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郑立盛 《农业考古》2003,(2):286-289
北苑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面 (宋属建安县 ) ,北苑茶产生于闽龙启元年 (933年 ) ,作为贡茶持续了四个朝代 4 5 8年 ,上贡时间之长、影响之大为我国茶叶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特别是在宋代 ,北苑贡茶的精工制作 ,把我国团茶加工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天下之茶建之为最 ,建之北苑又为最” ,( 1) 翻开宋代茶书 ,北苑之名随处可见 ,关于北苑茶的专著最为丰富和系统 ,由皇帝为北苑而作的茶的专著《大观茶论》也是史无前例的。朱自振教授曾两次专程到北苑考察 ,指出 :“建安不但形成为宋朝茶和茶学的中心 ,而且宋朝茶书大多以建安贡茶为内容” ,进…  相似文献   

2.
宋代北苑茶事与遗址考证福建省建瓯市吴良骅芝茗北苑,在建安(今建瓯市)县东三十里的凤凰山麓(俗名凤山),自南唐末年历有宋一代,延至元代,为朝廷贡茶产地,宋代全国贡茶制作中心。“北苑茶”以其产地建安北苑而得名。宋代北苑茶入供朝廷,名重天下,北苑有“龙团凤...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名考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乌龙茶是世界闻名的茶叶,是世界三大茶类之一。欲谈乌龙茶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先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 (一)从北苑茶谈起唐末以后,福建茶叶生产的发展比较突出,特别北苑茶形成为宋代最大宗的贡品后,名振国内,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的扩展。因此历史上专门谈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也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李艳萍 《农业考古》2022,(5):216-221
北苑茶文化是宋朝茶文化的主流,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丁谓、蔡襄二人身为官员,投身茶事,改造北苑贡茶茶品,分别制作出大龙团茶和小龙团茶,改进北苑贡茶制茶工艺、提高其品饮艺术,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二者还发挥文人的作用,通过文学书写,为北苑贡茶著书立说,总结茶技和茶艺,引发宋朝文学书写北苑贡茶的潮流,丰富了北苑贡茶的...  相似文献   

5.
今岁闽中别贡茶,翔龙万寿占春芽。初开宝筐新香满,分赐师坦政府家。──宋、赵信《宫词》宫词一般为七言绝句,多为记述帝王宫中的日常琐事,或抒发妃嫔宫人的愁怨悲苦,述及茶事少;特别是这首出自一代帝王之手笔更为罕见。宋徽宗赵估以其轻松的笔调,描述闽中新贡的瑞云翔龙、万寿春芽茶,表达了他对贡茶新香欢喜之情,诗中所提的“翔龙万寿占春芽”,乃宋代北苑的“上品龙茶”。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北苑贡茶花样繁多,大观初(1107—1110)白茶为第一,又制出贡新夸,三色细芽的御苑玉芽、万寿龙芽、无比寿芽等贡茶上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北苑贡茶在宋代"名冠天下"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首先,得益于北苑贡茶产地的独特地理优势,有着适宜茶叶生产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其次,在贡茶的制作上不断创新,形成了斗茶品茗艺术,将茶饮艺术化并升华到高雅的精神境界;文人墨客的诗文歌咏和独到的茶学论著不断推高北苑贡茶的知名度;最后,宋代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君王对享乐主义的鼓励使奢靡之风盛行,北苑贡茶成了达官贵族们显示身份和享乐的奢侈品牌。  相似文献   

7.
贡茶是中国古代专门进贡皇室供帝王将相享用的茶叶。贡茶始见于晋。据晋朝 (公元 35 0年左右 )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述 ,以茶作为贡品的历史 ,可追溯至公元前 10 6 6年。“周武王伐纣会盟”时 ,已有南方八个小国向武王献茶之事。迨至唐朝贡茶产制规模大 ,“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 ,生产万串以上贡茶 (每串 1斤 ) ,贡茶共有十余品目。宋代贡茶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 ,以建安北苑贡茶为主 ,除福建外 ,在江西、四川、江苏等都有御茶园和贡焙。宋代北苑贡茶是中国贡茶珍品 ,宋微宗赞之曰 :“龙团凤饼 ,名冠天下”。元朝武夷御…  相似文献   

8.
建茶史微     
建茶史微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巩志,姚月明建茶,建州之茶,占有“建溪官茶天下绝①”之赞誉;宋·周绛《西溪丛语》说:“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历唐宋以降数朝千余年来声誉不绝。明末清切,武夷岩茶(乌龙茶类)脱胎于历史上的建茶,从中演化脱颖而诞生...  相似文献   

9.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4,(2):207-208
位于福建北部山区的建瓯市,古称建州,是著名的茶业产地,现今所说的“建茶”,实际上是指产于建溪流域的茶叶,其“建茶”也并因产于建溪流域而得名。建溪横贯建瓯市,经南平市下汇闽江。宋代建州北苑所产的龙凤茶,精奢无比,被认为是中国茶的“龙头”,是中国最高制茶工艺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北苑贡茶     
<正>"北苑贡茶"产自有"千年古茶都"之美誉的福建省建瓯市,历史悠久,名响内外。产品以散茶为主,并有砖茶、饼茶等。千百年来,提炼和形成了一套以"清和澹静"为最高品茗境界的"四茶谛",以"香甘重滑"为最佳品茗标准的"四茶规"。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茶叶种植从建瓯水仙、矮脚乌龙拓展培育了奇兰、肉桂等十多个茶品种。北苑贡茶品质优异,其外形条索紧结沉重,色泽油润暗沙绿,香气浓郁持久,具有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绿叶红镶边。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人咏建茶福建省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方彦寿“琴棋书画诗酒茶”,乃文人七大雅事。宋代,建州贡茶风靡一时。许多诗人在品尝之余。纷纷援笔作诗,留下许多华美的诗章。“古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这是宋初诗人林通的《...  相似文献   

12.
北苑茶与武夷茶均为建茶名品,先后得势于两宋和清代。它们作为建茶不同时期的代表,在生产目的、营销方式和消费人群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建茶由北苑向武夷的转变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由高端向大众过渡的趋势。这种转变实际上是顺应了宋元以来社会饮茶风尚的变化,以及历代榷茶制度的沿革,是时代变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狗脑贡茶极品。园泉自古珍泉 ,龙华春焙散神仙 ,工艺已臻北苑。  汤色清馨浅白。分茶技艺轻盈 ,凤凰三四点头 ,茶客春风满面。( 1)注 :(1)“园泉”在郴州市南七公里处 ,为天下第十八泉。狗脑茶 :产资兴县 ,清代列为贡茶西江月(咏龙华春毫)!湖南永兴@廖耀前  相似文献   

14.
贡茶在唐代进入制度化发展阶段,属于土贡方物中的口味贡,一般入藏于长安内库之一的茶叶库。唐代贡茶在大历、贞元以后随财政制度变化而变化,贡茶之地与贡茶数量皆大增。唐政府在常州义兴、湖州长兴先后设立茶舍、贡茶院官茶园,每年各有额定贡茶数,州刺史封印拜表上进,分五等次第进贡,第一等限清明到京。唐代以官茶园为主的贡茶制度被宋代继承,为唐宋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说贡茶,中国朝朝代代多的是。所谓"贡品",凡民间上好物品上献朝廷供皇室用者皆可谓贡,有吃的、用的、玩的。如果论中国御茶,历史上只有两个:一是顾渚,一是北苑。  相似文献   

16.
武夷茶在宋代属建茶范畴,随北苑龙田凤饼附纲入贡。明赵孟从《茶场记》载:“武夷仙山也,岩壑奇秀,灵芽茁焉,世称石乳,厥品不在北苑之下。”又云“月团云腴哪易得,山野市井偏。”唐宋时期,武夷山林深地辟,交通闭塞,茶叶不能直接入贡,故名不扬。追至元朝大德五年(1301),诏创皇家培局(后改称御茶园),初“岁贡二十,茶户凡八十”,此后茶叶贡额逐年递增,从二十余斤到200O饼,从此,武夷茶“遂驰名天下”武夷御茶园创立,设采茶官和监制官;但设茶户来茶以进,民间大受骚扰。地方官吏乘机擅增茶租,索取茶礼;蠹役、胥丁肆意…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指的是保持在某种文化群体内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查阅史书,五代时“建茶”就已脱颖而出,闽龙启中年间,建安张延辉遂将“凤山茶”献于闽王而受赏。南唐时,建安首创“龙焙”,岁率六县茶农采制“北苑茶”,得享“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之美誉,至唐末“北苑”出之为“最”。诚然,兴衰荣辱难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譬如武夷茶中的姣姣者“金佛茶”,当年曾以北苑在凤茶“斗品”的身价,参加“斗茶”,并一举夺魁,从而绵延几代而长盛不衰,不料明代一纸“罢贡建茶”的诏书,遂使其迅速从官宠地位一落千丈,只得“脱去蟒袍换袈…  相似文献   

18.
湖南产茶历史悠久,名茶丰富多彩,品质独特。历史上曾有5个名茶被封建王朝列为贡茶,它们是:衡山的“南岳茶”(衡山石廪峰茶),为唐代最早贡品之一;岳阳的“(氵邕)湖茶”,曾有“黄翎毛”之称,在后唐五代时列为贡茶;大庸天崇毛坪茶,在明代列为贡茶;浏阳的“白鹤茶”,在清代中叶规定每年纳贡四斤;郴州五盖山的茶叶,清代列为郡贡。安化的“湘红”,与“祁红”、“建红”同列为中国红茶的正宗,鼎足为三,品质优异,驰誉中外。安化的黑茶,在清道光年间,专供皇家  相似文献   

19.
建溪系闽江上游,建溪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厥土宜茶,品质极佳。北苑茶“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而武夷茶更是“臻山川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建溪茶即建溪流域所产之茶。郑奕诗“头钢八饼建溪茶,万里山东道路赊。此是蔡丁天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建阳、建瓯、南平等地,古时也有称之为建州茶,今泛指闽北所产之茶叶(南平地区范围),简称“建茶”。建茶最早称“建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逸人王休君太白山下,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取溪冰敲其精莹者煮建茗,共宾客饮之”。…  相似文献   

20.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4,(4):145-147,156
在唐代,顾渚茶为皇室的主要贡茶,称顾渚紫笋或湖州紫笋,名声很大,到了宋代,因为主要贡茶转移为福建的龙凤团茶,顾渚茶一度停贡,后来复贡数量也很少,所以它的名声渐减。但由于顾渚茶品质优异,以及它的老名气,因此人们仍然喜爱、怀念和赞颂它。现将宋代的顾渚茶诗收集汇总起来,以供大家研究和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