、Hort16A雄株、K56、紫华雄5种不同雄株花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研究‘华优’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雄株花粉对‘华优’授粉后,‘华优’猕猴桃果实座果率、果实的形状、单果重、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硬度、种子重、种子数、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可滴定酸、干物质、色度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同花粉影响着‘华优’猕猴桃的外观与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Hort16A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顶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丛生芽诱导、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丛生芽诱导培养中,培养基中生长调节剂最适浓度组合为6-BA 1 mg/L与NAA 0.03 mg/L,丛生芽的诱导率到达92%,芽的长势较好。生根培养中,在1/2MS培养基中生长调节剂IBA最适浓度为0.5 mg/L,生根率到达了98%。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砧木[昭通猕猴桃(A1)、显脉猕猴桃2号(A2)、簇花猕猴桃(A3)、硬毛猕猴桃(A4)]、不同接穗[红阳猕猴桃(B1)、Hort16-A(B2)、贵长猕猴桃(B3)、Hort16-A种子繁殖植株(B4)]、不同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菌液浓度[5×105(C1)、5×106(C2)、5×107(C3)、5×108(C4)cfu/mL]和不同接种方式[注射接种(D1)、创伤接种(D2)、针刺接种(D3)、无伤接种(D4)]4个因素进行L16(4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因素对猕猴桃溃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授粉树对美味猕猴桃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而为科学配置授粉树提供依据。以自然授粉为对照,选用红阳雄、スツク、Hort16A雄、早雄、徐香雄、陶木里6种花粉,分别给徐香、海沃德、香绿猕猴桃雌株授粉,研究不同授粉组合对3个美味猕猴桃坐果率、果实外观品质(果实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萼片宿存情况及果实形状)、采收时和软熟后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及维生素C含量)及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雌株和雄株猕猴桃品种开花物候期相差较大,花期最长的有9 d,最短的只有3 d,花性状差异也较大;相同雄株猕猴桃花粉对不同雌株猕猴桃授粉,不同雄株猕猴桃花粉对相同雌株猕猴桃授粉,均对坐果率有较大影响,且均高于对照;果实外观品质、采收时和软熟后内在品质及种子性状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综上,徐香雄适合作为徐香和海沃德的授粉树,而香绿可以采用红阳雄和陶木里混合花粉进行授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明不同环割处理对猕猴桃植株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找出最适环割方法,为制定猕猴桃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Hort16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环割部位、环割时期及环割程度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结果蔓中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①不同环割部位处理结果表明,初花期在主干嫁接口上方5~10 cm、双主蔓分支点上方2 cm或直径≥1.5 cm的结果母蔓分支点上方2 cm处环割一周均可显著提高果实纵经、横径和单果重,但主干环割还可显著提高结果蔓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两主蔓环割可显著提高果实叶黄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含量;结果母蔓环割可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a、b及总量。②不同环割时期处理结果表明,主干上初花期环割比花后10、20 d环割的增产作用更显著,但主干上花后20 d环割的果实叶黄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含量最高。③不同环割程度处理结果表明,初花期主干环割1周的单果重最大,环割2周的果实叶黄素含量最高,环割3周在降酸增糖并提高结果蔓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上效果最显著。④灰色关联度分析后的排名结果显示,初花期两主蔓环割1周和结果母蔓环割1周分别位于第1、2位,而初花期主干上环割1、2、3周分别位于第8、7、6位。【结论】初花期两主蔓环割1周对提高"Hort 16A"植株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对引进的‘Hort16A’猕猴桃进行组培再生体系建立,其中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不定芽增殖及生根培养分别采用L9(34)试验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L9(34)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0.05 mg/L NAA+0.3 mg/L ZT中培养20 d后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诱导率达(97.78%±1.92%);继续培养14 d后,不定芽分化效果最佳,不定芽分化率达(84.44%±1.92%),不定芽芽高达(1.52±0.29)cm。猕猴桃不定芽在MS+1.5 mg/L ZT中培养30 d后,不定芽增殖旺盛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达(3.67±0.33)倍,芽高达(2.93±0.12)cm。猕猴桃无菌苗在1/2 MS+0.7 mg/L IBA+0.1 g/L活性炭培养基中生根最佳,生根率、根长、根粗和平均每株生根数分别达(98.9%±1.9%)、(7.60±0.44)cm、(0.47±0.07)cm和(7.67±2.19)根。  相似文献   

14.
红阳猕猴桃是目前四川主推的猕猴桃品种之一,种植该品种经济效益显著。我市于2010年引种,经过6年栽培,基本掌握了红阳猕猴桃的物候期、植物学特征、生长结果习性等品种特性,并初步探索出红阳猕猴桃在我市生态条件下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猕猴桃组培过程中变异苗带来的损失,对‘Hort 16A’猕猴桃组培继代苗进行AFLP动态监测。通过试验建立了猕猴桃基因组DNA多态性的AFLP分析体系,并对R7 R11五代75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FLP分析体系DNA最适用量为300 ng,内切酶最适用量为1 U,酶切最适时间为4 h,T4 DNA ligase最适用量为1 U,adpter最适用量为15 μL,ATP最适用量为2 μL,预扩增引物(100 μmol·L-1)最适用量为08 μL,选择性扩增Taq酶最适用量为025 μL (5 000 U·mL-1),筛选出条带数最多的引物有8对。在遗传多样性分性中,共得到49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10条,多态性比例为627%。猕猴桃组培苗继代到第9代还能较好地保持基因遗传稳定性,从第10代开始,变异率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猕猴桃栽培的品种与区域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长江流域5个主栽与适栽的中华猕猴桃(A. chinensis Planch.)和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A.chev.)C. F. Liang et A.R.F erguson]品种,11个栽培地区,首次系统地探讨了区域气象要素指标、园地栽培管理水平、土壤农化性状与树体营养状况对猕猴桃树生物学特性、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提出了年平均气温、无霜期长度、逆境胁迫的频率与程度是品种区域选择的主要依据。并分析了品种选择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选择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对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为猕猴桃新种质的挖掘和品种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技术,对采自秦岭山区的野生猕猴桃24个优良单株和中华猕猴桃等6个种或变种及其品种的22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通过引物筛选,用16个RAPD引物对46份猕猴桃资源扩增出235条带,其中22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6.29%;各猕猴桃资源间的遗传距离为0.139 53~0.807 34;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野生99-13’与‘武植2号’、‘魁蜜’、‘金阳1号’、‘武植6号’、‘中华♂’和‘广西红肉’等中华系列猕猴桃(A.chinensis Planch.)聚在一起,其余23份野生猕猴桃与‘哑特’、‘秦美’、‘徐冠’、‘徐香’等猕猴桃品种遗传距离较近。【结论】24份秦岭野生猕猴桃资源中,‘野生99-13’属中华系列猕猴桃,其余23份均属于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 var.deliciosa)。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在世界上有63个种,而中国猕猴桃属共有59种.在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的猕猴桃主要有3种: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Planch.ex Miq.)、狗枣猕猴桃(A.kolomikta Maxim.)、葛枣猕猴桃(A.polygama Maxim.).当前被人们所利用生食和加工的,主要是软枣猕猴桃,其次是狗枣猕猴桃,而葛枣猕猴桃尚未利用,主要是因为它在成熟前有麻辣味,很少有人吃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猕猴桃存在产量低、品质不佳、市场竞争能力弱等问题,在江西省奉新县选定2 hm2猕猴桃果园为实验区,引进新西兰猕猴桃树冠管理技术,系统比较和分析单一领导枝选定、立柱拉线定牵引枝、冬芽定量、生长势控制、条状雄株控制、果实成熟度控制的"三定三控"树冠管理技术对猕猴桃生产的影响。实验于2007年开始对实验果园进行技术改造,2009年基本完成单一领导枝树形改造,此后记录果园生产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三定三控"种植管理技术的实验区,树形改造后的第3年,产量恢复到以往水平,从第4年始,产量有了极显著性增加,比传统增加了23.2%,第5年增加幅度更大,增产27.9%。实验区果实外形(果形指数)没有变化,果实品质与传统管理方式一致。从第3年始,实验区平均单果质量呈极显著增加,果实偏大,果实大小相对均匀,符合市场需求的果实比例显著提高,第4年和第5年,实验区符合市场需求的果实比传统区分别高出13%和16%。此外,实验区的果实比传统区果实更耐贮。研究结果显示,"三定三控"技术可显著提高产量,增加果实质量和果实均匀度,以及贮藏性能,值得推广应用,可作为我国猕猴桃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资源县红阳猕猴桃高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猕猴桃营养价值极高且具有保健作用。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猕猴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推动猕猴桃产业在广西桂林西部山区的健康发展,根据多年对猕猴桃生产管理经验,总结出了资源县红阳猕猴桃高产管理技术,包括冬季清园与土壤改良、施肥管理、水分管理、人工授粉、疏果与套袋、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