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09,(20):F0004-F0004
安徽吴楚科技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科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科技文化项目策划、推广及传播,信息产品加工及销售,网络工程设计及制作,礼仪、纪念活动咨询服务等领域。公司现有员工79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8名(包括博士5名,硕士23名),属于科技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09,(28):F0004-F0004
安徽吴楚科技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科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科技文化项目策划、推广及传播,信息产品加工及销售,网络工程设计及制作,礼仪、纪念活动咨询服务等领域。公司现有员工79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8名(包括博士5名,硕士23名)。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09,(23):F0004-F0004
安徽吴楚科技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科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科技文化项目策划、推广及传播,信息产品加工及销售,网络工程设计及制作,礼仪、纪念活动咨询服务等领域。公司现有员工79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8名(包括博士5名,硕士23名),属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从事的业务都有坚实的工作基础。公司拥有实力强大的中文期刊编辑和音像产品制作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期刊运作和图书编纂经验,具有每年编辑加工1亿字书刊和制作5000分钟音像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发展普及科技文化的重要意义,全面分析了高校通过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引领科技文化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推进绿色的科技文化研究、实行系统的科技文化教育、做好隐性的科技文化育人和开展广泛的科技文化传播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在科技文化发展普及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74-275
傣族的餐饮文化是傣族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家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被保留下来,这些特征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让更多的人了解傣族的饮食文化,不仅传播着傣族佳肴,傣家文化,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是将傣族特色餐饮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6.
<正>本报讯5月22日,四川农资集团企业文化塑造工程启动大会在该公司9楼会议室召开。四川农资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本部办公楼全体员工、驻蓉分子公司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国联鼎盛(北京)咨询管理中心企业文化专家组成员到会。四川省供销社科技发展处处长李志刚、人事处处长兼集团公司监事会主席刘世军到会指导。会上,北京大学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会企业文化专家组首席专家、国联鼎盛项目顾问王朝毅发表了讲话。王教授从企业文化的家园、灵魂、能量、力量、效率五个角色以及集团文化的定位向大家阐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人民群众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思想文化等精神生活有了更高更新的需求。在介绍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渠道,并从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弘扬传播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及强劲的人才支撑等方面阐述了新常态视域下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对策,确保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64-266
在先秦时期,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历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中原文化始终同荆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荆楚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是多方面的和长时间的,中原文化无论在器物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始终是荆楚文化的源头活水,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荆楚文化的流变。中原文化随着北人南迁而逐步南渐,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流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涉及经济、科技、农业、民俗等。其中,中原和荆楚之间在农业文化领域的传播与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乡村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社交媒体中乡村文化的内容表达和传播特点,以期为乡村文化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让乡村文化能够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社交媒体背景下乡村文化的内容表达、社交媒体背景下乡村文化传播的特点、社交媒体传播乡村文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以及乡村文化传播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诞生的结晶,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在文化传播、交流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社会文化机构,其在促进文化资源流动、重组及文化传播交流活动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主要从图书馆在社会先进文化传播交流中的地位,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为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搭建了平台,图书馆促进多元文化乃至跨文化交流,图书馆促使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充满生命力,图书馆建筑环境拥有强大的文化感染力六个方面分析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优质平台,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和研究了孔子学院的体育文化传播现状,认为目前中国传统体 育文化在孔子学院传播存在内容不全、途径不广、精品不多、阻力不小、效益不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建立体育文化传播模式的构想,并要求解决一些孔子学院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排除孔子学院传播体育 文化的障碍,促进体育文化在孔子学院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推广和传播氛围。  相似文献   

12.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存在认识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及科教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应从整体认识入手,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基点,通过创新科技文化服务机制和科普教育等途径,为科技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微时代”成为开启全新思想文化潮流的时代环境下,顺应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弘扬,以当代文化传播弘扬者大学生群体的视角,立足于大学校园,从微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校园传播内容的新特点、传播的新方式及传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等方面,探讨微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校园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也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从交流走向融合。中国传统健身功法在西方传播也受到这种文化交流趋势的影响,使得这种传播成为西方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先天的共通共融的元素,特别是西方宗教文化与当代文化反思为中国传统健身功法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美丽中国,更美农村,农村文化复兴面临巨大挑战。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农村文化传播的作用,探讨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文化传播的影响,针对农村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村官促进农村文化传播,更好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也由传统形式转变为现代传播方式。在视觉传播视域下,多元化、数字化、场景化的图文影响逐渐取代传统的视觉传播模式,在受众的互动参与下,信息不断重组与扩展,重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经由视觉传播,传统文化从文本模式、传播形态、设计内容、观众参与度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D\VR\AR\MR\全息技术等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加直观的视觉对话被应用到传统文化的形象建构中,现实与虚拟结合、线上与线下协作,传统文化传播超越时间和空间,传播更为迅速、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视觉传播为传统文化传播的多维传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农资企业如何与我们媒体一起践行、传播品牌的力量,各企业分享媒企合作经验?张守海:我在来农资公司之前,是做文化创意产业的,应该说我接触很多企业文化建设非常  相似文献   

18.
当今外来文化和传播形式对人们的影响巨大、以及传统文化的边缘化现象带来的不利后果,要求学校教育在当今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应倍加注重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笔者在参与小学和幼儿园校园环境建设的行动研究中,发现创设相应的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有目的的传统文化熏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体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因此,对传统文化在校园环境中的传播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传统文化在校园环境中传播的作用;(2)传统文化在校园环境中传播的现状分析;(3)传统文化在校园环境中传播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资》2012,(13):16
<正>本报讯3月24日,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与高密县嘉元农资公司、高密市电视台四季田园栏目组在高密市共同举办了"科技下乡、助农致富、文化唱戏、传播信息"大篷车之众德肥料专场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达到数千人次。众德集团优质的肥料产品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给高密的父老乡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短短2个小时的时间内,订货量达到数百吨。  相似文献   

20.
浙江农村地区系列文化礼堂参与式传播和文化实践的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表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一个新兴乡村传播基础设施综合体,建构了农村新型的公共空间,其文化实践采用了地方化和乡愁表达等策略,促进了"集体"的想象,重塑了乡村公共生活。国家、地方、市场、社会组织、个体等多种符号交织和渗透于农村文化礼堂参与式传播和文化实践中。农村文化礼堂参与式传播和文化实践,使村民更好地掌握了文化生产的技能,提升了自我表达的能力,增强了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为乡村公共生活的重塑和文化振兴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