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四川盆地杂交中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5.
6.
7.
阐述了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水和再生稻施好促芽肥及发苗肥、保留适当稻桩高度等内容,以指导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8.
杂交中稻再生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摸索不同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组合)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高产栽培技术,2006年对隆平高科等7个单位的30个杂交中稻新品种(系)进行了生态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科超3218、准S/1243、C两优87、Y优7号4个品种(组合)丰产性、抗性及抗倒伏能力、分蘖能力、株叶型态等综合性状突出,建议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半旱式稻田中,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山区中低产田插秧密度(x_1)、氮(x_2)、磷(x_3)肥料对杂交稻的综合效应,建立了回归优化模型:(?)=8076.120+160.990x_2+207.810x_3-171.930x_1x_2-190.695x_2x_3-173.820x_1~2-173.550x_2~2,R=0.9120>R_(0.01)用此模型,水稻平均产量可达7995kg/ha,比对照增产63.8%。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再生稻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活的最适温度为24.5-27.0℃,相对湿度为81%-85%,稻桩含水量为70%左右。当稻含水量在70%以上时,含水量与再生芽萌发和伸长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课题针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差,盐分含量高,养分含量低,导致育壮苗困难,缓苗慢,分蘖节位高,穗粒形成不协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该项研究是在中度盐碱土壤上(盐分含量0.3%),纬度偏高(45°N 以上)的白城西北地区进行的。三年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产7500公斤稻谷在较大面积上均能达到。并总结出盐碱稻区水稻高产规范化栽培抟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头季稻密度和肥料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解析了单因子效应和交素作用,得出川东地区头季稻留蓄再生稻最优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密度30.73-31.54万窝/ha,N126.21-128.96kg/ha,P2O580.34-82.78kg/ha,K2O95.42-103.84kg/ha,头季稻产量可达8250kg/ha,再生稻产量达3000kg/ha以...  相似文献   

15.
对21种植模式灰色联分析表明,其综合效益为A类(粮,经,饲,莱结合型)>C类(经济作物型)>D类(粮经结合型)>B类(以粮为主型)。总产值影响因素为投工>投肥>经济作物产值>总投入>粮食作物产值>饲料产值>蔬莱产值。纯收入影响素为经济产值>投工>粮作产值>投肥>总投入>饲料产值>蔬莱产值。  相似文献   

16.
宁杂1号、秦油2号等甘蓝型杂交油菜,在江苏省高邮市以“秋发、冬壮、春稳、活熟”的成套技术获得单产3750kg/hm2的好成绩。研究表明:(1)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增角增产的潜力最大,增角是秋发冬壮途径的主攻方向;(2)冬前营养生长量足是秋发冬壮途径的高产基础;(3)耐抗性强是秋发冬壮途径的高产稳产的保证;(4)提高中后期物质积累是高产更高产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丘陵山区县实现耕地总量平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入WTO后丘陵山区县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人多地少的川中丘陵区,广开饲料资源和大力发展养殖业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突破口;以家庭为单元的多样化经营则是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过渡形式;对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循环利用、提高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效率乃是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四川盆地水稻生产的气象预测、决策模型的建立和气象决策服务系统(SCRPDS)的开发。旨在为政府和农业生产部门生产决策和防灾减灾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促进水稻生产的持续高产、稳产,也为四川开发其他作物的决策服务系统提供了可资借签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福建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杂交早稻的组合、施氮量、基本苗和秧龄对产量效应的研究表明:威优64具有最高的产量,杂交早稻每公顷以插基本苗90万、施纯氮量187.5公斤以下为宜;在稀播条件下,35天以内的秧龄均适宜。通径分析表明:杂交早稻要获得高产,必须抓住每公顷有效穗与每穗饱粒数这两个因素,使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之问达到最大的协调。为此,本文提出了要使杂交早稻每公顷产7500公斤的群体动态、库源关系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