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江苏作为农业强省要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环境友好,应遵循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可持续、生态环境的可循环和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在现有条件约束下走农业生产经济的增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现代循环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2.
推广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现代农业新理念。对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条件、生产体系和预期效益进行了论述。认为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的根本措施,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建立种植业与养殖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对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由于长期不合理地开发与利用,以及与日俱增的生产建设项目所造成地表植被毁坏、大量开挖与随意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严重危及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了水土流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影响的同时,从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与结构调整、避免水利设施降低综合功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自然灾害、维稳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以及水土保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与前提、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题工程等方面探讨了水土保持在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大兴安岭地区现状分析,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的实现,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主体、深加工为主导,重点抓好良种培育、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大环节,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合理组织生产,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保护和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综合生产力,增强农业发展的持续力。提高大兴安岭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推进大兴安岭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镇农机推广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乡镇农机推广这项工作,既可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可以缩小各乡镇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对于巩固和发展农村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与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保障措施。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里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林业在构建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作用是不可代替的。林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1.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农业和水利的生态屏障。在我区自然灾害频繁,水利设施抗灾能力脆弱的情况下,植树造林,增加森林植被,是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稳产高产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途径。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森林资源曾遭受三次大规模的破坏,一是…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当前问题的必经之路,我国政府也多次强调要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它是整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从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入手,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当前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由此引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目前.土地沙化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防沙治沙,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西部大开发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1.
吴曼东 《热带林业》2008,36(1):46-48
概述生态环境是海南的立省之本,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加快和发展我省海防林建设,加速森林资源增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发展海防林,生态环境是关键。文章将引用最新资料并结合本地实际,着重分析其现状,指出制约海防林建设的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引用专家学者们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出最新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可持续发展和有机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绿色果品,已成为果树生产的主题。河南省邓州市梨枣栽培面积较大,生产鲜枣市场非常畅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能源是保障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建设兴起了沙棘产业,沙棘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沙棘产业的发展将促进阜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统一。沙棘产业的发展不但能较广泛地调动各阶层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而且能把沙棘资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增长和财富的积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林草措施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区科学地规划实施林草措施,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使贫困山区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及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10年前由联合国召开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所确立的新的发展观。其含义的实质在于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相统一,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绝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否则,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将只是暂时的,不可能步入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本文结合我省实际,就林木种苗培育工作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谈一点看法。1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障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系统,而且是具…  相似文献   

17.
林业资源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均衡的林业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明发达的标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要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增长,就必须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  相似文献   

18.
平原绿化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搞好平原绿化对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德清县是半平原半山区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需求的提高,平原绿化已成为该县林业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农业生产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是有效地防止该地区沙漠化发生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的必要生物工程措施,是构成该地区良好的大农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评价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益时,只有将农防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与当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客观地反映出农防林的实际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循环农业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推进各种资源的高效流动,促进农业减排增收以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SWOT分析法对循环农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合循环农业的特点和发展条件找出了当前制约循环农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