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研究新型氮素调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结果】INM处理株高比FFP处理高,分蘖比FFP处理多,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明显比FFP处理轻。INM处理穗大且整齐,剑叶大,倒伏明显比INM处理轻,水稻植株衰老过程慢,根系颜色新鲜,白根多,根系活力强,平方米有效穗、穗实粒数、穗瘪粒数、产量均比FFP处理高,穗长和千粒重接近。平方米有效穗多15.2个、穗实粒数多2.8个,公顷产量达到11.679t,增产16.8%。【结论】INM施肥方式明显优于FFP。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新型氮素调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INM处理比FFP处理株高高,分蘖多;NM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明显比FFP处理轻,鞘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FFP低13.1和14.7个百分点;褐变粒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低8.8和3.3个百分点;INM处理平方米有效穗、穗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比FFP处理高,空瘪率FFP低1.3个百分点;平方米有效穗多23.8个、穗实粒数多2.29个,公顷产量达到9.27t,比FFP增产7.0%。  相似文献   

3.
朱宏  赵丽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01-5902
[目的]研究氮素调控对寒地水稻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新型氮素调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优化施肥(INM)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肿)处理株高高,分蘖多。INM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比FFP处理轻,鞘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FFP低13.1%和14.3%;褐变粒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低8.8%和3.3%。INM处理平方米有效穗、穗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比FFP处理高,空瘪率比肿低1.3%;有效穗多23.8穗/m^2、穗实粒数多2.3粒,产量达9.27t/hm^2,比FFP增产7.0%。[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寒地水稻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区对比的方法研究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氮肥的处理水稻单株分蘖、干物重均明显高于不施氮肥的处理,不同施肥方法对干物质累积量动态有明显的影响,INM1和INM2处理最高,INM4次之,FFP干物质积累量最低;施氮肥的处理穗长、平方米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产量均比不施氮处理高.NO产量最低,6 433.5 kg/hm2,INM2产量最高,8 919.0 kg/hm2,比对照增产38.6%;INM1和INM4次之,分别为8 628.0kg/hm2和8 518.5 kg/hm2,比对照增产34.1%和32.4%;FFP和INM3产量分别为8 382.0 kg/hm2和7 749.0 kg/hm2,比对照增产30.3%和20.5%.在氮肥用量相同,施用方法不同的情况下,氮肥利用率差异较大,INM2施肥方式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3.5%,INM1处理次之,氮肥利用率为38.4%,INM3利用率最低,为23.0%.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区对比试验,研究农好液体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旨在确定其在寒地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插期下于水稻孕穗期叶面喷施农好2号7.5L/hm2处理对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差异不明显。试验区水稻无倒伏和病虫害发生,农好液体肥2号处理平方米有效穗数460.1穗,比对照少2.9穗;穗粒数92.5粒,比常规对照多0.5粒,穗实粒数多1粒,结实率高0.6个百分点,千粒重高0.3g。农好液体肥2号处理实际产量为8593.5kg/hm2,比对照公顷增产69kg,增产率为0.81%。增产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产量4个因子中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而实现的,经方差分析,增产效果不显著。农好液体肥2号对水稻抗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水稻旱熟品种龙粳27的最佳施氮量,实现早熟品种高产稳产,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寒地早熟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均明显增加。施氮肥的处理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493.11+53.747x-3.591x^2。最高产量下的施氮肥量应为112.2kg·hm^-2,最高产量为10413kg·hm^-2。  相似文献   

7.
川西平原雨养条件下地膜覆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川西平原雨养条件下地膜覆盖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增加水稻的穗长、一次技梗数、单穴穗数、穗着粒数和穗实粒数,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在雨养条件下,所有覆膜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单茎干物重均比对照高,覆膜处理对经济系数影响较小;除移栽密度较低的半覆膜处理6外,所有覆膜处理的综合经济效益均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8.
<正>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增温剂处理的平均株高、第一叶长、第二叶长、第三叶长、1~2叶耳距均比对照高,绿叶数、叶龄值、苗基部宽、根条数、百株地上部干重、百株地下部干重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产量每亩比对照多6.5 kg,处理与对照的平方米穗数、穗实粒数、产量间差异不明显。水稻分蘖数量是构成水稻产量的基础,而分蘖发生的早与晚则既影响产量又关乎品质。水稻分蘖发生早、质量好是水稻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保证。寒地水稻移栽插入本田,由于气温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研究水稻本田施用石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结果]施用石灰的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的发病程度明显较CK轻,施石灰450kg/hm^2的处理效果最明显。石灰用量与褐变粒的发病程度和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施石灰的处理水稻穗大、穗整齐、小穗少、植株衰老过程慢.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产量均呈递增的趋势。施石灰450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9552.0kg/hm^2,比对照增产9.2%。施石灰225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8802.0kg/hm^2,比对照增产0.68%。[结论]水稻本田施用石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抗病性均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修禾水稻苗床调理剂对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2个处理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差异不明显。施用修禾水稻苗床调理剂的处理比对照根条数多2.1条,地上百株干重高0.5g,地下百株干重高0.08g,茎基宽多0.2mm,平方米穗数比常规多4.1个,穗粒数高0.6粒,千粒重高0.1g,结实率高0.5个百分点,增产2.4%。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可能途径,对水稻产量与其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穗长、穗粒数、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36、0.40;株高是构成生物产量的基础,该试验中株高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产量呈正相关,说明生物产量的积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在通径分析中,直接通径系数的变化规律为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生物产量>结实率>株高>收获指数,认为:在通常保证一定有效穗、提高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主攻大穗并适当兼顾粒重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植株高度以增加生物产量,可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氧磷管理对水稻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稻C两优608为材料,设置增氧(OI)、不增氧(NI)2种灌溉方式和磷肥运筹(施磷0.18、0.36、0.54g/kg,以不施磷为对照),研究氧磷互作对水稻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及水稻根系活力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磷肥运筹造成水稻不同处理间根系活力和千粒质量差异显著,理论产量与分蘖期根系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增氧造成不同处理间的理论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差异显著,当施磷量≤0.36 g/kg时,增氧条件下的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分别比不增氧条件下的增加1.04%~23.69%、21.29%~50.03%,每穗粒数比不增氧条件下的降低11.49%~25.61%;不施磷时,增氧处理的水稻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最大;氧磷互作造成不同处理的理论产量、千粒质量差异显著,千粒质量与幼苗期、分蘖期根系活力呈显著负相关。可见,合理施磷或增氧能通过影响水稻各生育期的根系活力来提高产量,而氧磷互作有导致产量比单独施磷或增氧处理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溉方式对镉污染下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镉污染下淹水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湿润灌溉3种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活力、生长、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 mg/kg镉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影响,5 mg/kg的镉处理严重抑制水稻的根系活力、株高、分蘖数和产量;镉污染下,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相比淹水灌溉处理有效地提高了根系活力,促进前期分蘖,提高生物量、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导致产量明显增加;湿润灌溉处理与淹水灌当相比虽然提高低镉污染水稻全生育期和高镉污染水稻生育前期的根系活力,但茎蘖增长慢,茎蘖数减少,生物量、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最终导致产量降低。不同灌溉方式对穗长和千粒质量影响不大。综合研究结果可知,在镉污染土壤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水稻育种效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喷施彩特美叶面肥可以增加有效穗与穗粒数,达到增产的目的。喷施两次彩特美叶面肥的处理平方米有效穗为539穗,比对照多2.5穗;穗粒数为88.1粒,比对照多1.5粒;产量为8913.0kg/hm2,比对照公顷增产388.5kg,增产率4.6%。喷施彩特美叶面肥处理可提高整精米率1.0~1.01个百分点,对其它品质指标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将68个杂交水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共7项性状指标分别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均达极显著水平。提出杂交水稻高产育种应保持高的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将千粒重控制在合适水平上。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籼稻区试产量构成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我国7个水稻主产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的水稻中籼区试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3因素中,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于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表明每穗实粒数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子,应采取各种措施主攻大穗.生产上应提高栽插密度,通过增加基本苗来保证一定的有效穗数,在保证一定有效穗数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每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汕优63的产量表现及其高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为材料,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其在信阳15年的产量表现及穗粒结构。结果表明,穗实粒数、有效穗、千粒质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3、0.3361、0.2958,且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穗实粒数、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596和0.3596,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千粒质量仅为0.1738。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回归方程的贡献来看,有效穗数为0.1209,穗实粒数为0.5639,千粒质量为0.0514,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明显高于千粒质量。因此,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是影响汕优63产量的主要因子,千粒质量为次要因子。在生产上,要充分挖掘汕优63在信阳的生产潜力,关键在于实现大穗和足穗,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9.
水稻生态旱育秧沼液喷苗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苗高和叶龄差异不明显,但能促进茎基宽度增加,达到秧苗敦实,根系生长总根数、白根数、单株分蘖、单株鲜重、成秧率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尤其是用沼液原液喷苗,对增加水稻苗期单株分蘖数作用更为明显;在大田期,分蘖率、成穗率、穗长明显优于对照,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但结实率对照表现最差。所有参试处理整个生育期均未出现倒伏,大田期只有对照发生轻度叶稻瘟、穗颈瘟、纹枯病。沼液喷苗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产量为573.89~568.89kg/667m^2,比对照增产12.8%~13.8%。  相似文献   

20.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8个三系不育系与8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配成的组合为材料,从产量性状上对所配成的38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杂种F1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在所考查的10个性状中尤以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株高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且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多穗、大穗均可作为籼型杂交水稻育种的方向,但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性状的提高,而应同时综合考虑其他性状的表现,优化穗粒结构,才能获得产量的最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